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998法治大讲堂 ,作者998法治大讲堂
998法治大讲堂.
节目互动,节目预告,节目福利统统都在这
因钢材市场上货源紧缺,面对不送货就违约的风险,供应商动起了假冒商标的“歪脑筋”。最终这种投机取巧的行为给公司6人都带来了牢狱之灾……
↑点击音频收听完整故事↑
2019年1月,A公司与B公司签订《2019年度钢材采购合同》,约定A公司为B公司在某建筑项目中独家供应建筑用钢材,并约定建筑用钢材应为包含C公司在内的6家大型国内钢厂的产品。
2019年10月,因合同约定品牌钢材在市场上货源紧缺,建筑项目工期紧张,面对不送货就违约的风险,A公司开始动起了“歪脑筋”。
A公司采购员高某:咋办,工期快到了,C公司的钢材又那么紧缺,而且大钢厂和小钢厂之间,每吨可有七八十元的差价,我们可不能傻等,要不“偷梁换柱”,贴个相同的标?
A公司实际控制人孙某某:好,就这么办。
在利益的驱使下,在未经商标所有权人C公司许可的情况下,经A公司采购员高某提议,公司实际控制人孙某某许可,公司业务总经理林某、公司业务副总经理陈某某配合实施,由物流公司员工周某某在运输过程中帮助更换假冒注册商标,物流公司员工董某帮助伪造质量证明书,于是,A公司在螺纹钢、盘螺、盘圆钢筋等合同约定的供应商品上使用了与C公司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
2019年11月13号,B公司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其中一件盘螺钢筋所悬挂的钢筋铭牌不在合同约定的6种品牌之内。
在对现场清查封存的过程中,B公司又发现了数件钢筋非合同约定品牌,项目现场仅有10件钢筋悬挂有C公司铭牌,其余产品无任何铭牌。B公司立即联系了C公司质检部人员,将现场钢筋上的标识、钢筋上悬挂的铭牌以照片形式发送给对方鉴定。经C公司质检部人员认定,现场所有钢筋上的标识均为非C公司生产的产品标识,同时,照片中的铭牌也为假冒C公司的铭牌。2019年11月,公安机关在B公司建筑项目场内,扣押A公司销售的假冒注册商标的钢材总重量200.58吨。
案发后,公司业务总经理林某仍然辩称,所提供的的刚才达到国家标准,就是合格的产品,不能算违法犯罪。
那么真的如林某所言,只要提供的是合格的产品,就不构成犯罪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依据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1年1月4日,锦江区人民检察院对孙某某、高某、林某等6人以假冒注册商标罪提起公诉。同时,针对B公司在管理、监管方面存在的施工场地工作人员仅对进场货物质量进行检验,而对冒用他厂品牌的行为却予以放任的问题,锦江区人民检察院向B公司制发《检察建议书》,从强化公司内部员工管理、完善进场检验环节、规范公司内部账目审计等方面向B公司提出检察建议。
2022年6月17日,孙某某、高某、林某等6名被告人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分别被判处三年一个月至一年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文中人物、单位均系化名】
↑滑动查看完整故事↑
解读嘉宾
成都市锦江区人民检察院 副检察长 钟燕玲
成都市锦江区人民检察院 检察官助理 王彬彬
Q
本案系建筑工程领域供货商买假用假的案件,本案中有哪些违法情形?
A:首先,依据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A公司在履行合同义务时,提供了不符合合同约定的钢材,构成合同违约,应当对实际使用钢材的B公司承担违约责任。其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孙某某、高某、林某等6名被告人在未经知识产权权利人许可的情况下,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了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侵犯了其商标权,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Q
侵犯他人商标权会导致什么后果?
A:针对侵犯他人商标权的行为,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一是权利人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方法要求侵权人承担停止生产、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二是通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侵权人进行行政处罚;最后,如果案件情节严重,企业和相关责任人还可能被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Q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合法使用他人注册商标?
A:根据我国《商标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商标注册人可以通过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许可人应当监督被许可人使用其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被许可人应当保证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
经许可使用他人注册商标的,必须在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上标明被许可人的名称和商品产地。
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的,许可人应当将其商标使用许可报商标局备案,由商标局公告。商标使用许可未经备案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Q
以假冒注册商标为例,企业应当如何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A:企业和个人在市场经营过程中,应当诚信经营,遵守契约精神,牢固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培育创新自主自有的品牌。商户在进货和销售品牌产品时,要注重防范和规避经营风险,尽到合理审查义务,明确产品的资质、授权和相关认证,从正规渠道进行采购。
原标题:《钢材也有“A货”?假冒商标=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