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 9 月 15th, 2025

杨宪益、戴乃迭:蜚声世界的翻译伴侣

杨兴文

“说我是翻译家,其实我爱人才是翻译家。”提到英国夫人、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声誉的翻译家和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家戴乃迭,中国著名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文化史学者、诗人杨宪益说,“在翻译作品的时候,都是我把初稿翻译出来,然后交给她加工,她付出的力气,比我的还要大。”

1、在牛津大学结成知音

1915年1月12日,杨宪益出生于江苏省准安市鲍集镇梁集村,在读高中的几年时间里,他不仅努力学习,而且喜欢看课外读物,看的英文书籍很多,有许多是欧洲文学名著的英译本,几乎什么书籍他都看,并不限于英美文学。

19岁的时候,杨宪益从天津英国教会学校新学学院毕业,如愿以偿考取英国牛津大学莫顿学院,攻读希腊拉丁文学、法国文学以及英国文学。

1919年5月16日,格拉蒂丝玛格丽特泰勒在北京出生,从小在北京长大,对北京有着浓厚兴趣。

泰勒的父母是英国传教士,来到近代灾难深重的中国传教,曾经在北京生活多年。

在7岁的时候,泰勒随着父母前往英国,随后在教会中学接受教育,18岁凭借优异成绩,顺利考取牛津大学,攻读法国文学。

当年牛津大学有许多俱乐部性质的协会,杨宪益是中国协会成员,导师修文斯介绍泰勒加入中国协会,从而与杨宪益结识,帮助给泰勒翻译中文名字时,杨宪益根据她英语名字的读音,经过分析研究最终翻译成戴乃迭,同时希望家里的人热闹、兴旺。

杨宪益觉得戴乃迭清新脱俗,没有英国上流社会女孩常有的虚荣与势利,她的素质在中国上层的小姐之中也少见。

除了受到戴乃迭惊人的美丽吸引之外,杨宪益还发现她的心异常质朴,必定会成为理想的贤妻良母。

杨先益精通中国古典文学,他的聪明、调皮和幽默,以及他身上洋溢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戴乃迭,感觉到他非常有趣。

从小接受家庭的熏陶,戴乃迭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她本身固有的中国情结,促使她对杨宪益的印象很好,不知不觉地喜欢他。

即使与英帝国的皇室贵族子弟同校学习,戴乃迭也拒绝英籍追求者,毫不犹豫地认定杨宪益,他们的感情与日俱增。

最初戴乃迭学习法国文学,在杨宪益的影响下,她果断放弃法国文学,攻读中国语言文字,成为牛津大学首位中文学生。

当时,日本无比疯狂地侵略中国,杨宪益主持的牛津大学中国协会反日活动特别活跃,他将100多人的组织,迅速发展到1000多人,钱钟书、杨绛都是其中的成员。

杨宪益到处发表文章,四处进行演讲,积极举行募捐,戴乃迭随时随地参与,也成了坚定的反日战士。

2、在重庆举办简约婚礼

虽然杨宪益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和社会活动之中,可是他的文采和聪慧在牛津大学有口皆碑。

杨宪益觉得任何作品都可以翻译,三年级的时候出于好玩,他开始按照英国十八世纪的英雄双行体的格式,翻译战国时期的文学名著《离骚》。

如果在英语里能够找到相对应的词语,杨宪益就尽可能翻译,遇到实在无法解决的诗句,只好采取加注解的方式解决问题。

杨宪益始终认为《离骚》是伪作,它的真正作者,并非许多读者公认的屈原,而是比他晚几个世纪的汉代淮南王刘安,既然原作都是赝品,译作就更可以天马行空,他的译著充满嘲讽与夸张。

在杨宪益刚开始中翻英的时候,戴乃迭的中文还不行,只能由他先翻译初稿,让戴乃迭帮忙修改加工。

杨宪益将中文译成英语,戴乃迭又将它改写成对偶叙事诗。

《离骚》译文发表后,杨宪益在翻译中显示出来的磅礴才华和独立性,让英国著名汉学家大卫霍克斯无比吃惊,他已经将仿佛不可能的事情变成现实。

评价杨宪益的译著时大卫觉得,在精神上与原作的相似程度,他的译著就像巧克力制成的复活节彩蛋,和鸡蛋卷之间的相似程度。

杨先益翻译的《离骚》还作为经典,屹立在欧洲很多著名大学的图书馆书架上。

生活、情致和事业上的志趣相投,促使杨宪益、戴乃迭变成彼此的知己,从牛津大学毕业后,他们绕道加拿大、美国,途经香港来到当时正处于战乱的中国,在重庆举办简单扼要的婚礼。

按照杨宪益母亲的意愿,婚礼上戴乃迭身穿绣满龙凤花纹的短袖丝质旗袍,他们举行的既不是传统中国式的婚礼,也不是西方基督教的婚礼。

在回国后的最初三年,杨宪益、戴乃迭相继在重庆中央大学、贵阳师范学院、成都光华大学任教。

梁实秋是国立编译馆翻译委员会主任,当初馆里只有人从事将西方经典翻译成中文的工作,还没有人进行中文外译。

在贵阳师范学院时,杨宪益认识卢前,在卢前的介绍下,梁实秋希望杨宪益、戴乃迭去编译馆上班,专门把中国的经典著作翻译成英文介绍到西方。

3、合作成就的翻译泰斗

本来杨宪益的兴趣并非搞翻译,他的理想是研究中国古代史,觉得做翻译可以在戴乃迭身边工作,他干脆到国立编译馆做翻译,以便互相帮助。

戴乃迭的英语很扎实,毕竟她是英国人,从小读过许多英语著作。

两人在翻译上的合作,主要是杨宪益翻译初稿,戴乃迭帮忙修改加工,让译出来的英文更加流畅。

在戴乃迭的汉语水平逐步提高后,有时候也会由她翻译,杨宪益查看是否有错误的地方,及时进行修改。

杨宪益、戴乃迭陆续翻译出多部中国优秀文学作品,既有《屈原》、《楚辞》、《史记》、《儒林外史》、《冯雪峰寓言》、《唐代传奇选》、《白毛女》,也有《长生殿》、《宋明平话选》、《鲁迅选集》、《暴风骤雨》,还有《青春之歌》,他们的译著在国外获得好评,并有广泛影响,尤其《鲁迅选集》是外国的高等院校教学研究通常采用的蓝本。

在国立编译馆工作10年,杨宪益、戴乃迭接爱中国外文出版社的邀请前往北京,当时外文出版社刚刚创立英文版《中国文学》杂志,请他们主持中译英工作,向西方社会系统介绍中国文学作品。

杨宪益、戴乃迭以惊人的速度,翻译了大量中文作品,为外文出版社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外文出版社要求翻译清朝曹雪芹的全本《红楼梦》时,戴乃迭向杨宪益了解情况,正襟危坐地问他:“翻译《红楼梦》难度怎么样?”

杨宪益实事求是地回答:“《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名著,里面有很多谐音的伏笔、暗示、隐喻,翻译成英语难度很大。”

“既然翻译《红楼梦》是艰巨工程,你为什么敢接受任务,难道你不怕在中途失败?”尽管戴乃迭顾虑重重,不过杨宪益自信十足:“只要有你的协助,我就相信所有文学作品,都是能够翻译的,在翻译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在翻译《红楼梦》的日子里,每当遇到难得解决的语句时,杨宪益、戴乃迭只能采取加注解的方法,努力让读者能够看懂小说的意思。

在付出很大的功夫后,他们终于把《红楼梦》翻译出来,由外文出版社分三卷隆重推出,深受外国读者欢迎。

通过杨宪益、戴乃迭精益求精的翻译,英语国家的人能够读懂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他们的译著成为西方世界最认可的《红楼梦》英译本。

杨宪益、戴乃迭既是情投意合的伉俪,又是心心相印的合作伙伴,在翻译上他们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两人共同走进中国传统文学的宝库,联袂将大量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出版,从先秦散文到当代作品,数量达到100多种。

在将近60年的时间里,杨宪益、载乃迭珠联璧合的协作,对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他们因此成为翻译领域的泰斗。

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是表彰翻译家个人的最高荣誉奖项。

杨宪益凭借1000多万字的经典著作,荣获中国翻译家协会授予的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杨宪益深有感触地说:“我最高兴的事情,是戴乃迭对我的翻译事业帮助很大,在她竭尽全力的帮助下,能够翻译出更多的作品,同时让译著更好。合作的力量是强大的,可以让仿佛不能完成的任务,最终变成现实。”

Avatar photo

作者 UU 13723417500

友情提示:现在网络诈骗很多,做跨境电商小心被骗。此号发布内容皆为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无意冒犯,如有侵权请联系13723417500删除!

声明本文由该作者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发表回复

服务平台
跨境人脉通
选品平台
U选Market
展会&沙龙
群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