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 9 月 27th, 2025

  《学会生存》指出:“人是在创造活动中并通过创造活动来完善他自得。“

  不论是教育态度还是教育信念,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教育者狭隘感觉经验的产物。它们与教育知识特别是教育理论知识的获得有着直接的联系。一个交易知识贫乏的人肯定是不热爱教育的人。教育学的学习和研究,是形成一个人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的一个入口和基础。

  一个好的教育者应该是一个能够不断自我反思和发展的教育工作者。所谓能够自我反思,是指能够不断地在思想领域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进行追问;所谓能够自我发展,是指能够不断地超越自己已经达到地教育境界,追求某种更高地教育境界。

  无论是自我反思还是自我发展,在经验领域内是不可能完成的,因为经验易于形成习惯,而习惯的力量从总的方向来说是保守的而不是前进的,是封闭的而不是开放的。

  人类对知识只能不断地发现而不能随意地创造。这种对知识的理解导致了“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实在教师指导下认识间接经验、获得发展的过程”。面对知识,人们只能记忆、占有,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唯一的知识。

  人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要摒弃所有个人的主张、见解、情感、常识等。

  任何人都不能把学习看成一劳永逸的事。

  人需要教育,不只是为了谋生或成为社会所期望的人,更是为了自身精神的追求,为了丰富自己的生活,过一种“美好的生活”。

  学校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唤醒,它要唤醒学生的积极性、上进行和责任心;是一种发现,它要发现学生的美德、善行、创造和心灵的火花,使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大火;是一种提升,它要提升学生的幸福感、成就感和责任感‘让学生体验美好的生活并向往更美好的生活。

  教育需要重视人的自主性、人的尊严、人的差异和自由发展的可能性;教育是探索和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教育是平等的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教育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教育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指示和严控。

  学生观:有尊严的生命个体。学生是有尊严、发现和创造能力的生命个体,不应该是一个被动的受诫者,他们应该能主动的获取信息,并将信息在大脑中进行批判、筛选,摒弃一些不合理的因素,选择符合自我成长需要的东西,将其内化为自己所有,是自己从“知识的容器”转变为“具有主体性的人”。

  如果一个学生能够做到“亲其师”,乐于与教师进行沟通,它必然会“信其道”。这不仅不会降低教师的身份,反而可以抬高教师在学生中的地位。

Avatar photo

作者 UU 13723417500

友情提示:现在网络诈骗很多,做跨境电商小心被骗。此号发布内容皆为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无意冒犯,如有侵权请联系13723417500删除!

声明本文由该作者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发表回复

服务平台
跨境人脉通
选品平台
U选Market
展会&沙龙
群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