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饭团
推出仅两周,就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Android 购物应用程序,且单日下载量一度超过亚马逊和沃尔玛,位居谷歌应用商店排行榜第一名,拼多多在海外市场的推进看起来顺风顺水。
但其实,在国内电商界已站稳脚跟的拼多多,要在海外市场打下一片天地,并没有那么容易。
首先,一个公认的事实是,拼多多之所以能在国内迅速占领市场,与其背后巨大流量池微信的“扶持”有关;
其次,早期的拼多多利用一系列“政策”吸引了大批商家入驻,但随着平台的不断发展,部分卖家对于拼多多的制度已心生不满。
由此,在海外没有“微信”,又失去B端商户信任的优势下,拼多多在海外市场的路或并不平坦。
01
卖家不满拼多多
9月1日,拼多多的独立跨境平台—Temu正式上线。
为了鼓励国内卖家在Temu上开店,拼多多发布了“2022多多出海扶持计划”,称对出海制造企业长期采取0保证金入驻,0佣金的优惠政策,持续让利企业和商家,这对于国内跨境卖家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根据非官方数据,目前,已有1.5万中国商家入驻了Temu。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在拼多多上的卖家都愿意在Temu上开店,原因之一是对平台规则的不满。
为了获取并留住用户,拼多多尽可能保障买家的权益,但对于卖家则极其苛刻。
用户都知道,在拼多多上购物,如果不满意,就可以向拼多多官方申请退款,极为方便。可对卖家而言,这堪称灾难,一旦用户申请“仅退款”,就意味着卖家不但拿不回发出去的货,还可能面临来自平台的罚款,导致货钱两亏。
自媒体“独角兽挖掘机”报道,有商户讲述““有人花19.9元买了一双鞋,收到当天给了好评,拿到商家活动返现三块钱,然后第二天就找拼多多官方投诉退款,平台在没有进行核实的情况下秒同意,我们商家连哪里出了问题都不知道。”
该人士进一步讲到,“频繁投诉、退单还会影响商家的一项运营指标,叫做‘商品体验’,一旦这个分数值下降到2分以下,自然流量基本就废掉了,我周围不少商户在交流中都反馈了这一点。”
另有商家称,疫情期间,快递在路上停滞,没想到却被平台直接算作虚假物流,最后被罚款,罚款金额为订单金额的百分之二十五。
宽容偏袒“用户”,却严苛“商家”,这势必引起后者的不满。
“这辈子最恶心的就是开了拼夕夕的店”卖家S先森称在拼多多上一共开了7家店,目前已退了6家。他的计划是等最后一家没单了,就全部退掉。
被“伤害“之后,商家对于拼多多的负面情绪正逐渐向Temu蔓延,这或许是拼多多没有想到的。
“做过拼多多的,估计没几个敢去做这个(Temu)的” 有商家直言。
在拼多多开店的卖家王延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8月22日,在距离Temu上线还有9天时,王延就进了平台的对接群。在群里,小二不断催促商户们开店上款,但这一次,王延深思熟虑之后,放弃了开店。
“想想还是算了,亏不起”王延说。
与此同时,还有人在网上调侃:“国内拼多多卖家,站着进去,趴着出来;国外拼多多卖家,站着进去,抬着出来”,无一不透露出在拼多多强制“监管”下,卖家对其的不满。
02
跨境出海成必然
在国内市场逐渐饱和的情况下,拼多多要做跨境电商是必然选择。
公开数据显示,近两年来,拼多多虽盈利能力不断增强,但月活人数自2020 年二季度开始已呈现出环比下滑的态势。
今年二季度,拼多多在线营销服务和其他收入为251.727亿元,同比增长39%;交易服务收入为62.136亿元,同比增长107%;相比之下,其商品销售收入为5070万元,比去年同期的19.582亿元下降97%。
用户层面,今年一季度,拼多多用户为8.819亿。值得一提的是,从去年9月到今年3月,拼多多新增用户仅1460万人,与2020年下半年的1.51亿相比,增速大幅下滑。无疑,拼多多已陷入用户增长见顶的困境里。
事实上,在国内电商头部平台中,并非只有拼多多有这样的困扰。
以一直以来对标拼多多的淘特为例,据易观千帆数据显示,淘特全网活跃用户数在2022年3月达到峰值,为1.75亿。但2022年4-6月,该平台全网活跃用户数量分别以-6.12%、-8.77%、-14.2%的速度环比下滑。
京东的用户数量同样不容乐观。
据财报,今年一季度与上季度相比,其新增用户仅为1080万,环比增幅为1.9%,这已是京东年度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速连续下滑的第六个季度。
国内市场已成定局,拼多多亟需找到一个新的增长点,于是,便有了Temu。
拼多多将跨境出海的第一站选在美国,这一方面与美国的市场规模有关,另一方面与市场竞争有关,毕竟在东南亚市场,阿里、腾讯和京东都已深度布局,拼多多若此时加入,无异于虎口夺食,并无明显优势。
反之,美国不但市场规模大,用户较为成熟,更重要的是,目前,当地下沉市场还尚未出现电商巨头。
据“晚点 LatePost ”报道,美国电商市场格局分散,亚马逊占据 41% 的份额,第二名是 Shopify,占 10.3%;第三名沃尔玛为 6.6%,第四名 eBay 为 4.2%,而第五名则是基本只卖昂贵自有品牌电子产品的苹果。
在市场规模上,据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过去一年,美国的电商销售额达到9750亿美元,已经成为了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电商市场。另据eMarket 预计,美国电商 2025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1.61 万亿美元,2020 年 – 2025 年复增长率超 15%,快于全球市场。
03
价格优势是底牌?
Temu上线之后,短期内并没让拼多多失望。
据外媒报道,Temu在美国推出仅两周后,就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 Android 购物应用程序。
另据SensorTower的数据,9月17日,拼多多跨境电商平台Temu在Google Play商店的购物应用中下载量排名第一,领先于亚马逊和Shein。这对于Temu来说,是阶段性的“胜利”。但不可否认的是Temu面临的挑战还很多。
在Temu推出后,如何获客,是业内关注的焦点。不少人认为拼多多会将“拼团”和“砍一刀”的模式复制到海外,但据拼多多坦露,目前暂时不会上线“砍一刀”功能。
不过,从当前来看,Temu还是沿袭了拼多多在国内利用低价和特价的获客手段。
据APP展示,Temu官网上不但有新人折扣区,还有新人优惠券。在折扣区中,有价格低至0.01美元的商品,还包邮。
不仅如此,据美国用户透露,Temu还针对新用户开展了返校季活动,有不少商品可以免费赠送。
另外,据“电商在线”报道,Temu还通过用户拉新发放佣金的模式做社交裂变。在海外社交平台上,有用户表示“只要有新用户接受了我的Temu邀请,我就能获得最多50美金的佣金。”
对于Temu而言,低价虽然可以“俘获”用户,但也暗藏风险。
此前,华尔街日报曾报道,在亚马逊上,美国商家曾对中国卖家的低价销售产生不满,认为这会影响当地商家的生意和利润,同样的情况在印度市场也曾有发生。如今,Temu入场,随着其规模的不段扩张,会否遭遇抵制,是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物流速度和产品质量也是拼多多面临的考验。
目前,从海外用户反应来看,对Temu的物流速度相对满意。但一个问题是,在海外,Temu的物流成本并不低,就连亚马逊都曾表示,在美国,第三方物流太贵。当下,Temu只在内地设置了用于集货的跨境仓,干线运输、目的地妥投都依赖第三方,未来,物流成本该如何消化,是重中之重。
在商品层面,用户评价褒贬不一,有用户称商品质量不错,性价比高;但也有用户表示商品质量太差,不得不退货。另外,还有用户反映,商品品类有限,很难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上述难题之外,Temu还有来源于竞争对手的压力。
目前,亚马逊、 SHEIN(希音)、Shopify、沃尔玛、eBay等电商玩家已深入美国,Temu作为后来者,除价格占据优势之外,并无太多亮点。在这样的情况下,Temu要替代用户原有的购物渠道,实属容易。
事实上,为了快速打开市场,拿下用户,拼多多已竭尽全力。
据拼多多内部人士透露,目前,为了支持Temu,拼多多不断从其他部门抽取员工加入海外项目,且工作时间超长,有的部门每个月甚至只休息两天,工作时长高达336小时。
“去的(海外市场)都是绩效优秀的,都是卷王”拼多多内部员工称。
不仅如此,据阿里内部人士透露,此前,拼多多还从阿里AE部门定向挖人,而阿里为了防止被挖墙脚,特意隐藏了AE的组织架构。
在国内,拼多多靠着微信,凭借“砍一刀”及低价策略迅速崛起,但在国外,拼多多的优势似乎只剩低价,那么,在这样背景下,拼多多还能重现国内市场的奇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