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多起因、多态性的女性内分泌系统疾病,以雄激素过多出现的脱发和持续无排卵月经不调为临床主要特征,治疗需要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论治,注重补肾、疏肝、健脾,具体治法包括补肾活血法、补肾化痰法、健脾燥湿法等。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首先要明确患者的多囊症型,临床上多数患者表现的症型有以下四种。
1、肾虚血瘀型
月经稀少、经行后期,甚则闭经,婚久不孕,腰骶酸楚,头晕耳鸣,口干,心烦,便秘,肌肤甲错,多毛,痤疮,舌质黯淡或紫黯,舌边有瘀点、瘀斑,脉弦或弦细涩。
2、肾虚肝郁型
久婚不孕,月经先后无定期,经来腹痛,经行不畅,量少色黯,有小血块或月经先期量少,面色潮红,心烦失眠,口燥咽干,经前乳胀,精神抑郁,烦躁易怒,毛发浓密,痤疮,胸闷便结,舌质黯红,苔薄白,脉弦。
3、脾虚痰湿型
月经后期,量少色淡,或月经稀发,或闭经,久婚不孕,面色晦黯,腰膝酸软,性欲淡漠,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
4、痰瘀互结型
婚久不孕,月经失调,常为先后无定期,经量多少不一,色紫黯夹块,伴经行小腹胀痛拒按,块下痛减,甚者经闭不行,或形体肥胖,或性情抑郁,经前烦躁易怒,善太息,多毛,痤疮,舌黯红舌边有瘀点,脉或弦细。
分证论治
1、肾虚血瘀型
补肾活血,调理冲任。常用方:左归丸《景岳全书》加减。活血化瘀,消癥散结块。
2、肾虚肝郁型
补肾疏肝,理气调经。调肝汤《傅青主女科》加减,功能温肾疏肝,化瘀通经。
3、脾虚痰湿型
温肾健脾,燥湿化痰,理气调经。常用方丹溪治湿痰方《丹溪心法》加味。
痰瘀互结型
补肾化痰,活血祛瘀。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功能温肾散寒,活血化瘀。
在中医古籍中无“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有关称谓,根据其临床表现特征,不仅有生殖障碍而且有代谢异常即:肥胖、闭经、多毛、不孕。相当于古籍中的闭经、不孕、月经后期、月经过少等疾病,散见于调经、求嗣、种子等篇章中,与其有关的病名也就比较多样化,如:肥人闭经、肥人不孕、月事不来、月水不利、月水不通、经崩、无子、绝子、断绪、全不产等。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根本上阻断疾病向前发展的病因,某种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使患者尽早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并受孕。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核心。为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是使体内水液代谢紊乱而引起痰浊壅盛所致生殖功能障碍的根本原因。其中以肾虚肝郁、脾肾阳虚、痰瘀互结的理论多见。
温肾健脾凡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者,可导致月经后期、闭经等,治宜温补肾阳,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若肾阳虚衰不能温煦脾土,致脾失健运,气血生化无源,可导致闭经;阳虚不能化水致湿聚痰凝,阻滞冲任,也可致闭经。
故温内寒主要指温脾肾之阳。调气开郁,惊恐伤胆及肾,亦或十之三、四。肝脾主血,肺主气,肾主水,一有郁结,则诸经受伤。
始起,或先或后,或多或少,久则闭绝不行。
治法以调气开郁为主,宜用乌药散。
总之,方法包括补肾化痰法;补肾活血法;清肝补肾法;益肾化瘀祛痰;益肾健脾养血通利法等
对于多囊治疗的中药周期:补肾-活血化瘀-补肾-活血调经,顺序周期性选方用药,仿照月经周期进行治疗。配合饮食运动调整,合理使用药物泡脚和梳脚心的足部反射区按摩治疗等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