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公安报
□付延涛 高丽华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去年以来,聊城公安机关通过推进治理主体多元化、常态化、规范化,打造“聊城二哥”“东昌大姨”等热心市民队伍,以更高质量、更高标准融合群防群治力量,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治理主体多元化
聊城市公安局高度重视热心市民队伍建设,自去年8月以来,全市共聘任“热心市民”近2000名。
聊城公安机关科学整合乡村综治干部、企事业单位内保人员、治安积极分子、环卫工人、快递员、外卖员等力量,建立“市(县)公安机关—治安部门—基层派出所—热心市民”四级联动模式,由治安部门和派出所负责组织协调和工作保障,基层民警负责日常管理、业务指导和勤务安排,确保热心市民队伍高效运转。
安全防范关口前移
不久前,莘县公安局古云派出所接到“聊城二哥”举报,称辖区疑似有一处黑加油站点,向他人非法销售散装汽油。接到线索后,古云派出所民警立即赶到现场进行核实,查获散装汽油约30升,抓获违法行为人1名。
聊城公安机关鼓励热心市民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主动排查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热心市民队伍成立以来,已提供有效举报线索50余条,协助化解矛盾纠纷100余起,消除安全隐患58起。
安全防范关口前移、案件线索来源前移、民生服务重心前移、打击犯罪阵地前移,聊城公安机关布下“天上有卫星、地下有民兵”的天罗地网。去年8月14日晚,高唐县公安局三十里铺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辖区一秸秆饲料收购点宿舍被盗,丢失现金1700元。值班民警迅速展开案件侦破工作,“聊城二哥”主动提供线索。民警核查后确认夏某有重大嫌疑,并根据热心市民提供的线索成功抓获夏某。
严格标准 规范考核
聊城市公安局严格热心市民队伍选人用人标准,把能人贤人招进来、用起来,带头学习宣传法律法规,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该局建立热心市民队伍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采取集中培训、定期座谈、拓展交流等形式,组织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法律知识培训和队列实战训练,确保队伍成员“出入能观察、入户能调研、讲解懂法律、防范有能力”。
聊城市公安局对热心市民队伍进行统一登记,建立档案,对热心市民反映的情况第一时间核查落实,建立台账,实行一案一奖,做到有任务、有目标、有责任、有动力。同时,量化管理考核和奖惩机制,从群众凝聚力、社会号召力、工作业绩等方面,对热心市民进行综合评估,对表现突出的热心市民进行表彰奖励,最大限度增强热心市民的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