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关于独立站选品的初步认知。
可以预见有一部分应该是错误的,有待以后用实践来打自己的脸。
工作需要,最近在接触独立站的运营,此前公司有做女装类目,要知道在广州做服装独立站的不计其数。所以当下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其实就是拓展其他的站点,销售服装以外的类目的产品。
于是乎,作为一位习惯平台电商的产品经理,我开始初步看独立站这个领域的选品,是怎么个操作法。
一、我理解的平台和独立站的电商模式核心区别
应该说,市面上大多数热卖的产品,几乎能找到把这个产品卖好的平台店铺跟独立站。
但是,如果今天我们是以一个中小型电商公司的角度,当市面上出现一款平台上很热卖的产品的时候,可能就很难在独立站这里打造成爆款。
原因可能有很多。
也许,产品是刚需品,无社交传播属性,不适合独立站销售;
也许,独立站的流量结构主要依赖FB等SNS流量,没有稳定流量消化刚需品。
所以当我去理解独立站卖家和平台卖家的区别的时候,我总是喜欢用流量获取模式的角度来看。
平台卖家是由平台(如亚马逊)搭建流量池或者向外部买流量,再用一定的算法(比如A9,关键词匹配机制,CPC)来对卖家的产品进行流量分配。
独立站卖家从第一天开始就需要用各种方式为自己的网站引流量。
此外,独立站购买在国外的普及率远远比国内高,所以我还会用“用户分层,受众不一样”这样的理由,来解释“为什么平台上卖得好的,独立站不一定卖得好”。
二、从选品软件开始理解独立站选品
以当前主流的SNS+Shopify这样的独立站运营模式来看,平台卖家和独立站卖家选品方法的差异,可能跟以下这一个特点有关:
平台卖家面向的都是购物流量,需要不断地对客户的搜索行为进行匹配,并通过Listing完善提升转化率;
而独立站卖家,可能大多数面向的是社交流量,需要更好地选择受众人群,使用打动人的素材,刺激冲动购买。
那么我就开工去理解独立站的选品方法了。我这里讨论的基本上就是那些以Facebook Instagram Pinterest这些网站的为重要流量来源的独立站卖家们。
我准备先从选品软件开始。
选品软件以外是什么?各种Trends,比如最近的重大时事,流行元素,年度颜色,网红带火的产品,等等,这些都有相对应的渠道去获得信息。
而我为什么要用选品软件?
跟亚马逊的选品一样,虽然我认为使用软件进行数据化选品,是狭隘有缺陷的工作方法,但是我依然很热衷于了解这些软件的功能设计者们,用什么样的数据分析逻辑,并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呈现出结论。
选品软件所体现的功能,都是选品从业人员最常用的研究逻辑的体现。所以我就愉快地看了一堆SPY软件,并选了一个比较知名的软件,下单了。
初步来看,似乎没有我想象中的复杂啊。
由于不涉及具体销量,更加不会涉及这个产品的流量词。所以这些软件能爬下来的数据,基本上就是热度数据,似乎不需要考虑转化率因素。
所谓热度数据就是Facebook贴子的点赞数、评论数、分享数、评论内容等等。当然,爬下来的信息还包括素材的内容,以及最终指向的链接。
比如说这条万圣节主题裙子。
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我在公司有几位徒弟,都是产品经理,在入职初期我让他务必要用好google搜索引擎,如何掌握那些比较有效的google搜索指令?答案是用好百度。
借用我教他们的类似的方法,我大概用搜索的方法找到了几篇文章学习了一下。
只不过我比较优秀,没有用百度。总不能把所有的招数都教给徒弟的。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以我目前粗浅的认识,大概的意思就是,中小型的卖家们,以快速捕捉热点产品,跟卖为主。(“跟着卖”的意思)
根据一些标准淘汰掉那些对自己可行性不高的产品就可以了,比如说:
1688找不到的不做;
疑似侵权的不做。
其他的标准(比如说毛利率)的话,等数据测下来再说吧?
等等!?测下来?!开卖了吗?!素材呢?
答案:素材先抄别人的吧:)
讲到这里,我有一种熟悉的,早年做eBay的感觉,那时也不拍图,直接用竞争对手的,也不深入研究客户需求,直接找市场上最好卖的。
坦白讲,看起来不太有节操的操作方法,却是风险最小化的最好办法。
在自己的网站没有稳定的受众和非流量来源的时候,这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四、营销与红利、供应链和供货链
从过往我知道的一些独立站卖家对1688的依赖程度来看,那些中小型的独立站公司们,基本上都是依靠着营销技术来实现了业绩的快速增长。
因为作为一位熟悉亚马逊产品方法论的卖家来说,他们这样的产品供应工作,完全不能称为供应链,只能说是供货商。
所以我看到很多爆款产品一波上去又下来,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受众被教育(收割)多次,已经没有同类产品购买力和欲望,另外一方面,对于供应链或者产品的能力缺失,也确实让产品在拓展性上欠缺。
产品拓展性上的欠缺,其实就是产品销售素材的缺失。
记得上面说的没有节操的抄素材方法吗?
很多的中小卖家本来就是先找热门素材,然后匹配货源,所以大多数的人,是不会对自己的产品素材做非常用心的处理的。
这个阶段,是典型的同质化产品竞争阶段。
当一个细分的零售业,居然还没开始拼供应链的时候,我不得不说,独立站模式,还是红利期。
如果一定要跟亚马逊卖家的生态做对比的话,应该很快要进入比较精细的差异化策略阶段了。
五、一个理想化的想法
写完标题之后不打算详细写这些想法了。
简单来说就是更多地借助亚马逊卖家所带来产品方法论,对产品种类做更好的拓展,设立专门的素材设计人员,用一小部分精力测试精细化的打法。(粗暴的打法当然还是需要)
六、彩蛋
我为什么要写这么一个主题的文章啊。
除了刚好是最近工作关注的问题以外,本周有重要的大神会光临我们公司吹水。
本公众号保持每周一更的发起人,公众号“祥子进化录”的作者祥子,将和周更俱乐部的另外一位行业大神王土三,来到广州。
我将组织几位卖家朋友,和他们一起探讨独立站和亚马逊卖家的选品和运营工作。
欢迎各位在后台踊跃留言报名,虽然我统统都不会接受。
还有就是,再不来几个人来头脑风暴一下的话,下周的周更文章,实在是没有题材了啊。
有图有真相。真的只剩下一个了。
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