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体积太大了,产品纬度也很宽,物流能力超强。”张利民如此评价自己的合作伙伴。和SHEIN合作,他只想着如何满足SHEIN的要求就好了。
在厦门一个工厂门前,停着SHEIN派来的取货卡车。
张利民的工厂生产的一批货整装待发,即将运往SHEIN位于广东佛山的卫星仓。赶上正好快到月底,张利民开心的是,如果货品质检没问题,顺利入仓,很快他就可以收到这批货的全部款项。
几天前,张利民刚跟SHEIN相关负责人开了个会,沟通这笔订单的生产计划。因为SHEIN在自己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上,看中了张利民公司最新设计的款式。自从成了SHEIN的供应商,张利民几乎每周都要跟SHEIN开一次会,沟通新品设计想法、生产进度、哪个款式需要加量生产等问题。
“他们的体积太大了,产品纬度也很宽,物流能力超强。”张利民如此评价自己的合作伙伴。和SHEIN合作,他只想着如何满足SHEIN的要求就好了。
像张利民这样为SHEIN供货的商家还有很多,且他们已经不止是服装类的了。靠“快时尚女装”起家的SHEIN,在自营模式下,目前产品线已拓展至男装、童装、鞋类、家居、家纺、美妆、配饰等诸多品类。
SHEIN正在走向百货化,甚至开放平台。
这家从女装起家的垂直跨境电商正在效仿它的中国前辈,试图从单一品类走向多元经营。
“扩充品类无非是几种原因,或者为了扩大经营规模,或者为了让流量使用效率最大化,或者是满足老板想要成就平台帝国的野心。”一位深圳的跨境电商投资人告诉亿邦动力,他所见到的案例中,无论内贸电商还是跨境电商,一将功成的少,万古枯的多。
从“服装店”变“百货商店”,SHEIN是否想清楚了必要性?
1前车之鉴?事实上,SHEIN对标的Zara也有扩品类之举。2016年起,Zara就不断推出香水系列,并在2018年推出彩妆产品线。而集团旗下自2003年创建以来就独立运营的家居品牌Zara Home,也于2018年并入Zara,成为Zara女装、男装、童装、副线品牌TRF之外的新品类。
在SHEIN最新的官方介绍中,公司愿景是“创立世界级快时尚品牌平台”,产品方面则是“聚焦快时尚,为年轻人打造时尚优品”。“时尚优品”这个产品定位显然已经让SHEIN在扩大规模的过程中,把品类限制给取消掉了。
根据其官网数据显示,在2020年12月21日至12月27日的一周内,平台新增SKU数量为12359个。此前有媒体报道称,SHEIN2019年全年上新了15万余款产品。
“垂直品类独立站做到一定程度肯定会遇到天花板。”一位跨境电商资深从业者谈道,“SHEIN在服装这一主类目上已经建立起自己的竞争壁垒,不可能一下子品类跨度太大,所以一定是先从相关联的周边品类入手。”
根据SHEIN官网信息,其与供应商合作的方式分为生产合作和供货合作两种。生产合作是由SHEIN设计好服装、快速打样板,然后送去工厂生产。供货合作则是产品SKU不断扩大的需要,由SHEIN采买供应商的货品。SHEIN对此类供应商的要求是要有集生产、研发、销售为一体的供应规模,有自主研发和设计能力,每个月不少于30款新品。
“虽然早期专注于女装,但SHEIN一直在扩充品类,只不过仍是在‘快时尚’定位之下。”一位接近SHEIN的业内人士向亿邦动力指出,“未来应该还会拓更多品类,且会尝试平台化转型,不排除会开放代卖模式。”
对于瞄准全球市场的SHEIN,说天花板还太早,但增长压力肯定是有的。根据最新消息,SHEIN2020年的营收接近100 亿美元(约合 653 亿人民币),连续第八年实现超过100%的增长,但这一成绩并未达到内部预期。今年上半年,SHEIN就已实现近 400 亿元人民币的营收,并在内部表示要冲击千亿规模,即比去年增长200%以上。不过,实际情况是下半年增速开始放缓,最终只比去年的300亿元人民币增长了一倍多。
这一增长压力会不会让SHEIN加快拓品类和开放平台的步伐?
2以卵击石?SHEIN到底是想成为电商版的ZARA,还是下一个亚马逊?无论哪个故事,听上去都有些以小博大的古希腊意味。
Zara的确也在女装之外拓宽了更多品类,尤其是Zara Home并入之后,家居品类这条线涵盖了家具、床上用品、室内装饰物、厨房餐饮以及收纳用具等。不过,Zara的主心骨没有变过,始终是服装。
Zara的成功在于它用“快”颠覆了时尚产业的规矩。这背后的支撑则是ZARA全球开店基础上的快速供应链体系,以及设计师对全球流行趋势的专业把握。
据悉,Zara的供应链遍及亚洲、欧洲、南美、非洲等地。它一般会把基本款放在欧洲之外的地区生产,而需要快速更新的流行款则在欧洲生产,因为靠近总部,可以根据流行趋势快速执行生产决策。与此同时,Zara终端零售门店的迭代也很快。由于一家店的货品可能来自世界各地,Zara对单店的销售额十分敏感,因为库存积压会直接导致成本的攀升,所以一旦营业额无法达标,Zara就会选择关了它。因此,多年来,Zara关店、开店的消息从不绝于耳。
在新款挖掘、设计以及制造上,SHEIN学习了Zara的策略。因为没有门店、完全靠线上销售,SHEIN的每个环节基本都比ZARA还要快。而其背后依托的是中国强大的服饰生产制造能力,加上不计投入的全球即时配送(SHEIN的配送主要依靠货运代理及国际运输公司,且全部使用空运,在国内中心仓、海外中转仓和海外运营仓的合力下完成全球配送任务)。
在后端,SHEIN保证快的方式是做“重”。一方面,它将库存压力留给自己,以减轻供应商的压力,但也对供应商提出更高的要求,如“现货40小时内发货,备货5天内发货”(业内备货的平均交货周期通常为15至20天)等。
“SHEIN跟我们下单之后,直接把货拉走,非质量问题0退货。”一位SHEIN的供应商提到,虽然SHEIN对供应商的要求较高,但货卖得好,跟着就有钱赚,供应商无库存压力、回款快都是让大家愿意追随的重要原因。“因为这一点,很多供应商给SHEIN的货,价格上会比给其他客户低10%左右。”他谈道。
另一方面,SHEIN已基本构建起后端供应链生态,设商品中心、供应链中心和系统研发中心三大主要部门。其中,供应链中心团队规模在2019年已有5000多名员工。“所有代工厂和供应商都要上SHEIN的系统,SHEIN可实现对每个订单各个环节的实时跟踪。”上述供应商补充道。
“某种程度上说,这种重模式恰恰是垂直自营电商为自己修建的护城河。但随着品类的增多,负荷也会越来越大。”某业内人士指出,服装品类与其他品类之间在SKU数量、选品逻辑、定价策略、库存周转率、运送问题、售后服务等问题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别。从服装领域进入其他不熟悉的新增领域,虽然能够满足用户更多样化的需求,但如果无法做到竞争力依然显著高于竞争对手,那么结果反倒有可能拖累现有业务,降低盈利水平。
SHEIN某种程度上是一个DTC品牌,即采用直接面对消费者、去掉中间成本价的模式,实现“更快”“更便宜”。而这也是它在与同行——各类时尚服饰商家,竞争时的优势所在。
倘若SHEIN从“服装店”变为“百货商店”,它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所面临的竞争对手则将是亚马逊、eBay、Wish等综合类跨境电商平台。无论是流量端还是供应链端,综合电商平台凭借规模效应,以一敌百,能跟他们“掰手腕”的恐怕并不是几个有品类交集的垂直电商。
当品类逐渐增多,SHEIN在服饰品类所构建起的竞争壁垒,是否可以被复制到其他品类?自营模式下对生产经营效率的“绝对控制”,会不会反而成为短板?SHEIN又是否具备了足够的专业运营能力可以支撑跨品类经营?
3库存黑洞?“ZARA会死在库存吗?不会,因为核心是快反。亚马逊会死在库存吗?不会,因为库存只属于商家而不属于亚马逊(此处指非自营部分)。”
“横向拓展品类一定会面临资金、库存、管理等多方面的压力,所以,品类扩大到一定程度就不可能继续自营,平台化是必然选择。”一位关注跨境出海领域的投资人说道,“根据开放程度,要么是选择寄售/代卖的模式,要么是做第三方开放平台。”
“有听说SHEIN会逐渐开放代卖模式。”某SHEIN供应商透露,目前SHEIN已针对配饰品类进行了小范围测试。
与此同时,SHEIN前不久新注册了一个名为“SHEIN招商”的微信号,作为SHEIN供应商入驻的唯一官方入口。该公众号显示的最新认证时间是在2020年11月27日,又于12月10日发布了一篇名为《揭秘?传闻中的SHEIN来了!》的文章介绍SHEIN的业务。此举可谓是SHEIN多年来首次“公开”招商,也被业内认为是释放了平台化转型的信号。
一位跨境电商卖家指出:“如果SHEIN开放寄售/代卖模式(即供应商委托SHEIN代为出售物品,卖出之后再进行结款),对供货商而言,吸引力肯定是有的,SHEIN的增长速度这么快,但最大的问题是供应商的回款压力较大,商品一旦滞销,还要承担各种转运费用。”
做开放平台的前提是有足够的流量支撑。从这一点来看,SHEIN已经有了一定的资本。据Sensor Tower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9月,SHEIN的全球下载量已达到2.294亿次,超过ZARA(1.235亿次)和H&M(9060万次)。SHEIN官网信息则显示年活跃用户超过2000万。不过,这一数据要和综合类跨境电商平台亚马逊、eBay、Wish等相比,仍是“小头”。
做开放平台是一条需要大量全球化资本和全球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事——这是谁也绕不过的问题。但如果SHEIN不选择开放平台,而是坚持以自营模式拓品类、拓规模,那么又回到了前文所提及的凡客曾面临的问题。
这或许是跨境电商的终极悖论。即便强如SHEIN,拥有年销售额近千亿元的规模,依然会面临增长上的战略抉择问题。当然这也是垂直独立站的预言,或者深耕品类和供应链,或者扩充品类成为一个百货商店,但无论哪种,成功往往只属于极少数玩家。
SHEIN已经做出选择,接下来会怎样?
阅读延伸:揭秘 SHEIN:中国最神秘百亿美元公司的崛起
4比 Zara 还快 7 天的快时尚SHEIN 对标的 Zara 是快时尚的发明者,其母公司 INDITEX 市值在疫情冲击下依然超过 820 亿美元。
传统时尚产业按季节开发服装,一件衣服从设计到下单再到上架需要三个月。品牌们要么创造潮流要么猜中未来数月什么会流行。
Zara 不猜,它响应时尚。设计师和买手根据大牌发布会上的新品找到新流行元素,再加以组合变成自己的设计(为此没有少吃官司)。依靠西班牙总部周边的工厂,Zara 能在最快 14 天时间内将衣服制作完成送往门店。
如果工厂在海外,“从下订单签合同的那一刻起到货物送进客人在中国的仓库,Zara 以及 INDITEX 旗下这些快时尚品牌,时间基本控制在 30 到 60 天,有的可能会在 20 天之内完成。” 一位与 ZARA 合作的外贸公司人士对《晚点 LatePost》表示。
全球 7000 多家门店,每天搜集的客户诉求和销售数据,当天传输至 Zara 总部的数据中心。Zara 先在西班牙当地快速生产小批量衣服,最少 500 件,但一般 1500、3000 件甚至更多。这些衣服投入市场测试,效果好则快速追加订单。至今 Zara 54% 的供应商还在西班牙本地。
潮流变化极快,反应慢的公司比如 H&M 70% 的货品是基本款、超过三成商品必须折价大促才能卖掉。而 Zara 能及时跟上潮流,只有 40% 基本款、85% 商品可以原价卖出。
没有门店、完全线上销售的 SHEIN 每个环节基本都比 Zara 还要快。
原 SHEIN 移动总经理裴暘在一个活动上展示了公司的追踪系统。SHEIN 将各类大小服装零售网站的产品都抓下来,总结当前流行的颜色、价格变化、用什么图案。
设计师和买手根据各个渠道搜集的线索,再组合元素设计新衣服,或者去联系工厂,看有没有合用的衣服款式可以直接生产。一位 SHEIN 男装买手对《晚点 LatePost》表示,他日常会看 1688 网站,会看时装周、大牌的发布会视频,也会线下调研同类风格的门店,“遇到被店员轰出来的情况,因为会拍照,一般品牌店比较敏感。”
它还是 Google 的大客户。SHEIN 借助 Google Trends Finder(搜索趋势发现器)发现不同国家的热词搜索量及上升趋势,如什么颜色、面料、款式会火。例如其准确预测了 2018 年夏季美国流行蕾丝,印度流行全棉材质等。
SHEIN 将打样到生产的流程缩短至最快 7 天,比 Zara 最快的时候还少 7 天。一位 SHEIN 的顶级供应商对《晚点 LatePost》表示,它从收到 SHEIN 的订单、面料到将成衣送至 SHEIN 仓库,只需 5 天:面料制作 1 天,裁剪、车缝和收尾 3 天,二次工艺(绣花和印花) 1 天。
SHEIN 判断产品表现也更快、成本更低。没有线下店,SHEIN 一款衣服可以一次最少生产 100 件,根据消费者购买反馈,决定给哪些款加单。
同样生产 3000 件衣服测试市场反应,Zara 只能测试一至六个款式,而 SHEIN 可以测试 30 个款式。这意味着,SHEIN 压中爆款的概率更高。《晚点 LatePost》得到的一份 2018 年 SHEIN 的商业计划书显示,SHEIN 爆款率在 50%、滞销率在 10% 左右。压中爆款后,通过后续加订单,单件成本就能大幅降低。
100 件的小批量意味着尝试不同面料、色彩搭配的失败成本更低。这也是为什么和 Zara 相比,SHEIN 的衣服更有活力、更年轻,鲜艳的颜色、五花八门的面料和图案,看不到太多黑白灰的基本款。
投资人说,SHEIN 先在多族裔的美国测试衣服的反响,再推向其它地区。“不管是做中东还是印度,欧美是代表一个主流的市场趋势,这里测试好了就往全球市场推。” 一位看过 SHEIN 项目的美元基金投资人对《晚点 LatePost》表示。
崛起于 1990 年代的 Zara 是靠个人电脑改造生产环节,用快时尚颠覆了时尚产业的规矩。现在 SHEIN 则靠互联网进一步改造快时尚。
5不止是欧美如果看 SHEIN 的 12 年销售量趋势图,会发现最陡峭的部分出现在 2017 年。这是 SHEIN 在中东市场崛起所带来的红利。
无论是平台还是品牌,进入中东的首要问题是物流。沙特地广人稀,国家地址信息不完善、末公里派送困难。沙特用户大多选择货到付款,如果被拒收,平台净亏。
“对整个中国跨境电商行业来说,中东最后一公里派送尤为重要,就像万里长征的最后一步,跨过去就是胜利,否则满盘皆输。” 与 SHEIN 合作的、沙特邮政控股国企 NAQEL 对《晚点 LatePost》表示。
2015 年,SHEIN、Fordeal 等跨境电商公司相继进入中东。上述知情人士说,他从一位 SHEIN 高管处了解,许仰天亲自去中东商谈货到付款的解决方案。最后 SHEIN 自己负责前期的物流以降低成本,将收款交给国资背景的 NAQEL。
NAQEL 对《晚点 LatePost》表示,中东客单价高于其它市场,平均每个包裹在 150 美元左右。同时当地接受电商的用户对产品质量要求也高,所以电商公司需要严把质量关,提高复购率,从而降低平均每单的营销成本,减少拒收率。
一位中东地区物流创业者告诉《晚点 LatePost》,中东的电商公司都竭力降低订单的货到付款比例,最多能控制在 60% 左右,但是 SHEIN 将这一比例降至了 30%。“可能是供应链好,复购多,取得了消费者信任。” 这一数据未获第三方证实。
前述投资人形容最夸张的时候,SHEIN 一天的销售额是其他中东跨境电商销售额的总和,“想象一下 Zara 的销售额超过了淘宝加京东加所有。”
一位美元基金投资人透露,2018 年 SHEIN 的销售额中,美国占比 30%,欧洲占比 20%,中东占比 20%。
之后,SHEIN 开始向印度等市场扩张。一位 SHEIN 印度货到付款业务的前员工对《晚点 LatePost》表示,SHEIN 是罕见的、同时重点攻好几个海外市场的企业,中东、印度、东南亚基本都是大力投入。
他说,SHEIN 也想在印度做大,但物流太难,投诉率、退货率居高不下。此前,SHEIN 在印度有一个退货仓,后来又建了一个发货仓,“有的货都没拆封就退了,其实还可以卖。”
他透露,为了降低货物损失,SHEIN 从佛山经香港飞往孟买的货机,并没有选择返程,而是继续飞往欧洲,把剩下的货物处理掉。这一细节未得第三方确认。
亚马逊全球开店(跨境销售业务)对《晚点 LatePost》表示,SHEIN 的子品牌 ROMWE 于 2015 年入驻亚马逊美国站,此后相继入驻亚马逊欧洲、日本等共 9 大站点,是亚马逊服装品类重要的卖家之一。
事实上,除了自营外,SHEIN 也在通过亚马逊覆盖部分海外用户。目前亚马逊向中国买家开放了 14 个海外站点,可触及全球 3 亿用户,并使用亚马逊的仓储物流。对于目标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 SHEIN 来说,它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在 2018 年的商业计划书里,SHEIN 描述了自己 2018-2019 年的年销售额 120-400 亿元、改造供应链、全球扩张的目标。今天来看,都实现了。
今年年会上,许仰天对员工宣布,2019 年 SHEIN 的销售额已经有 200 多亿元。欢呼声还没起来,他的下一句话是,“我们要居安思危。”
612 年等到的机会
2020 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大部分企业来说都是冰霜临头。今年,Zara 母公司 Inditex 集团提出了史上规模最大的关店计划,其一季度财报显示净亏损为 4.09 亿欧元(约合 32 亿元人民币)。
对比之下,SHEIN 3 月销售量同比去年增长近两倍。当订单如潮水般涌来时,服务器一度没撑住。一位 SHEIN 的程序员一周迭代了三、四个版本,叫苦不迭。在上一家公司,他的工作量是如今的十分之一。但他也感到庆幸,因为前一个雇主(也是跨境电商公司)受疫情影响陷入危机,裁掉了所有技术人员。
SHEIN 国内发货仓位于佛山,毗邻唯品会仓库,规模是后者的几倍大。SHEIN 的 1700 多名工作人员已经在这个封闭的地方连续工作多日,整个仓储体系在超负荷运转。尽管一周之内,SHEIN 的 HR 们已经为这个仓库招聘了超过 3600 人。
终于,4 月 17 日这天——SHEIN“爆单” 了。HR 们紧急决定,调集佛山周边的 900 多名各部门 SHEIN 员工增援。几天过后,SHEIN 发布公告,暂停接收新订单。
SHEIN 的业务已经遍及全球。它拥有南京、深圳、广州、杭州四个研发机构、佛山、南沙、比利时、美东、美西、印度六个物流中心,洛杉矶、列日、马尼拉、迪拜、孟买、义乌及南京七个客管中心,以及覆盖全球的末梢配送网络。
它的未来目标是,开拓 “移动支付、供应链金融、用户账户与广告体系、在流量收购移动端流量产品” 等新业务方向。同时,SHEIN 决定落地线下门店,某种程度来说,SHEIN 已经进入了 ZARA 的核心地盘。
前述于 2015 年看过 SHEIN 项目、但最终放弃的美元基金投资人表示,当时最大的担忧是 SHEIN 到底能不能做成一个品牌,同时考虑到单纯做品牌的价值是否太薄。
但现在她认为 SHEIN 的品牌形成了,主要看客单价和复购率。SHEIN 2019 年的客单价为 100 美元(包含数个包裹)。2018 年有超过 30% 顾客再次下单。
SHEIN 已经成为一家大公司。目前它拥有九大中心、员工人数过万。供应链中心(包括仓储和物流)人数最多,IT 技术人员也过千。
公司的核心管理层从启动至今并无太多变动,除了 CEO 许仰天外,还有 CMO(首席市场官)苗苗、CTO(首席技术官)许浩、供应链中心负责人任晓庆、人力资源与行政负责人孔少林等。
许仰天是一个善于把握机会,为了目标可以付出巨大牺牲的人,他不愿意给供应商拖延一天账期,却会在没有告知合伙人前提下就直接带团队离开公司。
李鹏说,他当年和许仰天聊天时谈到,08 年金融危机让他意识到中产阶级会崩溃,所以要给他们提供便宜的衣服。不止是他俩,很多人都看到了这个机会。但 12 年过去,跨境电商的赢家,是许仰天。
服饰天下
最具商业价值的创新生态平台
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