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来世,我还是选择中国,选择核武器事业,选择你。”这是我国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去世前,对爱人说出的最后一句话。
邓稼先教授有一张广为流传的照片,这张照片许多人都曾看过,但又有多少人注意到,邓稼先教授的嘴角有一抹没有擦干的血迹?
事实上很多人都不知道,在那个时候,邓稼先教授不仅是嘴角有血迹,他的全身都在不停的出血,根本止不住。并且每小时就要打一针镇痛剂,否则就会遭受无尽的痛苦。
作为两弹一星元勋,在新中国45次核试验中,邓稼先曾参加过32次,并且有15次是亲自到现场进行指挥和采集相关数据,可以说他为中国两弹事业倾注了全部的心血。
有人问为何他会为这项危险的事业如此投入,其实一切都源于他对脚下土地的热爱,以及对人民的热爱。
那是1938年的10月,年仅14岁的邓稼先跟随游行的队伍走在大街上,当时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汉口已经沦陷。
无耻的日本军队为了伪造自己的“正义举措”,强迫当时的百姓们上街游行,来庆祝日军的到来。
就在人群之中,邓稼先突然撤下日本国旗,用幼小的双手将膏药旗撕得粉碎,并扔在地上狠狠踩踏。
这样的行为无疑将会受到日军报复,学校的老师急忙拉着邓稼先离开现场,并且找到邓稼先父亲,祝福对方快点离开,以免遭遇不测。
邓稼先一家人被迫离开家乡,就在离开的路上,邓稼先回头看着家乡,眼神变得越来越坚毅。
邓稼先一家人来到昆明以后,邓稼先在这里开始刻苦读书。1941年,17岁的邓稼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当时中国乃至亚洲都极为传奇的学府—-西南联大。
这里没有高耸的教学楼,也没有华丽无比的宿舍,铁皮屋顶加上漏风土墙,这就是西南联大的真实写照,但这里保留着中国日后走向强大的星星之火。
1946年邓稼先毕业,一年后前往国外进行学习,26岁的时候,邓稼先已经成为美国传奇学校普渡大学最年轻的博士。
邓稼先的导师对邓稼先极为看中,当时已经准备好推荐邓稼先前往英国继续深造,导师认为邓稼先将来绝对可以获得诺贝尔奖,可此时邓稼先已经在宿舍中收拾自己的行李。
1947年邓稼先出国之际,好友曾对邓稼先问道:“中国天快亮了,请你将来留在祖国。”邓稼先回答道“如果将来祖国建设需要人,我学成后一定回来。”
现在邓稼先学业有成,而新中国也建立起来,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邓稼先知道这是实现诺言的时候了。
导师极力挽留他,但邓稼先却说:“诺贝尔奖确实非常吸引我,但此刻我的祖国更加需要我,祖国和同胞远比任何待遇、奖项都重要。”
1950年邓稼先和许多爱国科学家踏上了威尔逊号,回到了他热爱的大地上,之后的事情大家都耳熟能详。
当时国家需要秘密进行核试验,邓稼先被选中,走之前他和爱人许鹿希留下了这样的对话。
“调去哪里。”
“不能说!”
“干什么?”
“不能说!”
“那到了地方把信箱号码给我,我给你写信。”
“不能写信,不能通信,这个家以后都靠你了,我的生命将要献给这个工作了。”
许鹿希并没有再多说些什么,只是简单的回答道:“我等你!”
这一等就是28年,28年后邓稼先回到家,但此刻邓稼先已经因为多次参与核试验,被核辐射影响身患重病,全身不仅时刻疼痛不止,甚至身体到处不断冒出血迹。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为全身大出血医治无效去世。在临终前,他将爱人许鹿希叫到身边,他凝望着对方,眼中满是歉意。
但是他却说到“如果有来世,我还是选择中国,选择核武器事业,选择你。”
邓稼先等共和国元勋,他们为看不到的未来奉献了一生,而现在我们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