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各位卖家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Navi的干货系列文章-第79期。
本次系列文章是专为亚马逊广告主打造,您将了解亚马逊品牌分析,也就是大家常说的ABA工具的基本概念,以及怎么结合ABA工具来优化广告投放,提升广告表现。
本次系列包含三篇文章。
第一是亚马逊品牌分析(ABA)的基础介绍,会为大家讲解什么是亚马逊品牌分析,它的使用门槛和不同报告类型的指标解读。
第二主题是结合亚马逊品牌分析拓展广告流量,包括拓展关键词流量和商品流量。
第三主题是结合亚马逊品牌分析优化广告投放,会讲解如何根据ABA报告定位及优化广告问题,以及怎么结合ABA报告来提升品牌复购和忠诚度。
下面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三篇:结合亚马逊品牌分析优化广告投放
本文内容已获“亚马逊广告”官方授权
结合ABA报告,定位和优化广告问题。
卖家们应该知道,在亚马逊站内,一个完整的广告流量漏斗,是从曝光开始的,消费者要先看到我们的广告,再通过点击广告进入到商品详情页上,再进行下单购买。
优化广告投放,实际上就是优化这个流量转化漏斗。卖家们都希望有大量的曝光,让更多的潜在消费者看到我们的商品,同时有非常多的消费者点击进入我们的商品详情页;最后,从点击到购买这一步,能尽可能的减少流失率,让更多的点击最终转化成为订单。
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卖家的问题,比如,卖家想知道,在自己产品所在的类目,到底有多大的流量,自己获得的曝光数量是不是够多?还有卖家经常问到的问题是,我的点击率或者转化率是xx%,这个数据是好还是不好?-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是很难回答的,因为每个卖家所处的类目,站点不一样,卖家的利润率和推广预算也不一一样,很难给到一个标准的参考。
还有一个非常常见的卖家问题 – 叫“我的广告效果不好”,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是很难回答的。因为广告效果包含很多不同的环节,到底是哪一个环节不好?是曝光不够,还是没有人点,还是曝光点击数量都很多,但最终下单的消费者很少?
只有当我们清楚的知道,具体是这个流量漏斗的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我们才知道怎么去针对性的做优化。
而ABA的搜索词表现报告,就可以为我们提供核心广告指标的表现参考;同时帮助卖家发现流量漏斗里哪一环出了问题,从而指导我们进行广告的调整和优化。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搜索词表现报告来了解市场整体各环节的转化表现,同时摸索这个类目下的消费者的行为特征。
如果我们知道了某个词被查询的次数,和总的展现量,用展现量除以查询次数,能得到什么数据呢?- 比如词条A,用179550/1050=171;词条D,用475832/8204=58。171和58的差别意味着什么?是不是每一次消费者查询这个词后,可以看到的ASIN数量,消费者搜索词条A之后,平均能看到171个ASIN,而搜索D,只能看到58个ASIN。一般一个搜索结果页,有50多个ASIN,是不是就能知道消费者搜索这个词后大概会看到搜索结果的哪一页?- 58可能只看了一页,171大概就看到了第三页第四页。
如果你在D词条下排在第二页第三页,是不是就没什么机会了?但如果是词条A,排在了第二页,消费者平均会看到第三页甚至第四页?是不是在第二页就还有机会。也就可以帮我们判断排名靠前的必要性。
哪些词我必须排在第一页?哪些词我不一定非要在首页?这个数据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参考。
类似的,我们能知道这个词平均的点击量。用总点击量/总展示量,去了解每个词大盘的情况。可以用我们自己的广告点击率对比,做一个点击率水平的大概判断。
同样,总点击到加购,加购到购买的转化率大盘水平也可以做参考。
还有一点,前面我们说过,ABA展现的购买是从点击开始,24小时内的购买行为数据。那比如词条A,我们的品牌有894个点击,25个加购,最后有10个购买,中间这15个差值,一方面可能是买家最后没有买,还有一个可能是买家在24小时之后才购买所以没有被记录购买次数。我们也能通过这样的数据去大概的了解买家的犹豫期。
大家可以感受到,这个数据报告可以给我们非常多维度的启发。但还有一点需要明确,这些数据不能完全代表实际的情况,是会有波动的,所以是给大家做决策参考使用,卖家还是要结合自己真实的业务数据和判断,来综合考量。
回到卖家的常见问题 – 怎么判断我的点击率/转化率处于什么水平?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搜索词下自己品牌的漏斗转化率,与这个搜索词整体的漏斗转化率对比,看自己的品牌在特定的搜索词下是比大盘表现更好,还是更差。
比如图上的词条A,我们可以用总点击数3591,除以总展示量179500,得到这个搜索查询的市场整体点击率-2%;再用品牌在这个词下的点击数894除以品牌获得的展示量18596,得到品牌在这个搜索查询下的点击率-4.8%。对比得知,我们的品牌在这个词下面的表现是比大盘整体表现要好的。
还有一种更简便的方法,直接对比这个词相邻环节的品牌占有率来进行判断。还是词条A,我们可以看到展示环节的品牌占有率是23%,而点击环节的品牌占有率是24.9%,高于展示环节的品牌占有率,对比得知品牌的点击率是超出整体平均水平的。
借助这样的对比,卖家就可以根据不同漏斗环节的差异,找到问题,从而针对性做调整。比如这里的词条B,品牌的展现占有率和点击占有率都表现不错,但加购占有率远低于点击占有率,说明消费者从点击到加购这一环节流失比较严重,有优化的空间。
为什么消费者点击进入商品详情页之后没有加购呢?有可能是listing的质量不够好,对消费者缺少吸引力。卖家就需要先去检查自己的listing,看看还有什么优化的空间。
如果卖家listing质量没有明显问题,还有一个可能是我们的listing上出现了强势的竞品,消费者在我们的listing页面上跳转到了其他商品。卖家需要去前台观察自己的listing上的竞品情况。可以通过SP/SB/SD的商品定向,用自己品牌的ASIN占住listing上的黄金广告位置,减少流量跳出。
如果优化完listing和竞争情况后,加购占比依然没有明显改善,就需要结合ACOS数据优化竞价和广告位策略了。
第二种场景,是品牌的点击占有率明显低于展示占有率,比如词条B和词条G。
为什么消费者看到我们的商品之后不点击。大家可以从买家的角度思考一下,当我们的商品与其他竞品一起出现在搜索结果当中的时候,消费者可以看到的核心信息包括主图,标题,价格,评价数量和星级。我们可以回到前台去搜索,看看自己的商品出现在搜索结果页的什么位置?
1-是不是排名太靠后造成的点击率不理想?如果是的话,需要通过广告投放,优化运营,不断提升商品的排名
2-我们的商品跟周边的商品比,是不是在主图,标题,价格和评价星级方面明显存在劣势?如果是的话,也需要针对去做优化调整。主图和标题是可以快速优化的,如果在价格和评价数量星级方面暂时无法解决的话,可以通过针对不同广告位置加价的方式。来改变商品出现的位置,优化点击率
第三种场景,是点击和转化的品牌占有率都不错,但漏斗的最上方 – 也就是展现量的品牌占有率太低。
比如词条E,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词的搜索展示量总数很大,说明这个词本身流量很大。但我们的品牌占有率只有0.4%。后续的点击占有率,加购占有率和购买次数占有率都表现不错。对于这样的搜索词,卖家需要尽可能的去获得更多的展示份额,现有的广告活动有没有收录这个词?如果没有,需要立即添加到广告活动当中;或者是不是关键词出价太低,可以提升出价,获取更多的展示机会。
以上就是我们如何根据搜索词表现报告定位和优化广告表现。
如果品牌的加购转化份额远低于点击份额 – 需要采取广告防御+listing优化的措施
如果品牌的点击占有率明显低于展示占有率 – 一方面优化主图,标题等重要listing信息,同时可以结合广告投放,提升关键词排名来改善点击率
如果品牌的点击转化都不错,展示占有率太低 – 也需要增加广告投入,赢得更多展现机会。
利用ABA报告提升品牌复购和忠诚度
第一个很重要的报告是【重复购买行为报告】
卖家可以通过品牌整体和品牌旗下各个ASIN的复购行为数据对比,找到具有高复购潜力的ASIN进行购买再营销投放。
什么是“高复购潜力ASIN”呢?卖家可以先从品牌维度查询旗下各个品牌的复购数据表现,再查询这个品牌下所有在售ASIN的复购数据,可以按“复购商品销售额占比”从高到低排序,找出高于品牌平均复购水平的所有ASIN。
然后,我们可以把这些ASIN放到展示型推广当中,开启展示型广告的-受众投放-购买再营销定向。
通过广告推广的方式,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商品属性的回溯周期,定期提醒购买过这个商品的消费者进行复购。
第二个可以借力的报告是【购物篮分析报告】,在第一节课我们提到过,购物篮分析报告可以提供消费者在购买我们的某个商品时,最常一起购买的前三个商品信息。
如图所示,我们可以在“显示的商品”这里,选择“仅限同品牌组合”,就可以看到消费者最常一起购买的我们同一个品牌下的商品组合。如果这个组合的购买占比很高,那我们就可以借助站内的“虚拟捆绑工具”,把这些经常被一起购买的商品捆绑到一起,这样消费者就可以在一个商品详情页上同时购买这些商品,提升了消费者的购买体验,同时还可以借助品牌推广广告去推广这样的组合商品,创造更多的关联购买机会。
比如,某扫地机器人品牌卖家就有过这样的使用案例,这个品牌通过ABA的【购物篮分析报告】找到品牌下同时购买率非常高的扫地机器人和配件商品,进行虚拟捆绑,捆绑商品价格为分别销售价格总和的八折。发现扫地机器人和配件的销量有了显著的增长,卖家满意度也大幅度提升。同时,售后成本也显著的降低。
如果卖家还没有去看过【购物篮分析】报告,不妨在课后去探索一下,自己的品牌下面,是否也有被忽略的,经常一起购买的商品。
还有一个【人口统计数据报告】,很多卖家不知道这个报告的数据怎么使用。这个报告提供购买过品牌消费者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水平等分布状况,以及不同买家群体在特定时间段的购买情况。
卖家可以通过这个报告了解自己品牌的核心受众群体的基本画像。但然后呢?这些信息有什么作用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卖家的使用案例。这是一个家居类型的卖家,核心的产品是家居装饰的花艺产品。这个卖家通过人口统计数据报告,结合消费者在商品的评论,发现自己的核心消费者群体是35-54岁的享受舒适家庭生活的已婚女性。
这部分的逻辑:
做品牌的第一步,是了解你的核心顾客群体。借助ABA的人口统计数据报告,可以先对到底谁是核心客群有一个概念。再针对这部分人的特点和喜好进行整体品牌视觉的搭建,包括A+和旗舰店等等。
明确了核心消费者群体之后,这个卖家在整体的品牌视觉,包括A+,品牌旗舰店的搭建上,都充分的考虑了这群消费者的审美偏好。
当我们脑子里有一个清晰的消费者画像的时候,不管是通过文字,还是图片,视频与消费者沟通,都会变得更加简单和准确。
当然,了解核心客群只是起点。品牌视觉的搭建需要更多的资源和系统的梳理。还没有使用过【人口统计数据报告】的卖家朋友,可以在课后去看一下自己品牌核心消费者的画像,再回到自己的A+和旗舰店,感受一下现在的设计是不是能够打动这群消费者?
我们最后总结一下ABA系列三篇文章的重点内容。
1-亚马逊品牌分析,可以帮助品牌卖家在后台获取消费者行为数据以及相关的分析,目前开放了16个站点,提供六大不同的报告类型。其中人口统计数据报告目前仅在美国和日本站点可以使用。
2-怎么结合不同的报告来拓展广告的关键词和商品流量
3-卖家可以借助搜索词表现报告,了解市场整体各环节的转化表现,定位自己品牌的优劣势环节,进行广告投放的调整和优化
4-还可以通过重复购买行为报告,购物篮分析报告和人口统计数据报告,提升复购和品牌忠诚度
在学习完ABA的全部课程之后,希望大家可以行动起来。
首先,登录卖家后台找到品牌分析的入口,根据报告上的解释和数据标注熟悉六大报告的作用和数据指标;
然后尝试结合搜索词表现报告和热门搜索词曝光,为自己的广告活动添加更多的关键词和商品
还可以通过【重复购买行为报告】找到高复购潜力的商品,结合展示型推广的购买再营销投放,进一步提升商品的复购
查询【购物篮分析】报告,找到同品牌下消费者经常一起购买的商品组合,创建虚拟捆绑商品,并结合SB广告为这个产品组合进行投放引流
最后,美国站和日本站的卖家,还可以去查询【人口统计数据报告】,确认一下自己品牌的核心消费人群画像,针对这个主力消费人群优化自己的A+和旗舰店设计。
非常感谢大家的阅读,点赞并转发本文到朋友圈集齐15赞,凭截图 找客服,可免费领取最新足足270页的《阿波罗广告攻略 》一本!(邮寄到付,仅20个名额)活动时间为一周内(从本文推文时间开始算起),先到先得哦!
近期文章
一份超详细的亚马逊ABA攻略,99%的卖家都收藏了!
2023-10-10
又一热销品爆雷!亚马逊重启这个计划,事关卖家!
2023-10-13
从数据到流量:用这个打造产品词库利器,卖家必备!
2023-10-12
如何通过阿波罗类目分析,思路定位产品专题年度规划?
202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