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问方块字的优势在哪里,我想说:当外国的同学们还在努力背诵元素周期表里哪些元素是金属元素的时候,我真正感受到了汉字的伟大。

漢字讓中國人根深蒂固的大一統思想,成就綿延不絕的文化傳承。
相反的,拼音因各地口音不同逐漸變成不同語言與民族,很難凝聚成統一文明體系。
所以從歐洲人觀點來看,中國能保持長期統一不分裂,簡直是奇蹟
——(突然发现确实每个中国人都自配繁体简体转换器)
汉字是压缩文件,文言文是文件包,大白话是解压过的文件包!就这解压后的一句话也可以再解压!不同人在不同情况下看到和听到同一句话能解压出不同的文件!精炼是追求,注水是需求!一个成语四个字就跟你解压了一个10kb的压缩包,出来个500M的文件一样!
据说联合国起草什么文件发给各个国家,中文的材料绝对是最薄的那本,可以说明同样的内容汉字所包含的信息量是其他文字所不能及的。
因为汉字毕竟是我们老祖宗经过几千年的沉淀留下的精粹。你现在能看懂2000年前的古书,能跨时空与古人们的思想对话,这事儿还不够浪漫吗!

很多人都觉得翻译过来的西方诗词写的好美,如果看过原本,你会真心的觉得这个译者才是真大佬。
比如:我一直以为“凛冬将至”英文原文是很酷的一句话直到“winter is coming(冬天来了)”
我个人认为汉字具有别的文字所没有的美丽优雅和深奥的意蕴,就比如那句“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中文读起来真的美极了,然后英文: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s“好直白…我个人第一次看原文的时候真的挺失望的。

忘了什么时候看过一篇文章有说到,汉字高级的地方在于面对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衍生出来的很多新事物,其他文字应对的方法是生成一个全新的文字,而汉字只需要择选几个字组合起来即可。
例如:新冠肺炎这个新事物,英语需要创造一个新字词——Covid-19。原因是每个汉字都是有各自的意思的,可以通过文字的意思直接描述新事物,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作为现代人可以看懂古人的文章。
英文因为每出现个新事物,就要使用一个新词,
所以,这几百年日新月异的让现在的人去看莎士比亚时期的作品,你会疑惑,这特么写的嘛玩意儿,看不懂…
但汉字,就算穿越了5000年,我们依然能看懂!

前几天去河南博物院,里面有很多展品,其中武则天金牌上就刻了一行我完全能看懂的,几乎是“简体字”的文字,当时感觉超级神奇啊,很难形容,就是武则天和我也可以对话的感觉。
是的,现行简体字不是拍脑袋想出来而是经过多方规范化和论证的。所以有一个很神奇的点就是你只要学了简体或者繁体两者之一,除了一些特殊的字,一般而言即使不会写也能辨认出它的简体版或者繁体版。汉字自古就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变化的,根据需要有简化但也有具体化甚至同一字分化,一成不变的是死文字。

我最近半年开始接触国学。《论语》是2500年前的,《易经》和《诗经》是3000年前的。我之前除了学校的课文,从没有主动接触过古文。但只要用些功夫,还是可以读懂文字中所传达的意思。其实古文没有那么复杂,只是经过了那么久的时间,人们的用字和行文习惯发生了改变。想想看,大部分中国人,经过适当的解释,就可以读懂周文王和孔子的原文,这难道不伟大吗?
突然想到,如果传承和不传承一样是活下去,那么不去记住自己的祖辈来自何方,不去记住自己的家乡和语言,不去记住自己的国家和文字,那我又是什么呢,随波逐流,什么都可以无所谓的浮萍吗?我想不出意义,但是我想,人是有感情的,我感激我的父母和帮助我的人,热爱家乡和国家,热爱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没有为什么,就是热爱,如果没有热爱,当年抗日战争为什么不投降,做什么人都可以何必做中国人呢

汉字的绝对优势在于辨识度,比如日语里的“クリニック”和“クリーニング”在大街上很多,一个是诊所一个是洗衣房,当你瞟一眼的时候他们带给你的特征非常相像,所以你得多看两眼才知道是啥。
因为日本假名无法直接表达含义,所以当很多词之间所用的假名相似的时候,他们之间的辨识度就低了。
让人费解的是,日语明明有“洗濯”这种词,但人家就觉得cleaning高级哈哈哈哈…
其实不难理解,就是思想观念的问题,觉得夹杂一个不常用的词汇觉得更好,母语和非母语给不同人观念的体会的程度不一样。就像世界各国土嗨歌,不是母语的理解程度反而更嗨感觉不到尴尬。俄罗斯的“他是龙”电影和我国的青春疼痛文学都让本国人尴尬到脚指头抠出芭比梦想豪宅了,对面的人反而感觉良好。
犹记得知乎上几年前的一个故事。作者去法国留学,先在一个小城市上的语言班,同班的有白袍子,也有几个越南的。周末时候大家一起去玩,小地方上的博物馆有件文物。馆长热情的说是来自中国的宝贵文物,想让几个中国人翻译一下什么意思。几个人忙活一通翻译出来,就是个县衙里的裁判文书,就是那个年号绍治,不知道是谁的。回去一查才知道是越南的年号。而那天下午,在他们忙着翻译的时候,几个越南同学悠哉悠哉地四处闲逛,浑然不知道那件文物就是自己家的东西
南朝鲜就闹出过不少这类笑话,比如把“时间”写成了韩语里同音的“尸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