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物流企业有多少种死法?今天我们挑3个讲讲
来源 | 运联智库(ID:tucmedia)
作者 | 曹莉
编辑 | 小L
最近,网传山东宇佳物流园区发生大火,引起圈内人士广泛讨论。
后经证实,该消息为一些自媒体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造的谣。虽然实际情况确实是在丁泰鲁、新徐项目片区内发生的火情,但与宇佳物流无关。
山东宇佳董事长李兴保在其朋友圈写道:“昨夜的一场大火,烧出了物流的小散乱差!有好多人在抖音上发布,说是宇佳物流着火,(事实是)宇佳物流搬迁后,其他的物流公司搭建的移动推拉大棚着火了。谢谢关心宇佳物流,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这里有真切的关心,宇佳物流表示感谢,也有部分居心叵测的谣言,我们也只能一笑而过!”
(山东宇佳董事长李兴保朋友圈截图,来源:运联智库)
从宇佳物流第一时间站出来予以澄清可以看出,一方面,这种不实信息一定程度上会给被造谣企业的正常运营带来影响;
另一方面,行业内物流园区着火的案例时有发生,而火灾带来的影响几乎是致命的。它足以倾覆一家物流公司,自身损失惨重之余,还要拿出大量资金进行赔偿,到最后很容易就被拖死。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复杂时代,企业的生死存亡有时就在一瞬间。
成功的企业总有规律可循,失败的企业各有各的不幸。他们或因模式问题,或因违背企业成长的基本规律,或因盲目扩张,或受不可控的大环境影响等等,死法多种多样;但其中的大多数,是企业经营问题导致灭亡。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那些典型的案例。
“黑天鹅事件”,压倒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商业世界,永远避免不了“黑天鹅事件”。而像新冠疫情这样的“黑天鹅事件”还是非常罕见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给全社会各行各业带来的影响,甚至超过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
三年疫情冲击下,不少物流企业倒闭、转业。据企查查披露的数据显示,这三年里,有近80万家物流相关企业吊销或注销。
2020年,国内物流企业注销、吊销了26.4万家。2021年,这一数据为30.4万家。2022年1-11月,国内有21.9万家物流相关企业吊销或注销。
除了疫情这种罕见的“黑天鹅”之外,火灾、暴风雨、雪灾等更为常见的不可抗力因素,也会给企业经营带来致命打击。
2021年7月,河南省暴雨肆虐,交通中断、物流基础设施损毁,部分地区城市配送、干线运输、中转分拨等物流活动都陷入停滞状态。快递行业大受影响,很多货物、车辆设施等都在这场暴雨中丢失或损毁。有报道显示,当地邮政快递业快递及货运物流业有1610处生产场所受损不能正常营业,快件积压超470万票,快件受损8.87万件。
2022年6月,广东清远市受强降雨影响,全市多处邮政、快递网点出现严重水浸情况,超百名快递员被洪水围困,快件延误总共超29万件。
2023年3月,河南郑州突降暴雪,郑州郭店镇五里口的一个物流园多个仓库棚体瞬间倒塌,预计塌了近6000平方米,现场部分车辆以及货物被砸,损失惨重。
大家总喜欢将企业经营不善归咎于外部环境,但仔细想想,仅仅是因为遭遇了“黑天鹅事件”这么简单吗?
比如,上述列举的事件中,有一批企业死去,但有更多的企业活着。因此,在笔者看来,外部因素仅仅是压死骆驼的最后那根稻草,企业自身“内功差”才是硬伤。这类问题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或许隐藏不见,一旦外部出现风吹草动,就会成为致命因素。
事实上,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总的来说,这类案例的企业经营问题可以概括为两方面:风险意识不够、内部管理流程不完善或缺失。
首先,风险意识不强。很多时候,企业管理者通常更习惯于将目光和精力集中在眼前即将发生的事情上,而忽视了对于各类风险的防范,包括人、财、物的风险管理。比如火灾,多数是因为缺乏消防安全管理意识。往往,这种风险一旦发生,影响都是巨大的,甚至毁灭性的。
其次,就是内部管理流程的不完善或缺失。企业制定经营规划时,缺乏长远目光,管理上过于偏向于进攻。而这就容易衍生激进情绪,不给自己留后路,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就容易回天乏术。
盲目扩张,管理不足
提到盲目扩张,曾经“中国最大的民营合同物流企业”——远成物流的倒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远成快运成立于1988年,是中国首批物流企业。其专做广东到四川的铁路快运起家,见证了中国物流的发展史,旗下拥有远成物流、远成快运、远成供应链、远成物流城、远成冷链五大业务板块。
一路顺风顺水的远成,成长迅速,创造了无数个“第一”:第一个铁路行包承包人、第一个行邮承包人、第一个提出城际班车的公司、第一个提出公铁联运的公司……
但当时越是风光,越是映照出眼下的萧瑟。
远成对于把企业“做大做强”,疯狂扩展边界的欲望,把自己一步步推向债务深渊。然而,财务危机不过是业务摇摇欲坠的外部征兆。
2010年前后,远成开启了物流主业线条相关或不相关的项目拓展,消耗了大量现金流。如2014年,远成为了提高时效,大肆开展需要大量资金来做支撑的直营网点模式。
2018年上半年,多家银行对其进行高达近10亿元的抽贷断贷之后,远成隐性债务、流动性负债的“黑洞”终于暴露出来。随之,远成为了自救进行转型,并进行人员精简优化;而后又遭到供应商挤兑,还拖欠员工数月工资……企业一步步陷入经营困境。
2019年11月初,远成被申请破产,这一公示写尽它的“捉襟见肘”。为了起死回生,远成四处寻找资金,多方求生自救,但最终没有摆脱全线崩盘,破产清算的命运。
2022年12月5日,远成物流破产资产第一次分配方案公布。
快递业的全峰快递,也是因盲目扩张最终走向破产。什么都买,什么都做,而内部管理能力又不够,导致其陷入资金短缺窘境。
很多企业管理者随着企业规模变大,就盲目进行多元化布局,热衷于捞“快钱”。由此带来的管理跟不上,整合跟不上等问题逐一暴露,最后只能一地鸡毛。
诸如此类的错误战略布局,而引发的企业破产案例并不在少数。
比如,近几年来,物流企业的日子越过越艰难,一些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货源,尽管利润薄到让人心痛,他们也不惜打“价格战”,直到自己倒下;还有一些企业无脑进行模式复制,妄图跨赛道经营,由此消耗大量财力物力,直至关停;更有一些企业,始终固守经营思路,全然不顾外部环境变化,最终难以继续生存下去……
大客户倒下,殃及“池鱼”
如风达,曾经是凡客诚品自建的配送公司。但随着凡客经营不善,如风达也跟着衰落。随后虽经多次转型三方物流,但最后依旧没抵过人去楼空。
安迅物流,从国美电器脱胎而来的自建物流企业,继国美电器接连被爆出问题后,安迅物流饱受连累,拖欠多地承运商账款。
创立于1962年的老牌物流企业Matheson和创立于1955年的老牌物流企业RTI,两家老牌物流企业破产倒闭的原因,不仅是因为成本高昂和竞争加剧,更重要的是对单一客户的过度依赖。
其中,随着RTI最大的单一客户——美国邮政(USPS)决定取消一些路线并取消某些合同,在收入流受限的情况下,该业务无法盈利,这成为公司最终宣布破产的最大因素。
企业经营,不仅要关心营业额和利润,也要时刻关注自身的抗风险能力,重视客户结构中一家独大的潜在风险,及时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适时进行转型与升级。
传统中小合同物流企业身上,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就是,为什么合同物流长不大。其实,最准确的表达是“抵御风险能力差”,一两个核心客户跑单,就可能让一家企业倒下。
同样,这种情况在专线公司身上也尤其常见。夫妻老婆店是大众对于专线公司运营形式最常见的描述,他们通常依赖一两个客户或者只服务于某个厂家而存活,按他们的话说就是“小而美”。
但往往这种业务领域单一,缺少服务多样性客户的能力建设,导致抗风险能力不足。在经济不明朗的情况下,防御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微物流公司极易濒临倒闭,而这种局面在短期内难题扭转甚至直接关停。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客户集中度高,单个客户的销量较大,会造成企业抗风险能力差。如果客户发生风险或变化,可能会对公司销售产生重要不利影响。
总而言之,破产并不会把一家企业钉上耻辱柱,没有一种模式生来就是正确的。不确定的复杂环境下,除了拥抱变化,不断创新,物流企业更要在企业战略、组织和人员上下足功夫,才能跨越发展过程中的陷阱,走向未来。
尽管外部的生存环境差强人意,但依旧还有很多企业还在顽强地坚持着。那些踽踽独行的企业,未来他们又该如何面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