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341字
阅读完约5分钟
低调半年多的马云可能没有想到,阿里巴巴会以这样的事件上了热搜。
日前,一则阿里女员工被侵犯的信息刷屏!舆论如火如荼之际,阿里的回应来了:涉嫌男员工被辞退,相关负责人引咎辞职、记过处分。受此消息影响,阿里巴巴港股周一开盘后即下跌3%,截止收盘,报188.7港元/股,最新市值为4.09万亿港元。
作为伴随着巨大人口红利成长起来的互联网巨无霸,在行业监管趋紧、流量见顶的现实前,曾经资本为主要驱动、高速发展中积累的弊端开始显现。女员工被性侵,或许只是阿里巴巴庞大帝国各种利益关系盘根错节中的冰山一角。导火索是一位已婚阿里巴巴女员工发帖称,其被直属领导强制出差、陪酒后被猥亵。参与的不仅有商户,还有那位直属领导。
最震惊的是,出事后,女员工已向公司上报了10天,最后被逼到在食堂发传单打横幅维权,在网上发帖子,成为公关灾难后,高层才出面表态发布了阶段性内部调查结果和处理决定。
。
2016年,4名员工为了抢内部月饼,修改了脚本,结果遭到阿里辞退,用时仅9个小时。
去年,蒋凡出轨门事件轰动一时,删帖禁言撤热搜一条龙动作。最终以蒋凡被取消合伙人身份,记过、降级,取消上一财年度所有奖励而告终。
当时担任天猫总裁的蒋凡,其出轨对象张大奕所在公司如涵控股获得阿里入股,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利益输送这一重大问题也就此销声匿迹。
九小时快速处理、演变成公关危机后才出面通报,如此鲜明的对比,背后或是阿里巴巴侵淫已久的利益至上价值观。蒋凡自不用说,其是淘宝移动端销售爆发、并超过PC端的功臣。
此次被处罚的对象, 同城零售事业群总裁李永和身份也颇为耐人寻味。本地生活事业群,则是阿里巴巴生活服务发展最快的部门之一,其任务是在线下食品杂货等新兴领域与美团等其他服务巨头进行竞争。
不难猜测,阿里巴巴把拥有多年同城生活业务管理经历的李永和调至本地生活事业群,意在希望其与美团等巨头厮杀中抢食市场份额。
更耐人寻味的是,这次的丑闻事件就发生在淘鲜达,与山东济南当地的华联超市门店的合作推进、即与当地超市商户会面过程中。
由于供应链资源缺乏,对当地商超市场和下沉渠道的把控是阿里巴巴本地生活业务与新零售融合的关注重点之一。
或许,在高层看来,较之女员工个人情况,本地生活业务拓展进度及与本地商户的关系,甚至是集团内部利益团体关系,才是最重要的。只是,没想到事情会闹得这么大。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纵观阿里巴巴自创立以来的价值观及其变迁,无论是“独孤九剑”还是后面的“六脉神剑”,即使号称尊重、诚实正直、言行坦荡, 但996、狼性文化、利己主义一直贯穿其间。转型之痛:
流量已到天花板性侵案的深层次根源,则是流量至上时代一去不回。
阿里帝国的崛起,与其说是马云独具慧眼掐准互联网时代的脉搏,还不如说中国市场本身庞大的人口红利以及其所释放出来的巨大的发展潜能成就了今天的阿里。
最近,阿里巴巴发布了2021财年第一季度(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2021年第二季度,阿里巴巴营收为2057.4亿元,略低于市场预期的2093.8亿元;同比增长33.81%,这一增速几乎与上一财年同期持平, 但却包含了高鑫零售并表后带来的184.3 亿元的收入。
2020年10月,阿里斥资280亿元控股高鑫零售。若不考虑合并高鑫零售的影响,阿里营收将降为1873.06亿元,同比增长21.28%,增速显著低于上一财年。
再看看利润,二季度经营利润为308.47 亿元,同比下降11%;经调整 EBITA 为417.31亿元,同比下降8%。
可以说,阿里已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怪圈。从阿里营收构成看,依附流量的电商仍然是核心业务,占比高达87%,其他业务则包括云计算、数字媒体及娱乐、创新业务及其他。
然而,随着短视频、直播等新型互联网时代来临,各种短视频带货、分销模式兴起,原本老对手、线下零售商等也纷纷拥抱新型直播电商模式。
在这场众多对手参与的流量围剿战争中,原本属于阿里系的阵地在不断被蚕食。
东吴证券表示,2019财年阿里新增年度活跃买家1.02亿,同比增长18.5%,彼时公司过去一年的用户增长就有70%来自低线城市;2021财年阿里新增年度活跃买家0.85亿,增长11.7%,增速有所下滑,随着低线城市用户红利的逐步消散,用户增长的天花板将逐渐显现。
从大环境看,流量见顶,已是最近一年多以来,互联网行业公认的事实。这意味着新用户的引流成本越来越高,阿里的传统电商业务到了天花板,要么与其他巨头在新零售新业态上战场厮杀,要么跨界破局。
事实上,阿里这艘巨轮早已经调整好方向,驶向新零售和新领域。
目前,阿里巴巴在跨境零售、大文娱、公有云等非流量领域进展不错,其中阿里云已连续三个季度实现盈利,然整体看,这些业务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并不高。
而在国内新零售领域上,作为传统电商起家的阿里巴巴,即使挖掘了李佳琦等头部主播,但面对着来自出身社交电商、内容电商竞争对手的压力,已越来越力不从心。 更重要的是,阿里即使想转型内容电商平台、社交电商平台,也会陷入了尾大不掉、进退两难的境地。因此,如今的阿里,新业务尚未挑起大梁,传统电商业务面临天花板,新零售业务强敌环伺,给人一种提前进入迟暮之年的感觉。高速增长红利期已过,曾被掩盖的沉疴开始显现,已进入中年危机的阿里,却依然迷恋不良酒桌文化,让员工成为酒桌中的受害者并投诉无门。万亿阿里,需要审视自我、重新出发了……
编辑|梅婧 审核|廖小涛本文为|金融投资报jrtzb028(微信号)原创文章
|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联系金妹儿
转载须在正文开头显著位置
注明稿件来源及作者名,违者必究

联系金妹儿
商务合作:028-8696849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5112018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