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 8 月 4th, 2025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

  ■邹永廖

  2022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每天一睁开眼,听到的、看到的、遇见的以及人们所关心的,似乎都是各种纷纷扰扰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如同空气飘荡在每一个角落,充斥在人们的思维中、脑海里。此时,一本《走进深空》的科普作品似乎“不合时宜”地走进了困惑中我的视野,翻看之下,似乎有一股醇香的清流,让我品味到了熟悉的气息。

  对于长期从事国家月球与深空探测工作的我来说,乍一看,《走进深空》似乎就是一本普普通通的科普读物,内容不多,情节也不复杂,全书脉络架构清晰、包装很简朴。然而细品之后,却又因回味多多而情不自禁地深度地走进它,去欣赏书中的颜如玉、感悟字里行间的知识点、探究作者的所思所想……

  正如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栾恩杰院士在本书序言中所说的那样——《走进深空》是一本好书。

  本书不但告诉我们目前人类所了解的太阳系是怎么来的、它的家族成员有哪些、各成员又有什么样的“长相、性格和特征”,同时还清楚地告诉人们“若想去拜访太阳系的某个角落、某个家族成员,需要什么样的交通工具、通信设备、行程路线图以及到达每个目的地需要多长的时间”,等等。

  更为深刻的是,作者带着自己的思想,从大视野角度,思考了走进深空,实现遨游太空、太空移民、发展太空经济等设想及深空发展的战略性与必然性,阐述了在推进这一宏伟目标的进程中国际社会、各国政府、社会团体及个人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以及在政治、法律、政策、规则等方面深层次的思考。

  《走进深空》以科学、技术、未来三大篇章十二个章节的脉络架构,构建了一个涵盖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走进深空的“故事”。通俗流畅的语言风格、图文并茂的交融映衬、知识点的有序叠加、理性思维的思想碰撞,使人读起来有轻松愉悦之感,又有欲亲身体验太空之旅之念,而书中“走出思维泥潭”的思考及有理论支撑未来的展望更值得我们去深思。

  这是一本集科学、技术与哲学思维于一体的老、中、青、少皆宜的优秀科普作品,特别是对激发青少年热爱科学、献身科学并投身发展人类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事业有着深远的启迪作用。

  (作者系中科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主任、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副主任)

Avatar photo

作者 UU 13723417500

友情提示:现在网络诈骗很多,做跨境电商小心被骗。此号发布内容皆为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无意冒犯,如有侵权请联系13723417500删除!

声明本文由该作者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发表回复

服务平台
跨境人脉通
选品平台
U选Market
展会&沙龙
群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