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出口,首选平台为Amazon,没有之一。原因有三
1、所有国内国外电商平台都可用的方案:参考别人的商品,广铺货。亚马逊独有的跟卖政策将这点做到了极致,初学者不必费心出品了,上传商品编码和ASIN即可销售,瓜分出品者的利润。可以帮助初学者迅速起量,强烈的正向反馈。
2、Amazon平台常用邮件沟通,意味着不必配备客服人员,一两天看下邮件就好。
3、FBA,Amazon代为处理物流,包含仓储、发货、退货、收款,轻松愉快。
语言选择
以自身语言优势为出发点,英语就先考虑欧美、东南亚,但要清楚,英语的竞争压力是最大的。小语种国家的消费能力有限,不过切记,我们不是要当首富,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市场中干翻对手才是我们应当注意的。朋友有提过,他的朋友只做意大利站,每天一百多单,一年收入也有近百万。
国人对外贸的认知首先想到美国,所以美国的竞争最为激烈,在Amazon美国站上找跟卖商品,利润偏低。咨询过美国站的朋友,回复是用船运压低物流成本,代价是重库存,周期长,资金周转率差。当时他在船上的货就压着200多万,途中约两个月,这还不计国内及美国舱内的货物价值。反观日本空运,三-四天入仓,我周转最差的一个账号,物流库龄统计中,90天销售库存78%。
目前市场上的论调在推中东和非洲了… 别人怎么赚钱你只需要参考,找出自身优势很重要。
选品
先从身边找货源,发挥自身优势。人在深圳,就先从3C考虑,几乎所有平台,3C都是热销品。人在广州,就考虑服装吧。
更细化一些,考虑自己的经营策略,是跑量做热销,高利润率的细分市场,还是广铺货,脑残铺,拼命铺,能赚多少算多少。
第三步,才是你能在各种论坛上看到的选品策略,我建议,你先把上面两点考虑清楚,第三步就水到渠成了。
国家政策风险
进口的风险较大,做进口的都知道16年发生的政策变化,导致保税区的货几个月出不来,这里说的不是个人小代购。目前进口的过渡性政策顺延至2017年底,2018年还不知道会出什么幺蛾子。
出口风险较小,特别在中国经济增长率下行通道时,政府为拉动国内经济、创造就业及稳定汇率的需要,都将鼓励外贸出口,而传统外贸已势如黄昏,所以目前政府对跨境电商出口的补贴政策特别多,具体操作时比文件下达的条款更为宽松。比如领补贴时有个问题,如何证明你的账号是你的?(可能以个人名义开的账号,甚至这人还不在公司内承担任何工作),实际操作时,只要款项最终打入公司账户即可,其他概不追究。——由于地方政策和执行差异,各位勿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