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上旬,一家中国跨境电商申请破产的消息得到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甚至一度登上各大新闻头条。这家跨境电商的倒下为何能引起如此轰动?
该公司曾是“A股跨境电商第一股”—跨境通旗下的全资子公司环球易购。据公开资料显示,环球易购正式成立于2007年,是国内第一批做跨境电商的公司。
在2017年至2018年间,环球易购的年营业额超过100亿人民币;2018年巅峰时期,一年进账215.3亿元,净利润超过6亿元,是彼时跨境电商领域当之无愧的第一霸主。
虽然环球易购是跨境通的子公司,但营业收入却占据了母公司跨境通总营收的90%以上。
那么,这家昔日风光无两的跨境电商巨头,为何会在跨境电商行业爆发的时代突然倒下呢?
在笔者看来,压垮这家跨境电商巨头的稻草主要是,不善经营所导致的巨大商誉和库存。
当年跨境通收购环球易购登陆A股后,被爆发式增长的业绩迷惑,从而走上疯狂并购的道路。
资料显示,2014年之后,跨境通相继收购跨境电商行业消费电子产品领域的领军者帕拓逊,以及坐拥奶粉、保健、美妆等跨境品牌资源的优壹电商。
并购的确为跨境通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令其在2018年迎来巅峰期,甚至一度获得地方国资部门的青睐。
但在同一年,跨境通因为并购产生的商誉高达25.3亿元,库存更是飙升至50.66亿。
庞大的库存规模,令没有完整平台处理体系的跨境通无法消化,现金流少得可怜,因此迅速走上下坡路。
2019年,环球易购又对旺季备货量作出了错误预估,进一步加重了跨境通的库存危机。
一步错步步错的跨境通,在2020年的净亏损超过33亿元。在2021年5月,跨境通更是收到了“退市风险警示”、“其他风险警示”。
随之而来的则是跨境通的人事地震,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监事、审计相继离职。
时至今日,曾经在跨境电商领域呼风唤雨的环球易购,剩下一地鸡毛终于倒下,跟着遭殃的不止是公司员工,还有7.5万股民。
环球易购的破产也并非没有益处,最起码为现阶段仍然采用盲目扩张和野蛮铺货模式的跨境电商敲响了警钟。
码字辛苦,欢迎转发
原创不易,感谢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