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 7 月 22nd, 2025

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类超市开始在中国兴起。1995年,第一家家乐福超市在北京三环盛大开业,瞬间引发了购物热潮。然而,经过20多年发展,如今国内大型超市正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纷纷倒闭。那老百姓已经不需要超市了吗?大型超市倒闭的背后又隐藏着哪些现实的原因呢?

一、超市曾经的辉煌时代

1995年,第一家家乐福超市在北京三环开业,标志着我国超市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在计划经济体制刚刚改革的背景下,大型超市给普通老百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购物体验。

超市里上万种商品任由顾客自由挑选,这在当时可谓是一大创举。开业前几天,顾客们每天都会扫空超市的货架,店员数钱数到手抽筋,供应商绞尽脑汁也来不及补货,热闹非凡。对于长期处在粮票时代的老百姓来说,这种购物方式简直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随后几年,各种大型超市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各地涌现。沃尔玛、大润发、百联、华润万家等外资超市紧随其后进入中国市场,与本地的国美、苏宁等形成竞争。超市为老百姓提供了广阔的购物空间、丰富的商品选择和较为优惠的价格,一时间成为主要的购物场所。

二、电商时代,超市陆续倒闭

然而,历史唯变不息。进入21世纪,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中国的购物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量消费者逐渐习惯了线上购物,电商平台上商品丰富价格低廉,购物体验也越来越顺畅,电商遂取代了传统超市,成为主要的购物选择。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中国已经拥有8.84亿的网络购物用户。从这些数字不难看出,电商已然主宰了中国的消费市场。在电商的冲击下,大型超市的优势逐渐丧失,国内外众多知名超市品牌开始出现关闭倒闭的局面。

比如,沃尔玛已经宣布将退出中国市场;苏宁易购也面临经营困难,多达290家门店关店。就连本土最大的两大超市品牌国美和苏宁,也都在经历着不同程度的衰退。小城市里,新开业的超市往往很快就黯然倒闭,超市倒闭风潮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三、电商冲击,超市竞争力下降

那么,超市倒闭的背后又隐藏着哪些更深层的原因呢?

首先,电商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购物习惯。中国有句古话,“人傍住舒适”,现代人越来越注重购物的便利性。相比走到超市选购,越来越多人更喜欢在手机上选品牌、比价格,然后轻松完成购物。

其次,电商丰富的商品选择和价格优势也削弱了超市的竞争力。以图书为例,一家实体书店能展示的书籍有限,而在亚马逊上,你可以选择数百万种不同的图书。大多数商品,电商的价格也比超市更优惠,这在疫情期间尤为明显。

最后,电商平台还提供了丰富的消费决策信息。你可以在一个平台上对比不同品牌不同价格,看其他用户的评价,这都帮助消费者做出更好的选择。相比之下,超市的信息只能靠销售人员有限的介绍,这也成为其劣势。

四、社区团购冲击传统零售

除了电商,近年兴起的社区团购也对超市造成了冲击。据统计,2023年中国社区团购的零售规模预计将达到8365亿元。

社区团购依托各大社区的人际关系网,通过低价批发的方式吸引消费者。它融合了线上线下的优势,既提供了超市广泛的商品选择,也保留了邻里朋友面对面交流的乐趣。

更重要的是,它的价格比超市更优惠。以果蔬为例,社区团购直接从产地批发,一个苹果可能只要1毛钱,而超市售价至少2-3毛钱。这种天然的价格优势让很多原本在超市购物的客户转向了社区团购。

五、消费升级,超市需转型

综上所述,电商的兴起和社区团购的崛起,削弱了传统大型超市的竞争优势,这就是超市业陆续倒闭的重要原因。

那么老百姓就完全不需要超市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大型超市仍占据着中国零售业的重要地位,完全被电商取代还需要一个过程。

未来超市业如果要扭转颓势,就必须转型升级,与新兴的消费趋势相适应。比如,利用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来提升购物体验;加强自有品牌建设来提升竞争力;创新商业模式,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等等。

只有不断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的需求,超市业才能在新时代开创新生。而对老百姓来说,丰富多样的购物选择也将让他们的生活更便利、更具质量。消费升级其实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缩影,让我们拭目以待超市业的新变化。

Avatar photo

作者 UU 13723417500

友情提示:现在网络诈骗很多,做跨境电商小心被骗。此号发布内容皆为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无意冒犯,如有侵权请联系13723417500删除!

声明本文由该作者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发表回复

服务平台
跨境人脉通
选品平台
U选Market
展会&沙龙
群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