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偶尔发脾气,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有效手段,比如孩子未经他人同意就偷拿他人东西,就要严厉制止。但是,如果父母经常发脾气,孩子就会把父母的脾气不当一回事。而父母常发脾气也会给孩子传递一种不满的情绪,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其实,发脾气的坏处大多数父母都明白,他们会说“心里是不想吼孩子的,但脾气来了控制不住”,过后往往很后悔,但好像已经无济于事。那么,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该如何改善坏脾气呢?
1. 闭上嘴,迈开腿,暴怒时先让自己安静一下
当孩子惹怒了我们时,只要他的行为没有什么危险,不如先不管孩子在做什么,而是迅速地离开,正所谓“眼不见,心不烦”,所以可以去一个能够让自己安静下来的地方。可以去卧室听听音乐,或者去书房看看书,给自己时间调整过来,再回头去分析刚才那一场盛怒的前因后果。
2. 重温过去的美好,用坦诚的交流来替代发脾气
当你感到焦虑或到了发脾气的临界点时,不妨多看看孩子可爱的照片和家庭合影,回忆曾经美好的亲子瞬间,有他搞怪的笑脸,有他温暖的笑,还有他给你的感动……这时你就会发现,所有的脾气都消失了,剩下的是对他的爱。
而后,父母可以和孩子进行一场坦诚的交流,让孩子明白自己发脾气的原因。如果父母一味地发脾气,孩子就会被这种表现吓到,无法明白脾气背后隐藏的爱。在交流的过程中,父母可以作为引导者与听众,这对亲子关系更加有利。
3. 多看到孩子优秀的一面,少纠结他犯下的错误
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发脾气,是源于孩子的行为没有达到父母的预期。孩子无法达到父母的预期,如考试第一、竞赛获奖等,父母就会感到失望,进而将负面情绪发泄到孩子的身上。如此长久下去,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压力。因此,父母应该适当调整对孩子的要求,让孩子做他自己,多给孩子一些肯定和笑容,多看到他成功的一面,少纠结他犯下的错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只有不懂得原谅的父母。
如果真的忍无可忍对孩子发脾气了,过后不要忘了给他拥抱,向他道歉,最重要的是想方设法改正自己爱发脾气的坏习惯。无论如何,千万不要对孩子说“我不爱你了”“我不要你了”等特别伤害亲子关系的话,即使是盛怒之下,也不要脱口而出,因为这如一把刀子,会在亲子关系中间划下一道伤痕,以后想要修补,就会非常困难。
内容来源:《儿童健康管理全书》
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