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行业无论大平台或小平台都不是凭着一腔热血和运气就能够做出成绩来的,99%的跨境新手小白都死在这几个踩坑点上,看看你中枪了没有?
一、以铺货跟卖为主要经营方向
在众多的跨境平台中,跟卖和铺货都大部分平台都会有的玩法模式,只不过我想说的是,这两种玩法都只是初级玩法,但是就有很多新手小白把这两种模式奉为发家致富的快捷通道,结果往往是随着偶尔一次的平台政策收紧,导致店铺崩盘,自己又没有掌握过什么核心技术,因此一蹶不振,直接躺尸这一个初级阶段。

而且从大的市场环境来说,这两种模式给平台市场带来的灾难是非常严重的,铺货其实倒还好一点,主要的就是跟卖,这里先解释一下跟卖的定义:跟卖就是上传新产品是不是自己创建新的listing页面,而是通过目标产品的标题、ASIN码、URL链接等搜索出目标产品,然后点击创建,通过这种方式将产品挂在别人已经存在的商品页面里进行销售,只要价格够低,就可以篡夺原产品主人的购买链接,以及购物车链接,可以说是一种坐享其成,借腹生子的销售方式。

其实大多数做这种方式的都是行业内的新手小白,他们往往没有自己的货源,也没有心思去打造自己的供应链,只是多看了几篇网上的干货文章就把店开起来,堂而皇之的做起了跟卖模式,当然大多数的小白自己研究的成功率还不大,只是有的机构将跟卖作为主要培训模式,大批量复制傻瓜小白,怂恿出了一批跟卖大军,然后这批大军一下水,就互相开始内卷厮杀,一场没人会胜利的价格战就开始了。
因为跟卖的产品多数都是通货,有很多商品以图搜图都可以检索到,新手卖家在自己的产品没有什么护城河的情况下只能依靠不断的降低价格以此来赢利,但这种行为无疑是饮鸩止渴,下面直接举几个实际案例。
老牌电商亚马逊:亚马逊其实目前跟卖价格战已经处于尾声, 因为现阶段想要在亚马逊平台做跟卖捞金新手卖家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亚马逊目前赶跟卖的概率基本上接近100%

官方也出台过两种保护方案,第一个就是亚马逊独家计划(Amazon Exclusives),另一个就是亚马逊透明计划(Amazon Transpsrency)并且目前在能在亚马逊平台存货的卖家哪有一个是善茬子?大部分的卖家都有自己经营的店铺品牌,客服举报那是分分钟下架跟卖,并且有的狠角色直接信用卡抽空你小白卖家的库存,这个时候你的发货还是不发货?如果发货人家又退货怎么办?诸如此类的手法太多太多了。
在说说最近风生水起的日韩跨境平台coupang,这个平台刚面向中国开放的时候就涌入了一大批跟卖大军,像韩国那种人口小国,一个平台的价格战甚至可以影响整个国家的民生。

(图为腾讯翻译提供翻译)
Coupang在登录中国市场短短三个月就被韩国本土的国家新闻频道点名,韩国民众多次聚众抗议coupang的跟卖价格,但是coupang官方还是一再坚持,因此平台政策也是多次调整,8月17日先是调整了卖家店铺无限产品上传情况,改为了根据自然月销售额来规定上传数量的多少,最少的只能上传一万件商品,紧接着九月份又对入驻门槛进行了提升,规定必须超过一个月以上营业执照才能够入驻coupang店铺,然后紧接着就对跟卖功能来了一波暗改,在9月9日到10日左右,出现了很多跟卖产品被分离的情况。
其实有这样的情况也不算奇怪,毕竟其实在上个月,coupang就已经被韩国政府所起诉,目前刚刚一审判决就已经被罚款33亿韩元


所以有了以上两个案例,新手小白卖家你们还觉得铺货和跟卖就是跨境电商平台的全部吗?说真的如果你不是职业在跨境圈子里玩偏门的,会点“奇淫巧技”的,还是趁早不要做跟卖了,就比如亚马逊里所有卖家的噩梦“VC账号”这种账号都是在平台早期就注册下来的,以这种账号进行跟卖,甚至可以用VC账号自带的高级权限去修改原本卖家的listing页面,可以将其改为不相关的类目或者改为成人类目,直接将该listing置于死地。
而coupang的部分职业跟卖组织也可以使用代码进行强制跟卖,甚至可以在自己的产品规格页面设置一些不可被复制的符号,这种符号在其他卖家跟卖的时候不进行修改是无法上传的,但是coupang的跟卖规则却使得你无权改动产品的规格,因此打一个死结。
当然我也同意存在即合理,跟卖的存在也有其意义,对于买家而言,跟卖可以综合当前商品的所有货源,节省了买家的挑选时间,对于卖家而言,跟卖则是一个很好的测品渠道,可以安全稳定的得到市场反馈,但这一切随着很多无经验的跨境新手的介入被玩变了味儿,早期进入的人可能吃的脑满肠肥就改变路子了,把剩下的残羹剩饭留给没什么跨境价值观的新人,然后给他们洗脑铺货跟卖就是跨境的一切。
二、没有预料到跨境行业中的众多耗损
在跨境行业中一个店铺的耗损远远不止采购成本和运费,这里面还包含平台的扣点,需要向平台缴纳的增值税,平台提现的手续费,中外汇率也需要通过三方平台来结算,这里还需要一个手续费,在汇率转换的时候,偶尔哪天人民币贬值了,在汇率上还有一个耗损。
很多新手小白就是因为压根没有想到还有这种预料不到的成本耗损,导致一味的追求低价,结果最后一算账,一来很多意外账目导致帐都酸不明白,二来很多货品都是亏损状态,所以在设置自己店铺的商品售价的时候需要把这一切耗损都计算到位,才能获得赢利。
而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想要将这里面的内幕透明化,我本人是欢迎在跨境行业里增添新伙伴的,但是我并不愿意看到很多人都不明白事情真相就盲目的一头扎进来,一来自己容易成为韭菜不说,也把我们苦心经营的市场给搅合的一团糟。

(图为我们团队经营了两年半的韩国本土店铺,开通了火箭配送的)
三、孤军奋战,没有技术更新
因为我经常愿意在知乎写一些实实在在的文章,所以认识了很多想要入行跨境的新手小白,他们很多都是抱着自己研究的心态,想法大多数都是反正自己研究一下能研究出来就研究,研究不出来也没什么损失。
以我目前主要做的coupang举例子,有很多人问我coupang怎么做,然后聊完之后他们就自己回去研究,结果发现又需要注册营业执照,想了想反正几百块干了!结果又发现需要翻译件又得几百块,想了想又干了!结果自己注册不下来,资料被驳回,这个时候技术宅们开始发挥互联网的强大,找到了很多代注册公司,一问一个店铺代注册需要收800块,技术宅们想了想反正前面也花钱了,就花这最后一次吧!于是交钱了。
运气好了也就下店的,运气不好的一直没下店,又开始满世界的找绿色通道(ps:绿色通道真的没啥用,我现在一看有人给我留言要coupang的绿色通道我就头疼)不过新手小白就喜欢啊,这个名也太好听了,那可是绿色通道啊,不就要我500块吗?给了给了!
于是这前前后后加起来也有个三千多了,终于历经千辛万苦店铺下来了,登录一看后台操作还是中文系统的顿时信心大增,觉得凭借自己得聪明才智怎么可能玩不转这一个小小的coupang平台。
于是近一步看视频、刷文章、刷贴吧、加群交流,然后把怎么上传商品学会了,激动的心颤抖的手,上传了一个商品试试看,结果发现,诶?怎么传不了?怎么提醒我没有收货和退货地址?
打开百度知乎一查:coupang的退货收货地址怎么配置?

查完之后找到地方配置了,随便在地图上搜了个地址填上发现还配置不成功,再找人一问才知道,哦~原来这个地址得是真实能用的,并且需要找物流货代公司,然后他又开始满世界的留言:“请问大佬哪里有靠谱的物流货代公司?”“大佬物流公司可以推荐一下吗?”
当然了这个节骨眼,物流货代公司也在满世界的找这种新手小白呢?他们正愁没钱赚正在贴吧、知乎等各大文章视频地下留言呢。
你们好不容易联系上了,就好像共产地下党终于和组织接头了,于是这个时候你该掏钱买erp了,钱也掏了,聊天也很愉快,正在憧憬着自己是如何通过coupang开店走上人生巅峰的时候。
操作了一个多周,发现只出了一两单,这下彻底宣告游戏结束了,新手小白的跨境路也就走到头了,有的好点的,还能找到渠道把自己的店铺给卖掉,现在也能卖个三四千左右吧,起码还能保点本,只是浪费点时间,有的压根不知道店铺还能够交易,直接全亏,从此以后发誓和跨境势不两立,这大概就是半数新手小白的跨境一生。
四、七大姑八大姨有资源所以做跨境
还有一类人群,他们接触跨境是因为身边人有货源,或者是朋友或者是亲戚,要不然就是有个厂子,要不然就是几个店,有点货源,这些人心思就活络起来了,感觉自己就像是准备做一件资源整合的大事,实际上做跨境不是你传什么品就卖什么的,如果真的那么简单谁还会兢兢业业的测品、打广告、报活动、囤货缩短物流时效啊。
身边人有什么资源根本不重要,做跨境电商就是经营好自己的网店就可以了,每个人擅长的类目都不同,这也是我经常别人说过得一句话,有的时候就因为你发货的时候跟某个产品的老板关系打的火热,再加上他的品确实可以出单,课程这就奠定了你未来很久的精品店方向了,因为你觉得做这类品会比较亲切,自己也做的舒服。

五、盲目下重注投资
除了铺货跟卖这种小成本投入的玩法,很多新手小白已经成功的摸到了精品店的门槛,所以这个时候已经不能称其为小白了,小白已经转身成为老白了,很多老白认为精品店的本质就是囤货,但囤货的本质是为了什么你去问他,他却不一定能够讲的上来。
那么精品店能不能不囤货呢?答案是完全可以,特别是精品店的初期,你的资金是用来测品和打广告来得到市场反馈的,有些货源即便是存也存个二十几件就差不多了,大规模的囤货是为了缩短物流时效,以及批量验货减少订单处理流程。
所以在你大类目刚刚确定之后,你就开始批量囤货,万一市场有波动,这还不血亏,真正有经验的老卖家在确定好自己要做什么类目之后,会分别采购几种不同的款式,然后根据选品思路淘汰掉一批,将剩余的产品投入市场,让市场自然选择再淘汰一批,一般能够存活半个月以上稳定出单的,就可以考虑进行囤积然后加大广告投放力度,再测一个投入产出比例来,然后到了这个时候,你的产品也往往要被别人跟卖了,别人要跟你打价格战了。
这个时候老卖家双管齐下,转身先去工厂谈一个OEM贴牌,或者直接做一条生产线的款式定制,然后在去所在国家申请一个店铺品牌,虽然品牌过审的时间很久至少需要一年左右,但是商标的受理书也可以拿来上传到店铺中,只要向平台举报也同样可以做到赶跟卖的效果。
其实做跨境平台真的挺难的,什么宝妈大学生真正一腔热血的,能活下来的又能有多少,活在第一阶段做做跟卖铺货模式的选手,有的可能赚点小钱,有的可能钱都赚不到,随着平台的一次政策或者风控直接消失在茫茫的跨境海洋里。
经营一家好店铺应该把中心放在怎么做好产品、怎么提升用户体验上,不要被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诱惑,毕竟小利终究只是昙花一现,只有全身心投入钻研属于自己的精品店铺之道,才能够不怕政策不怕风控,走的更加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