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 8 月 30th, 2025

  在学习上大谈“天赋”的重要性会让人觉得这是在对勤能补拙、驽马十驾、笨鸟先飞等的不尊重。

  

  严重的话会引起很多人的不适甚至是反感,因为人们都不太喜欢“悲观”地看问题。

  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对那些看上去是靠勤学苦练、坚持不懈获得好成绩尤其是逆袭的例子津津乐道,并以此鼓励激励自己或者孩子们。

  同时我们也会鄙夷那些持读书无用论者的幸存者偏差观点。

  

  但无论我们持有怎样的观点,都无法改变学习(这里的“学习”都是针对中考高考)这件事,对大多数人而言真并不容易这一事实。

  很多人喜欢把没学好的责任归结于各种诸如学生自身、老师教学以及家庭教育等诸多问题上。

  

  这是没问题的,因为这些因素都会产生这样的影响。

  但这并不意味着把这些问题都解决好了孩子就一定能学得很好。

  例如不计成本地给孩子进行教育投资,除了各种“班”之外,父母也去积极学习、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并且也给孩子创造上名校、找名师带的机会,都会对孩子的学习带来积极的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这样做了就一定能让孩子学得非常好。

  

  况且这些事情没有一件是真的想做就能做好的。

  别的不说,光是“家庭教育”这块什么标准才算好、怎样做才算好,针对不同孩子、不同家庭,有多少人能说得清、教得会、做得到呢?

  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那些一定都是对的理论、理念、方法,有多少会运用得当——包括做那些总结的人,真的都能做的很好吗?

  

  仔细想想,很多“成功”的背后除了辛勤的付出,何尝没有偶然、庆幸?

  承认天赋很重要并不是否认方法、态度、勤奋等不重要、没意义。

  因为诸如这些事情不仅仅会对学习有影响,最重要的是会对一个人的品质、特质等等带来深远的影响。

  

  孩子经过这样的锻炼,也许他不会成为“学霸”,但凭借某些积极的态度、能力他们一样可以在其他方面获得不错的收获。

  除此之外,不拼尽全力,谁又甘心承认真的没天赋呢?

  毕竟很多天赋也是需要发掘的。

  

  所以成人天赋很重要并不是意味着没天赋就可以直接躺了、放弃了,我们这里要说的是经过不断尝试和努力之后,发现孩子真的就是不可能学得很好该怎么办的问题。

  01.要学会接受

  接受孩子可能就是一个普通人的这个现实。

  这没什么好丢人或者令人感到绝望的事情,因为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

  反而拒不接受还要一味蛮干更容易出问题。

  

  例如上面说的不计成本地砸孩子的教育。

  也许你会发现在小学、初中的前半段会有效,但越往后你就会发现这事儿真不是能用钱、时间和精力砸得出来的。

  而最糟糕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我们过于关注学习(成绩)而错失了孩子其他方面的提升和培养。

  那就真的得不偿失了。

  02.要永远抱有希望

  因为普通人并不一定就真的只会普普通通,因为普通人未必不能幸福一生……

  

  追求幸福、获得幸福是不需要依靠天赋的,这是一种可以后天培养而获得的能力。

  这些能力往往跟学历甚至跟学识本身的关系也不是那么的大,更多还是跟一个人的心性、品行等关系更多一些。

  当然,很多人愿意称这些因素为“情商”。

  

  但我个人觉得“情商”的范围太大,而我们讨论的时候往往有过于关注其中的某些点,例如人情世故、人际交往等这些更互动的方面,却对个体自身的内心世界关注不够。

  快乐、幸福由外部而来不是不好,但如果能更多地是从内及外引发,可能会更持久,程度也会更深。

  就好比很多人都知道快乐有三种不同的等级,分别是多巴胺快乐、血清素快乐和内啡肽快乐。

  

  多巴胺的快乐比较短暂,血清素的快乐更像是一种外部刺激,而一旦刺激不够或者“免疫力”提高了会很容易陷入焦虑,唯有内啡肽的快乐才会更持久。

  而想要获得这样的快乐,就不得不面对我们上面所说的勤奋、坚持、信念等等。

  而这些东西在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是可以在学习中不断培养、锻炼的。

  想要获得持久的幸福、快乐的感觉,持之以恒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希望”是永远都有的,它们从来不只是会附着于“学历”“文凭”之上。

  像“鸡娃”一样去鸡追求希望的能力。

  不要因为孩子“还小”就觉得人生目标、人生理想这些东西太过遥远。

  

  它们可以看上去不切实际,但一定要有,因为它们会实实在在产生影响,尤其是当遇到某些坎坷的时候,也许这就是让自己“再坚持一下、再来一次”的力量来源。

  无论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目标都是可以不断调整的,而解析这些目标的本身对孩子而言也不仅仅只会收获动力、信心。

  他们也会对更多的事物包括人生有更深刻地认识。

  

  例如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不同职业的规划等等,看似一个个深不见底一时难以说清楚的问题,往往答案就在日常的点滴交流中。

  所以从天赋不够的分析中,我们是不应该只得出“放弃”这个简单的答案,反而是应该看到有更多的可能。

  

  最关键的当你不确信是否没有天赋的时候,这些事情其实就已经可以同步在做了,而其影响可能会更积极,例如我们会发现自己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变得不再那么的焦虑、专断,孩子的压力、负担也变轻了,身心状态也会更良性发展。

  学习上“天赋”确实是至关重要,一味苛求、强求并不可取,但就算真有不足,亦不可轻易放弃,这其中的平衡看似很难,但最难的可能还是我们自己……

Avatar photo

作者 UU 13723417500

友情提示:现在网络诈骗很多,做跨境电商小心被骗。此号发布内容皆为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无意冒犯,如有侵权请联系13723417500删除!

声明本文由该作者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发表回复

服务平台
跨境人脉通
选品平台
U选Market
展会&沙龙
群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