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顺市多措并举构建“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格局。2022年全市知识产权保护和质押融资工作成效显著,其中,全市知识产权融资项目32件,排名全省第一;融资金额3.37亿元,排名全省第三。
一是严厉打击涉知识产权违法犯罪。全市公安机关以“昆仑”专项行动为依托,2022年破获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刑事案件18起,打掉犯罪团伙16个,收缴各类制售假冒茅台酒及其他名优白酒2600余瓶,涉案金额1900余万元。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执法“铁拳”行动、代理行业“蓝天”专项整治行动等,2022年办理知识产权案件68件。开展“护苗开学季”“版权执法”“双随机检查”等专项检查,2022年共出动执法人员758人(次),检查经营单位710家(次),立案查处侵权盗版案件5起。
二是强化知识产权检察保护。全市检察机关统筹抓好知识产权刑事、民事以及行政检察。2022年,对假冒注册商标罪提起公诉1件5人;对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批准逮捕1件1人,提起公诉3件6人。提起涉及侵害名酒知识产权的假酒案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3件。
三是提高知识产权类案件审判质效。安顺市设立知识产权刑事案件专门审判庭,出台《关于知识产权刑事案件专门审判庭开展相关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优化庭审程序、提高审判效率。2022年,全市法院共审理判决知识产权案件33件49人,审结率达100%。
四是加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设立安顺市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和安顺市版权纠纷调解中心,推动维权援助服务体系向基层延伸。市场监管部门与市法院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机制,与市检察院出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工作衔接机制》,形成保护合力,加强跨区域跨部门保护协作。目前,全市共有纠纷调解机构21个。
五是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出台《安顺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方案》等文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基于企业的专利权、商标专用权等无形资产打包组合提供融资,搭建“政府+银行+中介+企业”的“四位一体”平台,拓宽企业融资渠道。2022年,全市知识产权融资项目32件,排名全省第一;融资金额3.37亿元,排名全省第三。全市10户企业获得省级资助50.37万元,分别占全省的55.72%和52.63%。(安顺市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