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各大海淘平台的日子似乎都不好过。
7月,垂直类母婴进口电商平台蜜芽APP官宣停服下架;8月,寺库深陷“跑路”疑云,负面新闻缠身;9月,洋码头被爆出“人去楼空”、拖欠货款等负面新闻;被阿里并购的考拉海购也逐渐被边缘化,甚至未能出现在阿里最新发布的财报中……
而如今,背靠顺丰的丰趣海淘似乎也要倒在这场跨境电商的“寒冬”了。
丰趣海淘被申请破产
天眼查信息显示,“丰趣海淘”的关联公司上海牵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近日新增了两则破产重整信息。一则是11月14日由自然人李某申请,第二则是11月23日由浙江妮素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经办法院均为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
公开资料显示,“丰趣海淘”原名“顺丰海淘”,2015年1月成立,2015年10月更名。大股东深圳市顺丰投资有限公司持股48.93%,法定代表人兼董事长任晓煜直接和间接持股18.29%。
丰趣海淘成立之初背靠顺丰,在物流和供应链上占得很大优势。它舍弃了当时风靡的买手制而选择了完全自营,通过特卖与商城相结合的模式,直接在海外进行统一采购,通过海外直发缩短了商品到达用户手里的时间。
另外,在进关方式上,基于顺丰的品牌,丰趣海淘的产品都走电子清关。在清关效能上,比起传统的物流公司或者是转运公司效能高了很多。
为了打响品牌知名度,2018年丰趣海淘在重庆最大商圈解放碑开了第一家线下店,店内集合了海外买手精挑细选的商品,消费者可以现场买走,也可选择海外直邮到家。2019年丰趣海淘成立了“抖音网红跨境联盟”,相当于自己出货让网红帮忙卖货。
但因缺乏电商基因、没有品控经验,假货、售后等口碑问题一直伴随着丰趣海淘。在黑猫投诉、电诉宝等网络消费投诉平台上,对于丰趣海淘的投诉多集中在不退款、不发货等问题上。
除此之外,丰趣海淘还深陷债务纠纷。风险信息显示,2019年以来该公司存在多个失信被执行人、限制消费令、终本案件信息等,所涉及的被执行总金额高达2475万元。
沉寂下来的丰趣海淘已经很长时间未被大众关注,如今却因“破产重整”再次回到大众视野,不免让人唏嘘不已。更让人遗憾的是,它的倒下,似乎也未能溅起太大的水花。
顺丰难圆电商梦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顺丰是一家“快而贵”的快递公司。然而作为电商基础设施的快递公司,总免不了做电商梦,顺丰也不例外。但是,如果用一句话形容顺丰做电商,“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可谓是再贴切不过了。
早在2010年顺丰就推出了“顺丰e商圈”,早期卖月饼、礼品卡,后来转售有机蔬菜食品,为了配合这一平台,顺丰还推出了配套支付工具顺丰宝。2012年,顺丰上线高端电商平台“尊礼会”,主要为中高端商务人士提供专业礼品服务。
不过,和大部分传统企业做电商一样,这两个项目最终都以经营失败而告终。
但顺丰并没有放弃,而是更换思路,依靠自身快递速度和质量优势,推出了主打生鲜品类的“顺丰优选”、“年丰大当家”、“年丰小当家”等生鲜平台。
作为顺丰“不能失败的项目”,顺丰优选也曾取得过不错的成绩,常温商品配送覆盖全国,生鲜商品也覆盖了全国200多个城市。但开始铺设线下店后,其发展开始走下坡路,在2019年迎来了关店潮,目前仅余深圳和北京的部分门店。
“年丰大当家”、“年丰小当家”这两个平台虽然还在运营,但是声量很小,难以跟主流平台相提并论。尤其是随着曾经的行业双雄“每日优鲜”、“叮咚买菜”深陷困局,顺丰做生鲜电商的难度又增加了一分。
除此之外,顺丰还布局过无人货架“丰衣足食”以及售卖米面油粮、新鲜水果等商品的社区团购小程序“丰伙台”。前者虽存续至今但早已处于亏损状态,而后者只存在了不足两个月便无疾而终。
从传统电商到生鲜电商再到跨境电商,从纯线上到线上线下相结合,顺丰虽然赶上了许多电商零售行业的风口,但是十多年来,磕磕绊绊地突围,兜兜转转地尝试,这些业务最终要么失败消失,要么没有“做大做强”,顺丰电商始终未见起色。
虽然王卫至今没有放弃电商梦,但顺丰过往的经历似乎说明了一点:快递公司也许真的做不成电商。
易师兄有话说
其实,不只顺丰,快递企业跨界电商零售,近年来越来越多见,韵达、中通、百世、邮政都曾亲自下场。但是,从目前来看,虽然电商平台可以拥有自营物流,但如果从物流的角度反向打开电商,似乎还是很困难的。
不过,作为国内快递市值、营收第一的巨无霸,顺丰虽然很难在电商行业站稳脚跟,但在物流上却始终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尤其是在当下的大环境下,顺丰与其想“广撒网,多捞鱼”,不如“择优而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