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国家医保局负责人答疑正在实施的“新医保改革”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对最近一段时间人们争论纷纷的医保改革,做了一次权威的答复。

这一次医保新改革涉及面广,牵动了每个人的实际利益,但是就宣传解释来讲,做的一点都不到位,不少群众不了解医保政策精神与实施细则,此次答疑只是在被动地回应医改推进中群众的种种疑虑。
小编带大伙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解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前后医保政策有什么差异
若想清楚知道新医改政策,有必要对过去实施的医保政策做一点了解。
我国医保制度1998年建立,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保障模式,费用由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费,个人的缴费与单位的一部分缴费划入个人账户,用于个人买药与门诊治疗。单位上缴的另一部分钱归入统筹基金,用于住院费用。
个人账户的钱是由自己支配的,结余部分累积起来也存在个人账户中,个人看得见摸得着。统筹部分的钱用于需要住院的患者报销统筹。
此次医改全称叫作“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
“共济”是什么意思呢?它是共同挽救,共同度过的意思,通俗讲就是“互相帮助”。此次医改的核心内容就是参保人的门诊费用以前主要通过“个人账户”的方式来保障,往后是通过“共济保障”,也就是统筹来报销。
统筹的钱来自哪儿呢?
医改后这部分的钱来自于个人账户中单位上缴的那一部分,也就是说个人账户中只保留个人上交的钱,而恰恰这一点,正是群众感到疑惑的地方,从账户上看,个人账户上医疗保险的钱少了许多,老百姓一下子缺少了安全感。
通过医改前后比较,小编发现最大的差异有两点:
一是个人账户中的钱将会变少。
二是门诊治疗范围与报销方式发生了改变。
二门诊治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其一,门诊治疗将成为患病群众,尤其是老年人最重要的看病方式
一般来说,群众小病小灾自己去外面的药店买点药解决,刷个人医保卡,方便快捷。只有大病大灾才去医院,检查住院,所需要的医疗费用个人承担一部分,医保承担一部分比例。
门诊治疗一直存在,只不过这次改革突出强调了“门诊”这一种诊断治疗方式。原因是多方面,简单来说,首先随着医疗技术进步,患者住院能看的毛病门诊也能看。其次老年人增多,慢性病增多,去门诊看早诊早治。从2001年到2021年,全国医疗机构门诊急诊人次数从19.5亿次增至80.4亿次,增长了312%。
其二,门诊医疗的费用将由个人承担变化为通过统筹共济来保障
改革之前,群众去门诊看病的费用来自以个人账户,报销的比例不高。如今随着门诊需求增长,尤其对于老年人与各种慢性病患者,门诊费用增加,个人账户资金不足,难以满足现实需求,因此通过统筹资金来提高门诊治疗的报销范围与比重。
三新医保政策对谁更友好一些
了解这次“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后,我们探讨一下新的医保政策对谁有利,对谁相对不利呢?
其一,增加了门诊的统筹资金,对患病群众,对老年群体相对有利,减轻因为看病造成的经济压力。
其二,对真正需求住院的群众有利,门诊治疗会减轻过重的住院率,解决“小病住院”、“占床住院”等不合理的医疗行为,把资源留给真正需要的病人。
其三,对参保者的亲属有利,改革前个人账户局限于个人使用,医改后,个人账户可以支付配偶、父母、子女在定点医院就医中由个人承担的费用,可以支付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的药品等费用。
其四,对身体健康的群众,尤其对年轻健康者相对不利,由于少去或不去门诊,无法享受到统筹资金,账户上只留下个人上交的资金,钱相对少了不少,感觉个人利益受损,吃亏。
四医改取信于民的真正关键点在哪里
任何改革都是有利有弊,此次医改总体有利于患病群众与老年群众,老百姓想想看也就认了,人吃五谷杂粮,谁能保证永远不生病,再说每个人都有成为老人的那一天,但是这次医改在实践中能否真正运行好,还是要看二点。
其一,门诊治疗统筹资金运用的合理度,最关键的是报销时“起付线”与“封顶线”的标准是否合理。
考虑患病者,增加“封顶线”的额度,否则报销额度过小,自身承担重,那就是改革失败。
考虑相对少去看病的人,降低“起付线”的标准,如果去门诊一定要达到较高的额度才能报销,否则只能用个人账户,那会让更多的人寒心的。
其二,门诊治疗是否快捷方便,药品价格是否适中,药品品种是否齐全,是否能满足患者需求。
如果门诊治疗费时费力,手续繁杂,药品价格虚高,品种又不全,当然不利于老年人就医,又客观上增加其子女负担。如买药问题,以前在家门口药店就可以买,现在需要到门诊买才可以报销,这一点能否将更多的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报销范围,方便一般群众买药。
最后小编总结
国家进行此次医改,来自现实需求,突出“门诊共济”,解决患者的真正需求。
深层的问题是在“找钱”,去找统筹资金,最终方案是将个人账户中部分资金进行“腾挪”,转移到统筹账户中。
对于健康人群而言,个人账户中的钱用不完,对于患病多的群体而言,个人账户又不足,造成医疗资金与就医需求的不匹配,于是用这种分配达到“待遇置换,资金平移”。
当然群众最不满的是个人账户钱的减少,在人们看来,统筹的钱最好由国家来筹集,而不应该算到群众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