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3年3月3日讯(记者 李旖露)3月3日,深圳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大会举行。会议由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以下简称“深圳市工信局”)主办,各区工信局和部分企业代表参会。会议上,与会代表围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咨询诊断政策进行解读,南山区、宝安区、龙岗区、龙华区工信局分别介绍各区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开展情况,制造业企业代表和诊断服务商代表分别分享了数字化转型经验、助力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的经验。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去年12月31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咨询诊断项目扶持计划操作规程》印发。根据该操作规程,2022年至2025年期间,深圳每年资助2000个左右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咨询诊断项目;按照每个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咨询诊断项目最高资助5万元的标准,依据实施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对服务商予以资助。当日下发的有关通知提出,2022年度深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咨询诊断工作同时开启。
深圳市工信局局长余锡权在大会发言中指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2100多个高水平的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其中有209个是示范标杆工厂,通过对这209个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前后的成效分析,发现改造以后,这些工厂的产品研发周期缩短了20.7%,生产效率提升了34.8%,产品的不良频率降低了27.4%,碳排放减少了21%,21.2%。”余锡权借这一例子说明了制造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
余锡权说,深圳的制造业长期以来存在用地紧缺的问题,规上工业总产值超4万亿的工业用地面积只有220平方公里,在这样的资金、资源紧的约束条件下,利用数字化的手段,减少制造业对土地的依赖,提升运行效率是真正的必然选择,也是唯一选择。虽然相关工作已开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还存在着企业认识模糊、转型路径不清等问题。因此,深圳市工信局按照市政府工业经济稳增长提质量“30条”的部署要求,启动了4年8000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咨询诊断等工作,并且正在进行通盘谋划,引导政策资金等资源要素加速集聚,精准发力,加紧抓住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窗口期,全面跑出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度。
48家优质服务商将率先为四区规上工业企业提供免费咨询诊断
余锡权指出,深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具备的良好的基础。首先,深圳拥有实力雄厚的服务商资源。比如说在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域,培育出了华为、富士康、腾讯、华润,这四家企业是工信部的“双化”平台,这一总量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在系统集成、企业管理、工业控制、工业智能设备等领域,集聚了一批深耕多年的专业型、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易部署、新运维、低成本的方式提供行业整体解决方案;在云服务领域,全国三大云服务商均在深圳设立主体,本土的华为云、腾讯云为企业上云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在工业APP领域,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行业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工业APP,广泛应用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服务、经营管理等场景。其次,深圳拥有广阔的制造业转型空间。从数量来看,全市规上工业企业1.3万家,数量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从场景来看,企业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传统优势产业,提供了海量的应用场景。此外,深圳还超前布局了数字化信息基础设施。
余锡权进一步介绍,深圳市工信局将以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为统领,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为主攻方向,坚持高位统筹、政策引领、服务供给、场景赋能、要素保障,实施“四大行动”,强化“三大支撑”,为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到2025年推动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全部实现数字化转型。“四大行动”,分别是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中小企业数字化部门专项行动、产业园区数字化改造行动和推动产业集群数字化生态构建行动。“深圳一直是高度开放,充分竞争,崇尚法治的城市,一大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深圳萌芽生长爆发并推向全国。我们也热情的欢迎各家外地服务商来深圳投资兴业,设立独立法人主体,为深圳规上工业企业提供本地化的支撑。”余锡权如是说。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软信处(数字产业处)副处长邓自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深圳市工信局已通过备案方式确定全国范围内48家优质服务商,首批为南山、宝安、龙岗、龙华四个工业大区的规上工业企业提供免费咨询诊断,第二批开始将覆盖全市工业企业,引导企业进一步强化数字化转型意识,积极采用工业互联网或者“小快轻准”(小型化、快速化、轻量化、精准化)的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和产品,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为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内生的创新”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诊断服务商代表之一。华为云中国区赋能云总经理彭坤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走在全国前列。深圳企业愿意积极拥抱新的技术变化和新的技术能力,从产业链的维度来说,龙头企业可以牵引、带领相应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一起实现数字化转型。“我们也希望通过华为自身制造业转型的经验,把这些经验沉淀到我们的平台上,通过云服务的形式来服务广大的深圳制造业企业,帮助他们也实现数字化转型。”
彭坤民认为,企业要做好数字化转型有三个核心。“第一个叫‘一把手’工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一定是由‘一把手’来牵头的;第二个叫‘一条心’,围绕着客户体验、业务驱动,整个组织和流程要围绕着企业数字化转型最核心的目标来进行;第三个叫‘一句话’,一句话把数字化的目的讲清楚。”
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阳智能”)作为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代表分享了公司发展的经验。吉阳智能是一家锂电装备企业,从2020年开始启动数字化转型工作,如今,数字化已经覆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和数字化的供应链等流程、环节。吉阳智能的公司代表指出,锂电行业业务变化快,产品迭代周期快,在转型过程中,如何用标准的系统去适配公司自己的数字化转型需求是挑战。“我们总结就是,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组织。”公司代表认为,数字化转型不可能依靠外力或者IT部门来完成,更不可能是“交钥匙”工程,数字化转型一定是由业务来牵引,业务和IT双轮驱动,是企业内生的创新。
此外,在会议上,来自百丽公司、格创东智科技公司的代表也分享了数字化转型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