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学是建立在学生依赖性的基础上的,学生的学习是跟随教师而行的,课堂上基本上没有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是学发生的前提条件,教师不教,学生就不能学习,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教师先教,学生后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学生无条件地服从于教,这最大的好处是教师容易对学生进行控制,相应地,学生很难表现自己的自主、选择和创造,逐渐地学生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最终培养的是学生的依赖性,毫无创造可言。

先学后教是建立在学生独立性的基础上的,独立性既是出发点又是归宿。实际上,学生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表现在:一是学生具备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许多课堂上没有教过的社会生活知识和能力,绝大部分都是他们在自己的生活和活动中独立学来的;二是教师教给他们的东西,是靠他们已经具有的基础,运用他们已经具有的独立学习能力,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同时,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倾向和独立的要求。在学习过程中,突出表现在:学生觉得自己能看懂的书,就不愿再听别人多讲;感到自己能明白的事理,就不喜欢别人再反复啰嗦,认为自己会做的事,就不愿再让别人帮助。

从教与学的关系来说,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也即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随着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由弱到强,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产生相反的变化。实现教为了不教,把教转化为学,这是先学后教的关键。先学后教不仅反映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也体现了教学的发展规律。

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来说,维果茨基创造性地提出了两种发展水平的理论,他强调,“教育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方向。”实际上,只有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基础上的课堂教学,才有可能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推动发展,从而不断地创造最近发展区,并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新的现有发展区,这是有效教学、优质教学的心理学机制。

实践告诉我们:当学生已经有能力阅读和思考的时候,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然后针对他们在阅读和思考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教学,这是教学的一条规律和规则,按照这条规律进行教学,学生的独立性和独立学习能力会很快发展起来,可以说,独立性和独立学习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法宝。
到底把教学建立在学生依赖性的基础上还是独立性的基础上,这就是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先教后学与先学后教的不同立论基点,也是两者的分水岭,您怎样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