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和情感需求处于空白时,网络就成为老人的一个逃逸空间,而“霸总”文的新奇刺激,能给老人带来新的认知,帮他们消解孤独,也慢慢接受社会身份的变化。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老年人为什么沉迷霸总小说。

(IC photo / 图)
网络上,不少年轻人陷入对父母痴迷网文的担忧,“父母沉迷看网络小说怎么办”的话题,在微博上引发广泛热议,阅读量已经突破2亿次。
有媒体走访调查发现,“在所有的老年受访者中,超五成受访者表示会读网文,其中超八成为女性”。年轻人担心老人沉迷网络小说会影响身体健康,甚至有人提议:应效仿青少年保护模式,设置“老年防沉迷模式”。
老年人为何沉迷于“霸总”文?年轻人该为此担忧吗?

“霸总”文勾住老人
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在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群体中,50周岁及以上的人群占比已经达23.2%。亦有资料统计了“银发一族钟爱什么类型的网文”,结果显示,老人们最为偏爱的是都市言情,随后分别是校园恋爱、武侠仙侠、悬疑推理。
换言之,在诸多类型的网文里,老人们更喜欢“霸总”文。
这或许有些超出一些人的认知:老人竟然会爱看“霸总”文?细究起来,它竟然不让人意外,与老人的生理特点、心理处境息息相关。
从生理上看,当个体进入老年期,生理、智力和思维全方位衰退,可以明确感受到衰老正在降临。不同于年轻人眼里的死亡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对于很多老人来说,死亡非常切近,老人多多少少存在着对死亡的恐惧。
这时,很多老人是乐意去接受一些年轻的、新鲜的、充满活力的人与事物,从中感受生命的生机与活力,感受生如夏花之绚烂,从而减少对死亡的焦虑。
“霸总”文中的帅哥靓女、激情热恋,为老人编织了多彩的玛丽苏幻梦,老人从中体验年轻人恋爱的多彩与趣味;相较于恋爱本身,那种“恋爱大过天”的青春气息或许才是更吸引他们的。
从心理层面看,随着年岁渐长,很多老人逐渐退出社会生产领域,回归家庭生活。在这一历程中,很多老人可能会经历个体社会声望降低、社会角色边缘化的落差,自我认同弱化、心态变得脆弱,面对社会角色的转变有些无所适从。
子女本该在这个时候更多陪伴老人,但很多年轻人要么忙于工作、要么与父母分住两地,疏于关注父母心态。
当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和情感需求处于空白时,自然会求助于外界的资源帮助。
网络就成为老人的一个逃逸空间,老人可以通过短视频、直播、社交软件等获得与人联结的归属感;而“霸总”文的新奇刺激,也能给老人带来新的认知,帮他们打发时间、消解孤独,也慢慢接受社会身份的变化。

(IC photo / 图)

“老人沉迷网络”似是而非
从此前老人沉迷短视频,到这一次的老人沉迷“霸总”文,都在渲染一种基调,即中国很多老人沉迷于网文,情况相当紧急,以至于还有人提出要像青少年的防沉迷游戏模式,给老年人设置防沉迷模式。
“老人沉迷网络”,真是如此吗?并不是。一方面,老年人的上网比例还比较低。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的报告,我国5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为25.8%,与之相对的是该年龄层占总人口比例超过35%,这恰恰说明了老人的触网比例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还有10%左右的老人没有接触过网络。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时不时在社会新闻中看到,有的老人不会使用健康宝、不会预约挂号、不懂得使用移动支付……
另一方面,那些会上网、爱上网的老人,他们的上网时间也远没年轻人想象中的那么多,所谓的“沉迷”更多只是年轻人以己度人的“猜测”。
比如年轻人以前沉迷“霸总”文,不眠不休地看,发现父母在读“霸总”文,就想当然也认为父母很沉迷。
不久前,复旦大学课题组主办的《中老年人用网情况及网络素养调研报告》显示,40.7%受访中老年人每天上网时间小于2小时,28.4%每天上网2-3小时,17.1%每天上网3-5小时,仅有13.8%每天上网超过5小时。
而此前广泛认为中老年人沉迷短视频,报告则澄清,近四分之三的受访者(73.1%)每天使用短视频不超过2小时,且极少存在熬夜使用短视频的情况。
当前社会关于中老年人用网话题的讨论多围绕使用时长展开,且往往带有“中老年人容易沉迷”的悲观情绪,复旦报告则纠正了关于“中老年人容易沉迷网络”的误判。
可见,有人提议给老人设置所谓的“防沉迷模式”,反而是对老人的一种不尊重。不管怎么说,老人是成年人,他们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老人爱看网文,总比沉迷保健品养生强吧?
何况,当前中国的老人不是上网比例太高,不是看“霸总”文的人太多,而是仍有很大一部分老人被排除在数字生活之外。

(IC photo / 图)

帮老人过好数字生活
“霸总”勾住老年人背后的真问题是,如何帮老年人过好数字生活。
首先,得让更多老人“过上”数字生活,不要堵塞老年人“触网”的路径,而是要让他们“触网”的路径更为便捷。
同时,这也是国家很重视的问题,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要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工信部也明确了帮助老年人更好应用智能技术的一系列措施。
比如让各种互联网产品更加“适老化”。现在很多主流手机具备“老年模式”“长辈模式”,提供大字体大音量播放以及远程协助等服务,方便子女远程教老年人使用手机。很多APP都有了老人版,界面简单、字体很大、操作简单。
在此基础上,要帮老人“过好”数字生活,提升老人的媒介素养。
尽管沉迷网络的老人数量不多,确实也有一部分老人沉迷于网络,这会对老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好的影响。诸如长时间地低头看手机,不良的姿势容易诱发颈椎病与肩周炎;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不仅影响老人视力,而且还会增加眼病发生率……
这时,既要动之以理,让老人明白个中是非对错;也要动之以情,明白很多老人沉迷网络,不仅仅是因为网络的世界太有趣,也有可能是老年生活太无聊,子女缺乏对老人的关心、沟通与陪伴。这提醒的是,为人子女应该更多关心并满足老人的情感需求。
总而言之,老人爱看“霸总”文,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没必要大惊小怪,也不必杞人忧天。与其瞎担心,或者粗暴地禁止,不如欢迎老人进入数字生活,多跟老人聊聊心得体会,多多帮助引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