告别野蛮生长之后,直播电商未来的路在何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的短视频使用率为90.5%,短视频用户规模达到9.34亿。短视频与直播、电商相互加成,让快手、抖音等平台成为重要的直播电商阵地。受益于数字经济发展的大时代,直播电商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但也出现了直播营销人员言行失范、假冒伪劣商品频现等现象。究其本质,在于个别从业人员诚信的缺失以及信任保障机制的缺位。在这种情况下,《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法规的陆续实施,推动了直播电商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标志着行业进入良性发展的2.0时代。万亿市场规模的直播电商行业,在全方位制度环境日趋完善的背景下,平台治理水平将决定市场未来的竞争格局。当“合规发展”成为新趋势,如何完善直播电商参与各方的新型信任关系、建立健全信任保障机制,让治理创造新的价值,成为直播电商平台运营者面对的新命题。信任是直播电商成败的核心要素2016年被公认为直播元年。这一年,淘宝直播上线,此后几年间,直播电商走上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事实上,最早上线直播模式的电商平台是蘑菇街。2016年3月,蘑菇街上线视频直播功能,主打购物直播。从最初只是展示服装、在线解答消费者问题,到后来的交易、优惠券、聊天等直播电商功能的逐渐完备,在行业不断迭代进化的过程中,蘑菇街逐渐掉队。淘宝直播则和后来的快手、抖音一起,在市场中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回溯直播电商发展的初始阶段,不论是淘宝还是快手,在激烈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共同原因,一定程度上是得益于人的因素。凭借电商主播尤其是头部主播的影响力,直播电商平台吸引了一批又一批高粘性的消费者。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法规的陆续出台,对维护直播电商平台信任生态、规范直播电商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为直播电商的可持续发展筑牢诚信之基。 这意味着直播电商行业开始意识到,告别传统的管控防守思维,系统性的在平台生态内进行信任建设,才是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在与粉丝有充分互信的基础上,职业二手手机主播借助权威的验机设备出具专业报告,让消费者安心购物信任是社会复杂性的简化机制。数据和技术的广泛应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买卖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消费者、主播和平台之间快速建立的信任关系,不仅提高了消费者判断、选择和决策的确定性,也大大提升了市场交易的效率。然而没有制度保障的信任关系,一定会在各种唯利是图的破坏行为攻击下崩塌殆尽。近年来,虚假宣传、假冒伪劣等发生在直播电商平台行为,不断冲击着直播电商发展的信任根基。不久前,抖音和快手相继发布了年度平台治理的相关数据。以快手电商为例,我们以看到直播电商在日常面对怎样的挑战:每天拦截刷单作弊行为超5万次以及其他各类黑灰产团伙攻击100多万次;2021年拦截疑似假冒伪劣商品上线上线6244.6万次;超过21万人次主播和商家因为违反平台规则被封禁。
信任指数的波动,是消费者在逛、买、收、用、服等各个消费环节的动态反馈,也是引导商家改善经营、更好服务消费者的依据一个看似简单的信任指数,背后其实是直播电商对数字治理体系化的思考。这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治理,而是以“变堵为疏”的思路,让数字治理带来更多价值。当数字经济的发展开始全面迈入拓展期。直播电商行业发展时间短、历史包袱轻,在政策环境、行业标准逐步完善的当下,有机会抓住“合规发展”的大机遇,完成行业治理和信任建设的全面转型。相校于传统互联网行业,直播电商在人际沟通、社会互动方面的优势,大大降低了消费者、商家和平台互动的成本,有助于社会各方形成“信任共治”的新格局。当信任生态建设有更多力量参与和决策,将孕育出的全新商业逻辑和机遇。在大大降低传统治理模式下巨大成本消耗的同时,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机统一的生态系统,也能为直播电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的内生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直播电商未来的竞争是平台治理水平的竞争,而信任建设将成为直播电商进入2.0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文:顾旦)
点击 阅读原文一键领取 《2021快手电商信任建设年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