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产品 · 高手面授 · 独门心法
关注置顶“水滴”第一时间掌握
————————————
用户价值和用户思维,几乎被每个创业者挂在嘴边。但真正能将用户思维落地的企业可谓少之又少。
水滴产品营导师、前亚马逊中国副总裁、卓然而思咨询服务公司创始人张思宏曾在水滴的课堂上指出,据他的观察,只有0.1%的企业,能够做到将用户思维真正落地。这背后依靠的不仅仅是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它需要真正完善的用户反向驱动和整套公司机制的建设——亚马逊就是其中的一家。
日前,张思宏老师(Peter哥)的新书《用户经营飞轮——亚马逊实现指数级增长的方法论》新鲜上市(文末附购买链接,在此先恭喜Peter哥新书上市~)。书中Peter哥结合自身多年在亚马逊的工作经验,将亚马逊的核心经营模型“用户经营飞轮”理论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复盘。
今天我们将这本新书诚意推荐给您,对亚马逊商业帝国感兴趣的同学,不妨入手一本,相信会给你带来更多丰盛、有趣的阅读体验。
原标题:「亚马逊的成功其实很简单,但你就是做不到!」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没空读书 ;作者: 张思宏。如需转载,请联系首发公众号。图片来源于网络。

全文共6125字|阅读需要14分钟
亚马逊看来是真的成功了。
虽然从电商市场占有率的角度来看,亚马逊在中国被阿里、京东打的满地找牙。但如果放眼全球,你不得不承认,亚马逊正在从一家“GOOD”的公司往“GREAT”企业的路上飞速地奔跑着,而且越来越快、越来越领先。究竟是什么,让一家出生才20多年的公司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坊间给出了多种解读:有谈战略布局的;有聊技术创新的;还有从创始人的性格特点、人格魅力来分析成败的,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第一,我不是北京的出租车司机,因此没机会去中南海参加政治局会议,也就猜不出来Jeff Bezos当初到底是怎么战略布局的;
第二,写严谨规范的商业分析不是我的专长,如果硬要逼着自己去装财经专家的B,也没啥意思。
所以思前想后,最终决定:咱就写点接地气的东西吧,就从一个资深职业经理人,同时又是亚马逊前员工的角度,来谈谈这家公司最与众不同的几个特质吧。



一个客户买了一本柴静的《看见》(这本书在当时非常畅销,在亚马逊平台上的销售额应该是以百万计的),收到后才发现其中的第100和101页之间的纸没有裁剪开,于是她打电话来投诉表达不满。
我跟听电话的这位客服女生服务态度非常好,她一边问了客户的一些信息(订单号、产品名称、问题的详细描述),一边及时安抚客户,同时迅速承诺会帮客户全额退款,然后还答应送客户一张价值10元的礼品卡以示歉意。
客户当时非常满意,整个沟通也进行得颇为融洽,很快电话就讲完了。
听完整个对话环节后,我对这个客服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以客为尊的服务态度非常欣赏,正当我想要表扬她几句时(因为我是她的老板的老板的老板的老板),这个妹子接下来的几个动作让我无比的好奇和震惊。只见她点击屏幕上的一个按钮然后写了一两句话, 接下来奇迹就发生了:这本一天可以给亚马逊创造无数营业额的图书立刻就被下架了!就是说客户不能在网上买了!
我大惑不解地问她:“你刚才干吗了?为啥这本书不能卖了呢?”
“哦,Peter,因为我刚才查了后台数据库,发现在这本书的客户投诉记录中关于这个问题已经有两个客户重复投诉了,所以按规定我把它Andon Cord(按灯)了,怎么,有问题吗?”
“What?!”
一本卖的这么火的书你不用找组长批准,经理确认,财务审核就这么按一个按钮就把它下架了!
一个月薪2000+块的基层客服有这么大的权力!
我管理了十几年的客户服务了,还从没见过这么“不着调”的管理机制啊?这个妞不会是在忽悠我吧?


1.修改“按灯”的流程:从本周起任何超过两个以上商品的下架都必须经过组长审批,5个以上的要经理批,20个以上的总经理批……依此类推直到我这一层。
2.周末立刻通知全场,务必落实到每个人。
3.从周一起严厉处罚不执行新规定的个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


1.借助系统(Systematic )的力量。
2.以行为(Behavior)引导结果(Result),而不是以结果引导行为。
3.关注长远的目标(Thinking Long Term )。
在亚马逊内部广为流传着一句据说是来自Jeff Bezos的管理名言:良好的意愿是没有用的,建立机制才是关键!(Good Intentions don’t Work, Mechanism Works !)那何为“良好的意愿”呢?比如说贴在墙上的企业文化标语;写在员工手册里的行为准则;领导每天挂在嘴边的漂亮话;和奖金挂钩的“客户满意度”KPI……这些看似很美的东西其实都是窗户纸,一捅就破没啥卵用。真正对企业有价值的其实是“机制”,再说的土一点:那些“员工愿意做”(因为不费劲),而且做了有“好处的”的东西,就叫“机制”。比如说前面讲过的Andon Cord“按灯”吧。一线员工每天要接50多个投诉电话,本身就已经够忙的了。
如果你这时规定:所有用户反应的问题必须通过写email、填工单、向组长申请、由经理审批、报财务部核算……的流程才能解决,那么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没有一个一线员工会“愿意”汇报问题、帮助客户的,因为太-麻-烦了!最终的结果必然是:你把员工当傻子,他就一定会装傻糊弄你!再来说说什么叫“做了有好处”。在加入亚马逊之前,我一直把“任何不和金钱挂钩的管理行为都是耍流氓”这句话当作企业管理的真谛。
因此那时的我认为提升“用户体验”最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每个人的工资、奖金和KPI挂钩(客户满意度)。或者换句话说,就是:只要有了好的结果,就一定会有好的行为。可结果呢?基层的员工为了能拿到奖金拼命做假数字来欺骗中层;然后中层的管理者闭着眼睛拿这些假数字去向高层邀功;高层的领导不知道是真傻呢还是装糊涂,装出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欢庆“胜利”–至于外部的客户是否真的满意?用户体验真的提升了没有?那就无人关心了……亚马逊也关心数字和结果,可她更关心的是你的“投入(input)”够不够,而非“产出(output)”多不多。再拿“按灯”来举例吧:如果你“按灯”的次数多(也就是意味着你发现和报告的客户问题多),那你将会受到表扬甚至是奖励;如果稍后通过后端的调查发现你的“按灯”是错误的,那员工只会受到辅导(告诉TA下次避免)而非批评和惩罚(扣奖金)–这样一来员工的“好”的行为就会被慢慢的培养起来(帮助客户解决问题),而最终的结果当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了。几年前曾经有一个记者采访Jeff:外界普遍认为您是一个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企业家,那能否请您预测一下,在未来的10年、20年里整个互联网行业将会发生什么改变?亚马逊又将作何应对?就在记者满心期待地,想要听到这位互联网牛人高瞻远瞩的宏论时,Jeff当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我不知道未来会发生哪些改变,但是我知道,在亚马逊有一件事永远都不会变,那就是:”我们要做全地球最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公司。”你敢不计成本地授权一线员工下架任何一款热卖的产品吗?你敢忽略短期的商业损失不顾一切地去做对用户有利的事情吗(不删用户评论,不灌水,不改排名)?你敢鼓励所有的管理人员都去“耍流氓”,牺牲“辉煌的结果”而只关注于“正确的行为”吗?做不到吧?哈哈哈……所以你现在相信我说的没错了吧:“亚马逊的成功其实很简单,但你就是做不到!”想要了解更多亚马逊独特的用户经营机制丰富有趣的案例▼不妨扫描下方二维码购买Peter哥的最新力作《用户经营飞轮》阅读更多水滴笔记
汉仪字库·马忆原 | 华硕·王睿 | 搜狗·王小川
智米·苏峻 | 北大心理学教授·徐凯文 | IN App·黑羽
齐藤茂一| 黑川雅之 | 卓然而思·张思宏 | 如影智能·唐沐云掌柜·邓熔 | Segway Robotics·孙晓路战略明略数据·吴明辉 | 弘章资本·翁怡诺 | 转转·黄炜爱空间·陈炜| 海银资本·王煜全| 腾讯云·王帅清华·朱恒源| 熊猫传媒·申晨 | 峰瑞资本·黄海
Angry Miao·李楠| 转转·陈璐 | 邓康明
蔚来汽车·张羿迪 | 硕米·高晓敏 | 灰度认知社·曹升品牌峰瑞资本·李丰| 小罐茶·杜国楹 | 天图资本·冯卫东
东京迪士尼原运营总监·齐藤茂一7-11前首席信息官·碓井诚抖音·袁嘉骏| 信良记·李剑 | 一帧视界·陈彦伯
洛可可·贾伟 |场景实验室·吴声
排版 | 由 页作者 | 张思宏文章来源 | 没空读书第五期产品进化营持续滚动招生中,如果你想与产品共舞,与优秀的同学深度交流,欢迎你来做插班生!聚焦产品底层思考,把认知内化成战场上能赢的实战方法论。招募对象为产品型创始人、大公司产品负责人、渴望转型的传统行业创业者。暂时没有时间或者精力上课?没关系!面试其实也是一次与产品高手交锋的机会(要知道,水滴产品进化营的面试是出了名的严苛),水滴大师兄师姐们坐阵,帮你手把手诊断和把关产品。同时,开放奖学金申请入口。产品高手们,前来过招吧!关于产品进化营:
产品进化营创办于2016年,同年,第一期顺利举办。我们认为产品的核心是创造,产品的本质是创造性解决问题。
产品进化营聚集中国顶尖产品高手,希望用“共生进化,跨界创新”的方式,不断探索产品方法论,把产品方法论变成一代代年轻人实现理想的抓手。
按二维码 | 直通课程主任觉得内容不错的话,点个“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