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面对错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市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推进外贸高质量发展,进出口总额继续保持平稳增长,首次突破千亿元。
总体情况
去年
全市实现进出口1101.2亿元
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13.9%
高于省均9.1个百分点
其中
出口870.8亿元
同比增长22.3%

数据显示,欧盟、美国和东盟是扬州进出口的前三大市场。去年,我市对欧盟、美国和东盟进出口分别为219.3亿元、169.2亿元、94.7亿元,分别增长33.8%、11.5%、11.6%,合计占全市外贸总值的43.9%。此外,我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228.8亿元,增长23.4%;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277.8亿元,增长1.6%。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我市重点优势产业出口货值在全省排名靠前:出口金属成形机床5.7亿元,增长10.3%,占全省同类商品出口总值的18.1%,仅次于苏州、无锡;出口船舶、集装箱分别为50.8亿、35.5亿元,分别增长11.4%、1.7%,分别占全省同类商品出口总值的10.6%、10.9%,分别位列省内第4、第3位;出口美容化妆品及洗护用品10.8亿元,增长70.7%,占全省同类商品出口总值的32.4%,仅次于苏州。
亮眼“成绩单”的背后
扬州采取了哪些举措
得以交出这份“硬核答卷”?

全力以赴稳主体

认真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加强政企互动,提升服务水平,为外贸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

制定出台对外开放扶持政策
聚焦高水平开放和外贸高质量发展,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全市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意见》,从开拓国际市场、发展跨境电商、助力外贸“破零”、加大信保支持、推动品牌建设等多方面对外贸企业加以扶持。
主动靠前服务外贸企业
充分发挥重大项目挂钩联系服务推进机制,加大对重点外贸企业服务力度,了解掌握生产经营情况及存在问题,多措并举为企业纾困解难。
强化对企扶持力度
用足用好商务发展专项资金,全年累计对外贸企业扶持信保、展会、跨境电商、进口贴息等各类资金近3000万元,更好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助力企业拓市场

积极鼓励和指导企业主动“走出去”、建渠道、拓市场、抢订单。

参会参展拓市场
组织外贸企业参加境内外、线上下各类重点展会,定期推送重点境外展会名录。2022年全市共有近千家企业参加“云上广交会” 、“江苏优品·畅行全球”等线上国际展会。
线上发力增订单
主动对接阿里、亚马逊、敦煌网、大龙网等知名平台,鼓励外贸企业通过线上渠道拓展市场。截至目前,中国制造网、阿里巴巴国际站等线上平台已涵盖扬州外贸企业近1500家。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协调联动海关等部门,采取更多务实、便捷举措,进一步提升口岸通关效率。扬州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为26.4小时、2.7小时,较2017年基准值均压缩80%左右。

积极发展新业态

打造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全面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

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
成功获批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出台跨电综试区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综保区保税仓库、跨电监管场站、线上公共服务平台等跨电软硬件设施建设。
加快跨境电商人才培养
联合扬州大学成立“电子商务(跨境电商)人才培训中心”。市、县(区)联动举办“新外贸、新动能、新机遇”等10多场跨境电商培训。
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推动阿里巴巴在扬项目签约落地,推进“产业带+跨境电商”模式,鼓励企业在主要出口市场设立公共海外仓。江苏嘉和热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获评省级公共海外仓,实现我市零的突破

推进内外贸一体化

加速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工作,加快释放双循环活力。
深入实施“三同”认证工作
加强标准衔接、着力品牌建设、推进数字化转型,实施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认证工作,鼓励企业按照相同标准生产达到相同质量水准的出口产品和内销产品。
大力培育内外贸一体化企业
强力推动内贸企业走出去,引导外贸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培育更多的企业走一体化经营道路。全市获评省级内外贸试点企业21家,并列全省第1。
来源:扬州发布综合扬州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