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你如何定义大型购物中心,这里以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以上作为大型购物中的回答。
第一,GDP条件,国际上有种通用说法,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即是购物中心出现条件,经过几年的行业观察,对于大部分城市该说法存在一定科学依据。但是也有例外,比如鄂尔多斯这种城市GDP虽然高的恐怖城市(一度超过香港),但是却根本没有大型购物中心的条件(香港的购物中心密度应该是全球排名到前五的),于是牵扯出第二个问题。
第三产业的发达,在一定经济水平之下,第三产业达到一定比例后购物中心才可能出现。举个例子,广州市有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购物中心正佳广场,(整体对外号称40平方米建筑面积,实际27万平方米购物中心),太古汇,天河城等。但是却在黄埔区至今未有大型购物中心出现,因为黄埔区是广州重点的第三产业重点集中区域,含有类似广汽,中石化,可口可乐,物流港口等支柱产业,但是第三产业落后导致其社会零售品总额少的可怜,购物中心在该区域立项较为尴尬。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人口问题,目前中国人均GDP迈入人均5000美元是迟早的事情,而且消费是人的必然行为,从自己从业个人判断,一个地区能否购物中心还要判断周边人口是否足够,周边人口应该以一个人口总量+人口密度区计算。比如广州金沙洲区域,当人口达到40万人时候,购物中心开始出现,之前该区域的人群都是外出消费。人口密度更加重要,因为对于一个区域的判断很难用距离或者行政区域去衡量,而广州金沙洲是一个独岛,相对较为容易计算。
最后,就是建筑形态与周边情况,购物中心对建筑形态要求极其严格,你不可能做一个20层楼高的购物中心,也不可能建造一座未有道路便利通达的购物中心,更加不可能建造一座未有任何较好沿街展示面的购物中心(在中国道路是普遍交通工具,地铁物业为主的香港购物中心对道路沿街面要求不高),等等各种复杂因素构成。
现在国内购物中心未有较好统一化的立项模型出现,像万达这种购物中心产品,基本是简单化套路出现,主要是以出卖公寓与街铺为主,单独论经营并不成功。否则也不会有太古汇十年的各种磨合等待,大悦城在杭州的选址的踌躇不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