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飞速增长的亚马逊业务,已经成为每季度都能够这家电商巨头贡献数十亿美元的“大收割机”。
亚马逊此前也透露,主要是收入在内的“其他”营收在第一季度同比大增139%,首次超过20亿美元大关。
亚马逊首席财务官布莱恩·奥萨夫斯基表示,亚马逊的既有益于用户,也有利于平台的第三方卖家。能够帮助亚马逊用户更轻松地找到新品牌和产品,同时卖家能够更高效地接触用户。

亚马逊大部分的营收来自于产品搜索页面,允许第三方卖家付费购买“赞助产品”位置。
让第三方卖家又爱又恨的亚马逊站内(CPC)
CPC的存在,让那些刚推出的新品有将握有高权重老产品“拉下马”的可能性,也确实让不少进入亚马逊这个平台时间晚的新卖家快速跻身“大卖”行列。尤其是在今年亚马逊严打“刷单”的大环境下,懂得打,能够将打好显得尤为重要,这决定了你是否能够在平台的这次“大筛选”中存活下来。
第三方卖家在亚马逊上打,简单点说就是花钱向平台买流量,简单点说就是谁花的钱多谁就可能买到好的位,获得的流量就会多(但未必精准)。

想要做好亚马逊,打是必须的,但只是会打还不够,而是要打好。很多人打别说赚钱,能不亏本就已经谢天谢地了。更重要的是,很多人打前都没有做好事先工作——
比如不看自己是否有黄金购物车(没有listing首页没有购物车,那你的就相当于给别的买家引流);
以为排位就是价高者得(其实在亚马逊的系统中,每一条listing都有一个独立的质量分,而衡量质量分的得分因素包含有产品的关键词、产品的信息详情、用户的搜索意向、点击量、转化率等,质量分影响的排位,也影响单次点击产生的费用),所以说,有的卖家说自己明明单次点击出价已经非常高,但搜索结果中却看不到自己的产品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能为了打而打。是个系统工程,有的卖家listing都没优化好就投放了,这会极大程度影响你的转化率。想要做好,产品标题、图片、关键词、产品描述等都要做好,任何一个做不好都会影响最终效果;
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投。投,投入产出比一定要考虑到,利润绝对值高且市场空间大的产品进行投放,带来的转化会好一些。对那些利润极低,市场容量小竞争不激烈销量少偏冷门的产品,就没必要投,本身销量就不多,利润还低,再去投放都没利润了;

关键词不会选。很多人投放就推崇一个“越多越好”,费是关键词也是,不懂得把较冷门的长尾词和偏僻词排除掉,导致带来的用户不够精准,进而影响了转化率;
不懂得分析。投放后,要么出单要么不出单,这样就结束了么?并不是。想要将的效果最大化,带来更多的订单,一定要学会对进行优化分析,要会看报表,进而优化关键词,优化listing。
亚马逊的中,真正得利的还是那些能够将“打好”的卖家,他们用最少的钱买到最精准的流量,获得最好的排名,让自己的产品出现在最精准的买家面前,达成交易。而不会打的卖家就只能给“姐夫”的20亿美元收入贡献力量了:
卖家A:今天烧了50美金,还没出单!被打击了,也许亚马逊真不适合我。
卖家B:今天烧了100美金,就出了11单!昨晚我还熬夜调到12点!!
卖家C:今天烧了200美金,出了20单,要挨骂了!
亚马逊营收首次超过20亿美元,你贡献了多少呢?
(文章来源:黑五电商)
—END—
可能你感兴趣的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