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4 月 17 日,广东省消委会发布了《广东省消委会系统 2023 年第一季度投诉情况分析报告》(以下简称 ” 报告 “)。据悉,一季度广东医药及医疗用品类同比上涨 129.95%,增量为 1280 件,涨幅最大。此外,仅通过广东消委会平台转办处理的跨境网购投诉就有 96 件,超去年全年数额。
第一季度,广东全省各级消委会共接待消费者来访和咨询 5.81 万人次,处理消费者投诉 89614 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 6286.02 万元。其中,因经营者欺诈行为得到加倍赔偿投诉 62 件,加倍赔偿金额约 2.21 万元。
一季度投诉量排名前五的地市和单位是广州(44511 件)、深圳(34787 件)、东莞(2409 件)、汕尾(1454 件)和省本部(1093 件);不同地区投诉量出现增减,增幅较大的是江门、河源、佛山和珠海;降幅较大的是惠州、韶关、茂名、东莞和湛江。从投诉类别分析,2023 年第一季度商品类投诉 36326 件,同比上升 1.29%,占投诉总量 40.54%;服务类投诉 52574 件,同比下降 7.18%,占投诉总量 58.67%。商品中,医药及医疗用品类同比上涨 129.95%,增量为 1280 件,涨幅最大,主要与 1 月份消费者对防疫药品需求激增有关。服务类投诉中,电信服务同比增长 26.52%,增加 1041 件,为投诉增量最多的类别;教育培训服务同比减少 3480 件,下降 33.83%,减量最多。热点难点热点一
新能源汽车质量售后投诉增多
一季度,广东全省各级消委会处理汽车及零部件投诉 3901 件,同比上升 11.65%,增加 407 件,其中新能源汽车投诉增多,投诉问题主要包括:一是延期交车,存在交车顺序不透明、加钱插队提车等情况;二是行驶中断电、续航里程缩水、电池等零部件故障等问题;三是售后服务不到位,如新车保修期内不予维修、多次维修仍有问题、不履行三包责任等。
省消委会提醒消费者:选购新能源车,要综合考虑车辆返修率、售后服务质量及网点设置等因素,选择资质齐全、规模大、信誉良好的经销商,尽可能使用原厂车辆和配件,减少质量问题发生概率。此外,不轻信销售人员口头承诺,重要内容和条款写入合同。提车时要仔细查验车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并注意证据留存和留痕,遇到消费纠纷及时依法维权。
热点二
跨境网购投诉已超去年全年数额
一季度,仅通过广东消委会 ” 粤港澳大湾区消费投诉转办平台 ” 转办处理的跨境网购投诉就有 96 件,超过去年全年数额。投诉的主要问题包括政策不明晰,体现在跨境网购政策复杂、指引不明确、责任主体模糊等。此外,售后服务质量不佳,体现在消费者退换货受限,售后服务不到位,快递丢件、损坏申诉理赔难沟通等。物流服务和商品质量也有问题,体现在跨境货物运输繁琐、时间长,商品真假难鉴定等。
省消委会提醒消费者,要尽量选择大型、正规的平台,还要确认是否有商品品牌授权等正品凭证;要注意区分跨境电商企业、平台运营方和提供平台运营服务方等主体,仔细阅读用户协议、退换货责任规则、管辖和法律适用条款,仔细确认信息后再下单。
热点三
售后服务类投诉同比增加 2175 件
一季度,广东全省售后服务类投诉 33558 件,同比增加 2175 件,涨幅 6.93%,投诉量和增长量在投诉类别里均最大。售后服务类投诉主要集中在移动电话服务(3864 件)、培训服务(1853 件)、服装(1808 件)、网络接入服务(1691 件)和汽车及零部件(1634 件)。投诉问题主要有:一是商家不履行 ” 三包 ” 政策规定,故意拖延退款时间,拒绝退换货等;二是商家不按约定履行送货或安装义务,或额外收取费用;三是售后客服难联系,问题处理时间长,工作人员态度敷衍。
提醒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仔细阅读售后服务条款,了解售后服务的具体内容,避免因不了解相关规定引起纠纷。此外,保留好证据,包括购物凭证、保修单据、发票等,为日后维权留存有力证据。消费者要积极主动维权,如在接受售后服务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首先与商家沟通,商家拒绝履行义务,可向消委会或行政部门进行投诉,也可以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彤 通讯员 粤消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