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期货研究
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16万亿元,预期为2.2万亿元,前值为5.98万亿元;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53.97万亿元,同比增长9.9%。2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2.9%,预期12.5%,前值12.6%;人民币贷款增加1.81万亿元,预期1.5万亿元,前值4.9万亿元。
数据解析
Ø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16万亿元,预期为2.2万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1.81万亿元,预期1.5万亿元;M2同比增长12.9%,预期12.5%。中国2月M2继续维持高位且超预期回升,表明当前货币供应充裕;新增人民币贷款以及新增社融大幅预期,表明当前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信贷需求和社会融资需求继续回暖。由于当前国内经济处于复苏初期,需要宽松货币政策的呵护,央行货币政策持续维持宽松水平;因此,宽货币的基调短期大概率不会出现扭转,但是进一步宽松的可能性在减弱。宽信用方面,居民消费快速复苏,但是短期居民部门的房市信心恢复较慢,中长期信贷仍旧较弱;随着国内经济的复苏、企业对未来信心也加快恢复,信贷需求有望持续回暖;因此,中长期宽货币有望加快向宽信用传导。对市场而言,金融数据大幅好于市场预期,短期利多人民币汇率、股市和内需型大宗商品。中长期随着国内经济的复苏,宽货币政策仍将延续,信用端将继续发力,宽货币有望加快向信用端传导,中长期将利多国内股市和内需型大宗商品。利空国债。
Ø2月M2同比增长12.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上升0.3和3.7个百分点。M1-M2 剪刀差由1月的-5.9个百分点下降至-7.1个百分点,M2、M2-M1 剪刀差继续维持高位,意味着资金供给持续宽松,货币政策延续宽松格局。由于目前国内经济处于复苏初期,财政货币政策预计继续维持宽松水平,M2预计将继续维持高位。
Ø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81万亿元,预期1.5万亿元,前值4.9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5800亿元,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投放继续回暖且大超预期。主要是由于居民部门短期贷款和企业部门中长期贷款同比大幅上升所致。从结构来看,2月居民贷款新增2081亿元,同比多增5450亿元;其中,新增居民短期贷款1218亿元,同比多增4129亿元,可能与居民部门短期经营贷置换房贷有关;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863亿元,同比多增1322亿元,虽然房地产刺激政策陆续加码出台,房地产市场有所回暖,但整体恢复仍旧较慢、导致中长期贷款依旧较弱。2月企业贷款新增16100亿元,同比多增370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分别为5785亿和11100亿元,同比分别多增1674亿元和多增6048亿元,但新增票据融资-989亿元,同比少增4041亿元。由于国内经济快速回复,市场对于国内经济复苏预期大幅增强,企业信心大幅增强,企业中长期贷款大幅增强,在国内疫情对经济影响逐步减弱的情况下,国内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将持续保持较高水平;而且由于企业短期融资较为便利和资金充裕,企业票据融资大幅下降。
Ø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16万亿元,预期为2.2万亿元,前值为5.98万亿元,同比多增1.94万亿元,新增社融大幅增长且超预期。2月社融存量增速9.9%,较去年1月份上升0.5个百分点,信贷融资增长较快,整体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初见端倪。从新增社融的结构来看,实体经济信贷融资需求大幅回升,企业债券融资下滑、政府债发行回暖、非标融资需求整体较好。2月新增信贷1.82万亿元,同比去年多增9116亿元,2月份信贷需求环比大幅回升且远高于去年同期。2月信托贷款、委托贷款与银行未贴现承兑汇票等“非标”资产合计新增-81亿元,同比多增4972亿元,非标融资拖累大幅下降。2月企业债券融资增加3644亿元,同比小增34亿元,企业债券融资需求继续回暖。政府债券净融资8138亿元,同比多增5416亿元;政府部门融资需求较去年大幅上升。整体来看,企业部门信贷融资需求大幅上升,政府部门融资有所回暖,居民部门中长期信贷和融资需求仍旧较弱。未来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复苏以及稳经济政策加快落实和落地,政府融资由于今年财政将继续维持扩张且继续呈前置特征继续保持高位;企业部门中长期随着企业信心回暖,后续融资需求有望持续增加;而居民部门融资需求随着房地产刺激政策加码出台以及居民购房信心逐步回暖,后续居民部门融资需求或继续回暖。因此,随着目前社会融资需求的回暖、未来经济复苏有望加快,中长期宽货币有望加快向宽信用传导。
图1 M1、M2同比增速

图2 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

图3 新增人民币贷款:短期和中长期

图4新增人民币贷款:企业和居民部门

图5 新增社会融资及分项

图6 社会融资存量同比增速

免责声明
本报告基于本公司研究所及研究人员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或实地调研的资料,但对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本报告仅反映研究员个人出具本报告当时的分析和判断,并不代表东海期货有限责任公司,或任何其附属公司的立场,本公司可能发表其他与本报告所载资料不一致及有不同结论的报告。本报告可能因时间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导致与事实不完全一致,敬请关注本公司就同一主题所出具的相关后续研究报告及评论文章。
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客户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若有必要应征求专家意见。本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投资标的的邀请或向人作出邀请。
分析师承诺
本人具有中国期货业协会授予的期货执业资格或相当的专业胜任能力,以勤勉的执业态度,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本报告清晰准确的反映了本人的观点。本人不曾因,不因,也将不会因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意见或观点而直接或间接收到任何形式的报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