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亚马逊绕不开测评,什么时间节点测评,测评多少数量一直是一个问题
本文结合自己的经验,阐述一下对于测评时间和数量节点的分析,仅仅作为个人经验之谈,也希望读者能够指正,我也会根据反馈更新和完善内容。
在写作之前,我预设有以下假设:
亚马逊新品推广的黄金时间是上架之后的3个月之内对于一个产品,在第3个月的时候要达到盈亏平衡点主要自然关键词已经达到推广目标的情况下,产品必须盈利,否则没有做的意义对于测评的节点和数量的分析主要从时间维度、竞品维度、平台维度三个方面阐述
时间维度的测评节点和数量分析从产品选定到FBA到货,最快一周左右的时间,这期间应该搞定产品的上架,文案,图片,QA文本等应该准备齐备。
#FBA到货之后的2周内要保证产品有10个左右的VP评价。
理由—第一波差评的基本防御
任何产品都会有差评,只是差评率的多少,假设一个产品的差评率是1/100,假设一个新品上架后2周内出100单,则大概率来差评,而如果没有评价的防御,那么产品的rating会很差,对应的转化率以及平台对于产品的权重判定就会很低,严重影响产品的推广节奏。
#FBA到货之后的一个月之内要把主要关键词推到首页
2个周左右的时间推广一个关键词,足够了,正常真人测评留评价的时间是7-15天,也就是第一周安排好测评的订单,第二周就会陆续来评价,15天左右,已经安排的真人测评会有70%以上能够留评价,对于推广关键词足够了,不成功的原因主要是在于质量与数量。
通过测评推广关键词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1.如何确定主要关键词
ASIN报告+同类产品+谷歌adwords+merchant words+ASIN one+Helium 10+客户评价、QA提取关键词。
通过语义和站内外搜索去验证
2.如何确定主要关键词到首页需要多少的订单和订单对应的评价数量
ASIN报告分析竞品关键词流量占比,之后测算出对应需要的单量,关键词下面订单有30%的留评率及以上——精确通过卖家精灵,jungle scout网页版,Helium 10的软件比对出对应关键词需要的订单,同时保持30%以上的留评率——模糊通过jungle scout网页插件版分析出首页前10名产品的订单量,再根据关键词的分散程度毛估需要的订单,保持30%以上的留评率——需要经验和感觉为什么需要保持30%以上的留评率,其实正常订单的留评价比例能够达到1/100已经相当不错,但是已经卖的比较好的产品,卖家会继续测评,继续留评价,但是通常测评的单量占整体的单量不会超过5%,否则就很难有钱赚,正是由于这一点,新卖家才可以通过关键词下面极高的转化率和较高的留评率去切入。推广产品也是要讲究一个时机,时机包括产品需求曲线的时机,包括如何错峰推广的时机,根据每个产品不同情况不同而言。
3.如何去获取这么多的真人测评
积累,积累靠谱买家,积累靠谱中介,其中的坑也很多——最常用的FB-花钱去买——得会玩FB,有钱,有资源,敢于尝试一些测评的平台——其实挺麻烦的,也不是特别可控很多卖家会因为测评的坑心情糟糕,或者因噎废食,大可不必,目的达到,不纠结于次要矛盾
4.留评价比率太高了怎么办
经过本人的验证和分析:
FBA到货1个月之内,留评率不要超过20%
FBA到货后1个月——3个月之内,留评率不要超过15%
FBA到货后超过3个月的产品,留评率不要超过5%
所以,要根据订单的情况,及时调整战术,因为17年过年关店铺的问题,很多卖家对于免评是嗤之以鼻,但是只要不刷FBM,真实的FBA测评,免评账号归免评,真人测评归真人测评,没有问题。
而一味的追求真人测评,留评率兜不住,往往事倍功半。
免评可以找下面的服务商:
lhforever-0858
jackson168520
PS补充
留评率太高的风险:
留评率太高导致删除评价,产品降权;
留评率太高导致店铺被警告;
留评率太高导致店铺被关店。
对于以上问题,请查看我的另外一篇文章,未雨绸缪的避免方式就是刷免评,足够多的免评单去稀释留评单。
两周内推广主要关键词除了能够排到首页,还有其他几个点也是可以通过免评+测评做到的
1.获取类目的new release_这个主要靠单量,每天计算一次,有这个标签会对权重略微提升
2.获取主要关键词的amazon chioce标签,这个属于王炸级别,但是也会经常调整,amazon chioce的计算逻辑主要还是订单量+转化率+订单下面的留评率
3.类目的gift idea和most wish,这两个需要免评单操作,因为真人测评不太可能控制好,真人测评实际通过的关键词购买的比率不会太高,如果产品排在比较靠后的页面,测评人可能没有耐心去翻看,最终会影响到实际效果
#FBA到货之后2个月之内辅助关键词上首页
每一个产品都有很多的关键词,主要关键词是树干,辅助关键词是树枝,树干成长了,树枝也需要修剪,怎么推广和安排逻辑和推广主要关键词的逻辑是一样的
需要说的是,辅助关键词越多越好,排名越靠前越好,但是在着力推广的时候需要注意某些关键词可能和产品本身不匹配,短期内可以通过测评+免评维持一个较高的转化率,长期来看,对应的ACOS和转化率都不会太理想,所以辅助关键词的测评+免评推广也要找到十分相关的关键词。对于特别长尾的词,转化率不高的词,交给+秒杀来达到目的
#FBA到货之后3个月之内产品进入稳定期
FBA到货后的2-3月,通过测评+免评+产品进入一个稳定期,就需要控制推广预算,包括预算和测评量的预算,对于测评的预算,一个重要的维度(但不是唯一的维度)就是rating的得分,亚马逊关于rating的计算已经从算数平均过度到加权平均,主要考虑买家账户的权重,但是基本计算逻辑不变,以下图表展示

除了独立产品时间维度,不得不考量整个类目的竞争情况
竞品维度的测评节点和数量分析首页前10中位数——评价数量的锚点
手机端只展示10个左右的自然位排名,基本排名位置和PC端一致,所以要进入首页就要选定关键词排名前10位作为依据
比如搜索dog clipper 这个关键词,如下图:

首页前10的rating中位数——评价星级的锚点
如下图

数量上达到了这些指标,同时节奏上达到饱和,产品做不上去,逻辑也讲不通。
amazon平台逻辑下的测评时间节点1.主要平台节日
美国的节日有很多,针对全类目,主要有3个,prime day,黑五+网一,圣诞
这三个节日都是亚马逊会精心准备的,相应的秒杀几个月之前就在安排,在这几个节日之前的2周左右,亚马逊通常会整肃一下平台,所以那一段时间留评价比较多的卖家,最好要安排一些免评单来稀释留评率
2.上市公司的财报时间
亚马逊目前已经进入盈利期,每年的财报亮瞎眼,也是明星公司,万众瞩目,华尔街日报之前也有专题讲过亚马逊平台上的评价多为fake buy的问题,越是大企业越是自己的生意做到透明清晰,当然非特殊事件促成,也不会一刀切,但是严打测评的趋势是必然的,所以有这种外部事件引导舆论关注的时候尤其要注意,测评的资源最好越分散越好,留评率最好越低越好。
推广产品就是闯关,每一个节点都要有充分的准备,要饱和进攻,不要添油战术;做一个产品之前要有full plan,尤其在前期,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已经过了。因为疫情,实在无聊,正好有时间整理下,个人浅见,仅仅做参考,欢迎大家多给意见,我会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