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 9 月 27th, 2025

7岁女孩将4岁男孩扔入水井,这类攻击行为经常让大人感到恐惧和失控。孩子是否就没救了呢?心理学建议,父母要对孩子的攻击行为进行观察和分类,针对不同的攻击行为找到相应的方法,发展孩子的同理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日前,有个新闻牵动了不少人的心,云南一个7岁的女孩将4岁男孩扔入水井。孩子的攻击行为,经常会让大人感到恐惧和失控。有些网友说,要狠狠教训一顿,也扔进井里体会一下,或者干脆说这个孩子没救了,长大肯定会害人。这让许多父母产生了焦虑:我的孩子有时候也会攻击别人,怎么办?

心理学认为用以暴制暴的方式来改变孩子的行为肯定是不对的,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需要仔细观察孩子的攻击行为。

有些孩子打人,是因为他们想拿到玩具,这种攻击被称为工具性攻击。

年龄越小这种攻击越常见,这跟孩子的生理、认知、同理心、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不足都有关系。

遇到这样的攻击行为,父母需要的是冷静温和地制止,告诉孩子,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换一种解决方法:比如先来后到,比如我们可以交换,或者轮流玩。在生活中长期坚持这种规则,随着孩子的身心成长,过两年再看,这个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

还有一种攻击行为是情绪性的,它带着敌意,我想要伤害你。

面对敌意性攻击行为,我们更要带着爱意去关注孩子的心理世界:是什么给这个孩子带来了这么强烈的焦虑和愤怒?

最有力的措施是降低环境中的焦虑和愤怒因子,让这个孩子有一个比较平静温暖有规则的心理环境,然后逐步发展孩子的同理心、情绪调节等能力。要做到这些,需要许多力量的介入和帮助。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News财经APP

Avatar photo

作者 UU 13723417500

友情提示:现在网络诈骗很多,做跨境电商小心被骗。此号发布内容皆为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无意冒犯,如有侵权请联系13723417500删除!

声明本文由该作者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发表回复

服务平台
跨境人脉通
选品平台
U选Market
展会&沙龙
群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