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 7 月 6th, 2025

作 者熊剑辉

华商韬略出品ID:hstl8888

音 频点击小程序边听边看

如果要问谁是中国最有数字化转型经验与能力的人,答案中,必须有华为。

这不只因为今天的华为拥有着世界顶级的数字化资源与能力,并以自身引领和支撑着全球的数字化进程,也更因为它拥有着可能比谁都多的,作为一家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经验和教训。

1997 年,华为营收突破 41 亿,年增速高达 100%,跻身中国电子百强榜十强。

但任正非却认为华为危机四伏。

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研发 ” 没流程 “。市场部一张嘴,胡乱答应客户,研发部累断腿,产品反复修改,版本号能上千。这导致营收连年上升,毛利率却逐年下降。

怎么办?任正非硬着头皮找办法。

他找了国内的专家,也找了海外咨询公司,还带队访美,把 IBM、惠普等跑了个遍。

▲任正非在 IBM 总部听取汇报,右一为 IBM CEO 郭士纳

1998 年,任正非决意以 IBM 为师,以数字化为核心开启一场对公司流程的大变革。

和今天喊着数字化转型的很多企业一样,不少华为人觉得:老板被骗了,转型是个 ” 大天坑 “。

以产品数据管理平台(PDM)为例。

使用 PDM 前,华为的研发能在小范围迅速协同,灵活自由;但使用 PDM 后,变成了流程全拉通、数据全共享、输入输出严管的新模式。结果,员工不习惯,加上配套不完善,导致研发效率不升反降。

有人戏称 PDM 为 ” 爬得慢 “,有的干部开始公然反对转型。

有些事,多年后才看得清。表面转的是数字化,实际要动的,可能是盘根错节的组织格局。

对此,任正非态度坚决,要求华为 ” 削足适履 “,先僵化、后固化、再优化,不达目的不罢休。

但 ” 削足 ” 太痛了,削不动,怎么办?

最终,任正非痛下杀手,处理了 100 多名干部,其中不乏核心高管。

内部的 ” 坑 ” 没填完,外部的 ” 坑 ” 又来了。

2002 年,互联网泡沫破裂,电信业一片凋零,华为首现负增长。

此时,陷入转型深水区的华为,不得不面对一个重大抉择:是把烧钱却看不到尽头的数字化转型做下去,还是先喘口气、缓一缓,把宝贵的资金先投入业务?

任正非的选择是:变革到底。

为此,华为甚至停掉了一部分在建工程。

天底下没有白踩的坑。

2008 年,为期 10 年、耗资 40 亿的转型大功告成。

10 年间,华为的研发周期缩短一半,故障率降低 95%,供应链处理效率提升 35%,海外市场取得重大突破;总营收较 10 年前大增 20 倍,首次突破千亿,成为与爱立信、诺基亚等比肩的全球通信巨头。

对此,任正非的评价是:“IBM 教会了我们怎么爬树,我们爬到树上摘到了苹果。”

但华为的数字化,并未止步。

2016 年,华为再度以 ” 云 ” 为数字底座,开启了规模更宏大的数字化转型。

其区别在于,此前的流程数字化,把 ERP、OA、BI 搬到线上,但作业、管理、决策仍在线下;此后的云端数字化,使流程、作业、管理、决策全部在线,不但提高了全链路效率,还实现了数据化、智能化驱动,而且大大避免了决策 ” 拍脑袋 ” 的问题。

以华为手机为例。

2013 年华为 Mate1 上市,备货百万台,只卖出 20 万台,惨遭滑铁卢。

2014 年 Mate7 再上市,华为 ” 学乖了 “,备货不到百万,结果 Mate7 大受欢迎,库存光速售罄,只好紧急扩产,最终狂卖 700 万台。

数字化不彻底,决策宽严皆误。

2016 年之后,华为建立起数字化云平台,将 ” 一切数据业务化、一切业务数据化 “,华为手机全球的库存、出货、激活、市场状况,乃至供应商的相关数据,因此尽收眼底,并且及时掌握,华为手机也再未出现此类窘境。

2020 年,待到 Mate40 上市,华为不但对其千万级销量 ” 心中有数 “,甚至预言 ” 夏日胡杨 ” 色必成爆款。

这正是深度数字化造就的 ” 神机妙算 “。

但千算万算,华为也算不到会遭到美国制裁,而且是面临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编译器的全方位封杀,华为的数字化底座都面临坍塌的厄运。

即便如此,华为也没有退缩。

短短数年,从昇腾芯片、鸿蒙系统,到毕昇编译器、高斯数据库、盘古大模型……华为默不作声,把最底层的数字 ” 天坑 “,统统 ” 填平 ” 了。

知识是宝贵的,经验更是无价的。

如今,华为走过的每一步,都在转化成助力中国企业数字化的宝贵养分。

今天,中国企业的数字化,早就过了远赴重洋、重金聘请 ” 洋教练 ” 的阶段。

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数字化会变得更容易。

清华大学的调研显示:39% 的企业,数字化战略规划模糊;48% 的企业,组织架构调整不明确;75% 的企业,尚未运用人工智能。

此外,企业还要面对转型周期长、见效慢、组织成本高,甚至遭遇 ” 数字烂尾 “、半途而废的窘境。

这导致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率,不到 20%,其余大都成了 ” 转型炮灰 “。

一方面是很多企业还在踩坑,一方面是大家踩的坑,华为都踩过,而且踩得更狠,更多,另一方面是,华为一步步摸爬滚打出来,而且已经被自己实践检验的解决方案就摆在那。

搞硬件和数字化制造,有成熟的工业软件云;搞软件开发,有 DevCloud 四合一开发生产线;搞流程 &IT 云经营管理,有最近大火的自主可控利器 MetaERP;搞供应链管理,有华为 ” 灵鲲智云 “;搞数字化新零售,有 MetaRetail ……

这些基于云原生的基础设施服务,连同华为在战略、组织、管理方面的经验,很多都可以 ” 一站式 ” 交付,基本可以直接 ” 端 ” 出来,交给百业千行复用。

这让华为这个曾经的数字化好学生,有了成为好老师的基础,也让华为在助力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上扎得更深,踩得更稳,走得更远,并形成从个体到行业到产业生态三个层次的数字化转型完整解决方案:

第一,根据需求分出 L1 — L5 不同层级的用户需求,并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

企业数字化,并非炫技,数字化程度不是越高越好。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需求和定位。

华为将其分成 5 级:L1 信息化增强,L2 场景数字化,L3 业务数字化,L4 数据资产化,L5 数字化变革,并对不同层级对应不同的方案,做到需求更明确和解决方案更有效。

以王牌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的制作方——芒果 TV 为例。

《姐姐》大火之后,《姐姐 2》开始将 4K 云制播技术用于大型综艺。但 4K 内容存储巨大,《姐姐 2》超 140 个高清机位,仅工作站的成本就超 2000 万。

此外,节目进度紧,24 小时要上线,但受限于存储、算力,原有方式根本做不到。

而在华为看来,这就是一个 L3 级解决方案。

于是,芒果 TV 和华为联合打造了一套 4K 云制播系统,本地高清制作,云端 4K 合成渲染,一次就能输出高清、4K 两个版本。

结果,不但制作时长缩短到 12 小时,效率大幅提升,制作成本也降到百万级,狂降 10 倍。

这种提效率、降成本,投入少、见效快,短期有用、长期有效的业务数字化,最令中小企业上瘾。

第二,梳理行业的数字化架构,以 ” 军团 ” 模式,深度助力行业数字化。

” 军团 ” 的逻辑很简单:以统一的销售、服务、产品团队,把单个行业打穿吃透,更快速、更深度响应企业需求。

比如华为 ” 煤炭军团 “,就干了一件超酷的事。

国能神东,中国首个 2 亿吨煤炭基地,坐拥 13 个大型矿井。但企业的 10 万台各类设备,由 1370 多家供应商提供,使用 10 多种操作系统、500 多种适配通信协议,彼此完全不兼容,无法数据共享、信息互通。

于是,” 煤炭军团 ” 开发出一个面向矿山设备的工业物联网新操作系统——矿鸿,让所有设备都 ” 听得懂 ” 矿鸿说的 ” 普通话 “。

接着,矿鸿被部署到了十多家煤矿,全行业复用、受益。

目前,华为军团涉及煤矿、海港、智慧公路、数字电力、互动媒体、运动健康等 20 多个细分行业,堪称数字化服务的 ” 尖兵 “。

第三,打造数字化产业生态圈,通过更广泛地连接、更深度地融合,来实现更广层面的共创共赢。

” 独木不成林 “,一家企业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

以华为供应链为例。

华为有一种光产品 A 模块,客户需求周期为 4 周,供应周期却长达 16 周。但由于波长不同,A 模块种类多达 120 种。这导致华为的库存预测模型,在高库存和低库存之间反复横跳。

但通过与合作伙伴建立数据协同,华为很快把预测类型从 120 种降到 4 种,复杂度指数级下降,达成了存货成本和供货周期的最优解。

从这个角度看,即便强悍如华为,也不可能仅凭一己之力解决所有数字化难题。但在更大的生态圈中,在和更多合作伙伴连接和服务的过程中,反而能更好地成就自己。

数字化转型,不但是原有业务与模式的数字化,而且还可以做到原来做不到的事:构建一个能彼此依存、互相成就、和谐共生的生态圈,通过合纵连横,编织立体化平台,创造出传统模式下做不到的新的生态价值。

生态伙伴需要华为,华为同样需要生态伙伴。

聚合生态力量的华为 “828 B2B 企业节 ” 应运而生。

2023 年 2 月 27 日,国务院发布重磅文件《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指出:

” 支持数字企业发展壮大,健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工作机制。”

这充分说明,数字化绝非大企业专属,万千中小企业享受数字化红利的时代正在来临。

以往,大企业转型都踩坑不断,中小企业只能如履薄冰。毕竟,大企业还请得起 CTO、CIO 等人才,中小企业缺人才、缺技术、缺规划,面对数字化只能望洋兴叹。

2023 年 8 月 28 日,华为云联合上万家生态伙伴共同发起的“828 B2B 企业节 “(以下简称 “828”)正式迎来第二届,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大的企业应用汇聚平台——企业应用一站购。

▲第二届 “828 B2B 企业节 ” 活动现场

这个大台一搭起,华为不但会将积攒多年的转型 ” 功力 ” 融合进去,还准备要唱好六出 ” 大戏 “,即:

商机对接、优品优惠、技术联创、专业赋能、人才培养、品牌提升。

这台 ” 大戏 ” 怎么唱?其实,就是要跟生态伙伴一起 ” 大合唱 “。

以华为的战略合作伙伴、”828″ 的联办单位用友为例。

多年来,华为与用友双向赋能,在众多领域有深度合作。去年 “828” 上,用友推出的 U9 cloud,就是以华为云为数字底座,专门面向离散制造 ” 专精特新 ” 的中小企业打造的一款联合解决方案。

在这里,华为充分发挥 ICT 基础设施上的优势,甘心做智能世界 ” 黑土地 “;而用友搭建起 U9 cloud 这座 ” 摩天大厦 “,让 ” 专精特新 ” 中小企业纷纷入驻,找到了更专业、更贴合的场景化应用。

于是,选用 U9 cloud 的企业,全部融入了用友、华为的朋友圈,成为了共同的生态伙伴。

这不过是一个缩影。

本届 “828”,华为将汇聚上万家伙伴,发起 1000 场线上线下活动,激荡起更多的商机,实现更广的连接。

此外,华为还联合生态伙伴,聚焦制造、零售、教育、医疗、政务、金融等 10 大重点行业,上云必选、企业初创、企业通用、工业制造、人工智能等十大热门场景,提供 1 万多款产品。

这其中,有专注于作业管理、安全管理和项目管理的现场服务管理云工具 ” 工单宝 “;有基于创新 AI+ 智能 IVR 的 “CEC 全渠道智能客服 “,以及 “CEC 云客服机器人 “;有可为企业提供移动报销、预算管理、发票管理等一站式解决方案的 ” 合思费控 “(原易快报);

有致力于为企业提供数字化 OKR 目标管理解决方案的 ” 叮当 OKR”;以及立足中国卖家,可为外贸工厂、独立站卖家、品牌卖家等提供集成建站、营销运营、数据分析等服务的 ” 华为云跨境电商平台 ” ……

全面覆盖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多样化需求。

最大的看点,还在于更懂数字化痛点的华为,将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系列专业赋能。

比如数字化诊断咨询,直接给中小企业 ” 号脉 “,技术、方案、设计都是现成的;还有上百场技术交流,联创解决方案和技术经验培训安排得妥妥贴贴。

这意味着,华为踩过的坑、行业踩过的坑,甚至大企业踩过的坑,中小企业统统不用踩了。”828″ 主打的,就是个一站式、全方位服务。

这些服务,管用吗?我们看一下首届 “828 效应 “。

去年 “828” 试了下水,结果 ” 一呼百应 “。

企业对云服务与硬件结合产品及解决方案的需求量,同比增 27 倍;企业对大数据 BI 服务需求量,同比增 14.3 倍;企业对工业互联网产品的需求量,同比增 34 倍;企业对企业协同服务需求量,同比增 25.7 倍……

显然,需求是迫切的,效果是显著的。

它的未来怎样,今天的人们并不好预测。”828″ 的初心,是希望把 “828” 打造成一个 ” 提升企业数字化能力、助力企业稳健快速成长 ” 的重要平台。

而业界始终有一种观点:只要华为认准了一件事,就一定会把它做到极致。

20 年多前,任正非豪掷 40 亿,才刚刚够上了数字化转型的门槛。

20 年多后,华为把这个门槛,降到 ” 拎包可转 ” 的地步——将自己用 20 多年实践,数百亿投入沉淀出来的经验和教训变成解决方案和工具,以普遍不到两年的时间,惠及到千行百业的更多企业,让他们像华为一样去利用数字化获得成功,甚至比华为更成功。

THE   END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衷心感谢您订阅《华商韬略》,为了便于您及时收到我们的最新推送,敬请星标华商韬略公众号,感谢支持,期待长久伴您同行。

华商韬略出品

主编:毕亚军   责编:周怡

美编:宋晓昱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图虫创意、东方 IC,未能核实版权归属的,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华商韬略旗下公众号,欢迎关注

投稿、约稿、商务合作及建议

敬请联系:010-65580525

zy@hsmrt.com   周总监

◆◆◆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特色成长计划】

签约账号【华商韬略】原创内容

◆◆◆

点赞” 是喜欢,” 在看分享 ” 是真爱

Avatar photo

作者 UU 13723417500

友情提示:现在网络诈骗很多,做跨境电商小心被骗。此号发布内容皆为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无意冒犯,如有侵权请联系13723417500删除!

声明本文由该作者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发表回复

服务平台
跨境人脉通
选品平台
U选Market
展会&沙龙
群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