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 9 月 23rd, 2025

转自:团结报

  本报芜湖讯 流经皖中大地的长江干流,长416公里,亦称“八百里皖江”。扎实做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一直牵动安徽省芜湖市民革党员的心。民革安徽省芜湖市委会在开展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基础上,于2023年初上报了题为《关于完善安徽省长江生态环境修复费用管理与使用机制的建议》。该社情民意引起中共安徽省委统战部高度重视,及时转送省有关部门办理,目前安徽省和长江流经的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五个地级市有关部门正在协同办理。

  据了解,2021年,安徽省和芜湖市分别出台了《安徽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芜湖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这些管理办法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谁收取、谁使用、如何监管等作出了明确要求,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作为政府非税收入,实行国库集中收缴,全额上缴赔偿权利人指定主管部门的本级国库,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

  然而,民革芜湖市委会在调研中发现,安徽省长江生态环境修复费用管理与使用机制仍存在一些问题,检察机关和法院执行到位的赔偿金,尚有在检察机关或法院账户的情况,未转移至专项账户专款专用。

  为此,民革芜湖市委会于2022年8月召开参政议政专题会,结合收集到的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并商定立刻组成调研组先在芜湖市调研,继而扩展至安庆、池州、铜陵、马鞍山等地,积极寻找共性问题并建言献策。

  2022年8月至12月,民革芜湖市委会调研组先后深入芜湖市财政局、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和芜湖市人民检察院等单位了解情况。调研组发现,正如此前收集到的问题,目前司法机关执行的长江生态环境修复费用绝大部分仍留存在司法机关的账户上。通过对安庆、池州、铜陵、马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检察院的专题调研,发现这四个城市也存在与芜湖市类似的共性问题。随后调研组争分夺秒、加班加点,对有关素材进行整理消化,并认真分析,很快就拿出了调研报告的初稿,随后又经过多次反复修改,方才定稿。

  2023年初,民革芜湖市委会将调研成果以社情民意的形式上报,建议完善配套制度,建立统一的环境修复费用管理与使用机制,促进长江生态环境修复费用的科学管理与高效使用;建立专门资金账户,完善资金使用流程,创新监管机制,保证公众特别是侵权赔偿人知晓费用使用;建立长江生态环境修复专项基金,提升赔偿资金的使用效率。

  社情民意提交后引起了多方广泛重视,也推动了相关举措的落实。民革芜湖市委会的民革党员们在欣慰的同时并没有感到轻松,他们表示,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持续关注安徽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建诤言,献良谋。

  (张卫强 张  梅)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News财经APP

Avatar photo

作者 UU 13723417500

友情提示:现在网络诈骗很多,做跨境电商小心被骗。此号发布内容皆为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无意冒犯,如有侵权请联系13723417500删除!

声明本文由该作者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发表回复

服务平台
跨境人脉通
选品平台
U选Market
展会&沙龙
群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