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省消委会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投诉情况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总体情况看,投诉总量有所下降,不同地区出现增减;商品类投诉略有上升,服务类投诉出现下降;售后服务投诉量大,合同类投诉下降明显。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质量及售后、跨境网购和售后服务成投诉热点。
新能源汽车受追捧,质量售后等投诉增多
根据《报告》,广东全省各级消委会在2023年第一季度共处理汽车及零部件投诉3901件,同比上升11.65%,增加407件,其中新能源汽车投诉增多,投诉问题主要包括:延期交车,存在交车顺序不透明、加钱插队提车等情况;行驶中断电、续航里程缩水、电池等零部件故障等问题;售后服务不到位,如新车保修期内不予维修、多次维修仍有问题、不履行三包责任等。
针对上述问题,广东省消委会提醒消费者:选购新能源车,一是综合考虑车辆返修率、售后服务质量及网点设置等因素,选择资质齐全、规模大、信誉良好的经销商,尽可能使用原厂车辆和配件,减少质量问题发生概率;二是不轻信销售人员口头承诺,重要内容和条款写入合同;三是提车时要仔细查验车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并注意证据留存和留痕,遇到消费纠纷及时依法维权。
跨境网购需求大,消费体验不理想
近年来跨境网购也逐渐成为消费者喜爱的购物方式之一,伴随而来的消费投诉增多。2023年第一季度,仅通过广东消委会“粤港澳大湾区消费投诉转办平台”转办处理的跨境网购投诉就有96件,超过去年全年数额。
投诉的主要问题有:政策不明晰,体现在跨境网购政策复杂、指引不明确、责任主体模糊等;售后服务质量不佳,体现在消费者退换货受限,售后服务不到位,快递丢件、损坏申诉理赔难沟通等;物流服务和商品质量问题,体现在跨境货物运输繁琐、时间长,商品真假难鉴定等。
广东省消委会提醒消费者:消费者网购跨境商品,要尽量选择大型、正规的平台,还要确认是否有商品品牌授权等正品凭证;要注意区分跨境电商企业、平台运营方和提供平台运营服务方等主体,仔细阅读用户协议、退换货责任规则、管辖和法律适用条款,仔细确认信息后再下单。
售后服务不到位,多个领域投诉集中
售后服务是影响消费者消费体验的重要因素。根据《报告》,广东全省2023年第一季度共受理售后服务类投诉33558件,同比增加2175件,涨幅6.93%,投诉量和增长量在投诉类别里均最大。
投诉问题主要有:商家不履行“三包”政策规定,故意拖延退款时间,拒绝退换货等;商家不按约定履行送货或安装义务,或额外收取费用;售后客服难联系,问题处理时间长,工作人员态度敷衍。
对此,广东省消委会提醒消费者: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一是仔细阅读售后服务条款,了解售后服务的具体内容,避免因不了解相关规定引起纠纷;二是保留好证据,包括购物凭证、保修单据、发票等,为日后维权留存有力证据;三是积极主动维权,如果消费者在接受售后服务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首先与商家沟通,商家拒绝履行义务,可向消委会或行政部门进行投诉,也可以通过司法途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