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的风险点
及相关保险
创新小组在行动

前言概述
DIRECTORY
跨境电商,是实现国际贸易的一种模式,兴起于全球化和数字化的大趋势下、由三个关键部分构成:跨越国家或地区边界、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或服务的销售。
近几年,全球跨境电商市场迅速扩张,具有无限潜力,并且机遇与挑战并存。

跨境电商业务模式
—进出&出口—
跨境电商进口交易,有两种模式:直购进口模式以及保税进口模式。


跨境电商出口交易,同样也有两种模式:一般出口模式以及特殊区域出口模式。


跨境电商产业的风险点
—售前、售中、售后—
售前
产品质量
产品的质量是终端消费者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企业异地销售,相较本土企业缺乏知名度,而且消费者对陌生品牌容易没有信心,导致产品难以推广和销售。
知识产权
不同国家法律体系存在差异,不少产品即便在我国具有合法的知识产权,在海外也可能遭遇侵权起诉。因为这种知识产权的明显的地域性,企业容易不知不觉中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进而被平台处以临时禁令(TRO禁令)而蒙受损失。
售中
支付
跨境电商不同于传统贸易,交易达成时使用最广泛的支付方式是电子支付,跨境电商平台往往会对接支付宝、PayPal等全球性第三方支付公司或者信用卡公司,或者直接与国际信用卡组织合作以及海外银行合作,开通支付端口,总的来说,支付本身的安全系数比较高。
物流
跨境卖家常用的跨境电商物流分为两种方式,分别是国内直发和海外仓发货。

国内直发,成本高、环节多、周期长。运输环节多,容易受到海关政策的影响,不仅有可能因为清关延迟运输引起买家不满,还增加了清关时被退货的概率,增加成本;运输时间越长,发生意外事故、商品损坏或丢失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时,国内直发面临着很大的“退货难、退货贵”问题,有数据显示,逆向退货回国内的物流成本是正向发货成本的3倍左右,这无疑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同样的,海外仓也存在诸多问题,跨境电商卖家对进口目标国的政策法规难以完全掌握,如果不小心违反法规规定和监管要求,就有可能被冻结账号或者查封所有货物。同时,海外仓本身也会引发一系列的仓储风险。
售后
退货退款
跨境销售往往存在语言、文化甚至是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当买家提出退货或货款申请时,异国的卖家有时难以确认问题,也未必能在买方当地找到靠谱的质量检测机构。
并且,在直邮模式下,跨境交易的退货处理较为复杂,涉及到商品回寄的物流费用和时间,甚至可能涉及到关税问题。

跨境电商保险产品
—保险嵌入 转移风险—
针对产品本身
产品质量保证保险、产品责任保险
产品质量保证保险能够通过对产品质量问题做出担保,解决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产品责任保险能够分担产品售出后的卖家责任。
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侵权责任险
帮助企业分担知识产权短期禁令而被封号或者冻结账户造成的损失。
出口信用保险
为电商卖家提供增信支持,帮助其获得银行融资,解决电商企业轻资产重运营导致的抵押贷款困难的问题。
此外,还有正品保险、产品溯源险等给商家提供了基于保险服务的信用背书和售后保障。
针对通关及物流配送过程
通关及物流运输过程,是跨境电商风险最集中的地方,比如破损、丢失、延误等。相应的,此过程中的保险服务也最为成熟,针对跨境电商平台、物流、货运险、退货运费等方面,均有对应的保险服务。


平台类保险责任——
丢失赔偿、破损赔偿、退货赔偿、拒收赔偿、描述不符退款、少件及错件责任、隐蔽损坏赔偿、物流延迟损失等。
物流类保险责任——
货物丢失/短少、货物破损、物流错配、费用争议、无妥投信息等。
货运险类保险责任——
保头程(仓至仓)、保全程(仓至仓/门)、上架保障(保派送上架)、海外起保等。
退货运费类保险责任——
未完成清关导致未妥投、清关后因买家原因未妥投、运输过程中货物损坏导致未妥投、因战争、敌对行动、军事行为等原因导致未妥投等。
相应的保险条款也非常丰富,有包装破损责任险、邮包险、运费损失险、通关险、退/换货险、物流延迟责任险、运输仓储险等等。
其他险种
除了以上这些传统保险产品,在现在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发达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保险产品正在被推出和应用。如,可以为跨境电商平台提供网络安全风险保险服务,稳定交易,保障买卖双方的利益。
还有应对进口国政策不利调整的出口政治风险保险,保障卖家顺利收款的出口平台支付风险保险,针对特定商品成交特性的需求推出的创新型保险等等。
风险减量服务
保险公司在跨境电商产业链中,也可以利用自身资金、信誉优势,整合资源,为买卖双方、平台方提供风险减量服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