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究起来,中国的古代诗歌有两大源头,一曰《诗经》,一曰《楚辞》。如果说,《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那么,《诗经》就是现实主义文学中的绝品:其音韵九转千回,其文辞优美典雅,泛黄的书页之间,仿佛浮跃起腾腾云气,又仿佛携带着陈年老酒的醇厚香气,令人不忍释卷。比起唐诗宋词,或许你会觉得《诗经》离我们很远。但往往越古老,越美好,因为《诗经》所记录的内容,是最质朴、最率真、最贴近中国人细腻内心的。

可以说,一部《诗经》,既承载着古人日常的欢喜和忧伤,也是一首写给现代人的生活情诗。阳春三月,少年思春,我心爱的姑娘,你在哪里等我呢?《诗经》里说:“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时维九月,秋意阑珊,美丽的姑娘啊,你到哪里去了呢?《诗经》里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少男少女,青春慕艾,该怎样向心仪的人儿表白心迹?《诗经》里说:“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陷于热恋不可自拔的年轻人,每天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诗经》里说:“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这就是《诗经》,一字一词多诗意,一草一木总关情!不过,《诗经》成书的年代毕竟有些久远,其中的文字也略显晦涩,如果家长想让孩子阅读《诗经》,爱上《诗经》,光靠死记硬背,并不是一个好办法。只有把枯燥的诗句变成有趣的故事,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段段吸引人的故事,才能让孩子发自内心地爱上《诗经》。正如儿童教育专家方笑一所言:“背诗是一个相对枯燥的任务,如果无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很容易让他们望而生畏。而喜欢听故事,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如果能结合故事来背诗,不仅能加深孩子对诗词的兴趣,还能加深他们对诗词的理解。”

由中央美术学院导师、伦敦艺术大学&美术学院双硕士李礼老师编著的《原来你是这样的诗经》一书,不仅有着极具美感的内页配色,而且把晦涩难懂的诗经原文,用简单美好的故事进行再创作,既有新意,又浅显易懂,能让孩子沉浸其中,充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可以说是一套非常适合孩子学习《诗经》的入门启蒙读物了。这套书从《诗经》的三百余篇作品中,选取了七篇最具代表性的诗歌,分别是《葛覃》《关雎》《凯风》《七月》《桃夭》《兔罝》《螽斯》,并将这些浪漫而美好的诗歌,改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

就拿脍炙人口的《关雎》来说吧,这首诗的原文是这样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不难看出,这首诗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而在李礼的笔下,《关雎》变成了《小渔夫娶亲》的故事:
渔夫一家养了两只鱼鹰,在青山绿水间靠捕鱼为生。他的儿子耳濡目染,在大自然的熏陶中快乐地成长。他热爱昆虫,羡慕父母的恩爱,也期待自己的缘分。直到有一天,他遇见了在河边采荇菜的美丽姑娘……

再如那首《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在这套书中,这首诗却变成了《小土豆找伴儿》,一个关于收获幸福快乐的故事:在桃花盛开的春天里,有一枚不起眼的小土豆,他想要去周游世界。他发现毛栗子、小粉茄都有自己的伴侣,他也想寻找自己的另一半。他被玉米妈妈、猕猴桃小妹拒绝,也受到洋葱大婶、蘑菇叔叔鼓励,他意识到找到和自己志趣相投的伴侣并不容易,于是他踏上了旅程……

总而言之,这套《原来你是这样的诗经》最大的特点,就是用原创故事表达诗篇最内核的思想,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去诠释,帮助他们理解,从而产生兴趣。让孩子们精彩的故事中,感受先人们的趣闻轶事;从经典诗词里,积攒受用一生的智慧宝库。关于故乡、关于家庭、关于勤劳、关于幸福、关于感恩、关于本分、关于生存,七首诗歌,七个故事,七个主题,七本绘本,这套《原来你是这样的诗经》将让孩子们懂得,原来《诗经》不只是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