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刚刚公布了一季度的金融数据,有一些敏感的朋友马上就发现,仅仅在今年的第一季度,存款就增加15.4万亿元。
到去年底,我国的人口数量为14.12亿元,如果这样平均计算不分男女老少,相当于一个人的银行账户都增加了1万元的存款。
钱都存在银行了,消费怎么能起来?经济怎么能起来呢?

01,人均1万元?
在央行的这一份数据中,我们看到在3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额达到了5.7万亿元,以整个季度新增15.39万亿元计算,3月份的新增额超过了1/3,说明存款的增加正在加速。
不过我们需要分清楚一个误区,这里的人民币存款既包含住户存款,也包括企业存款,如果我们看细分数据就会发现,一季度的住户存款实际增加并没有这么多,只是9.9万亿元。
但即使如此按照我国人口来计算,人均存款在今年一季度也增加了接近7000元。
这显然不可能,如果以这个数据来看,绝大多数人都拖了后腿。
但是我们从数据中明明看到今年3月末的广义货币总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接近320,000亿,这些钱都跑哪里去了呢?

02,钱去哪?
这么多钱是不是跑到物价里了呢?
2022年我国的通胀率增长了2%,物价平均上涨2%,进入2023年,沈阳通胀率也没有涨起来,最新的数字仅为0.7%。前三个月的平均通胀应该低于2%,略超1%。
这一年以来,我国大量的印刷钞票,总额甚至比美国的高出很多,但是美国的经济通胀率与中国不相匹配。
并且有数据表明,如果我国增发的货币总额平均发放到每个人的手上,那么每个人的资产会增加12%。
但是目前的状况就是我国货币的供应增多了,CPI却几乎没有增长。

03,让子弹飞一会儿
不过,普通老百姓的感受可能明显不同。
虽然CPI的统计数据不高,但是大家却觉得生活日用品的价格涨了不少。
特别是在前几年疫情的影响之下,大家的收入都没有提高,但是商品的价格在不经意之间提高了很多。
一些网友表示,十年前一百块钱可以买到很多东西,但是目前几百块钱都买不到东西。
并且由于商业的发展,现在的人们担负着更多的贷款。
国内的货币供应总额增加之后,本来富裕的人愈加富裕,而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却没有改变。不但如此,还需要面临着工资降低、失业等问题。这对我国的共同富裕发展并不友好,只能增加贫富差距。

04
那应该怎么办呢?
其实我们现在正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想办法让钱通过经济活动真正的流入老百姓的手中。
第一方面是我国的基础建设,投资修建设基础设施也能拉动经济的增长,而我国修路、修楼等工程都消耗了巨大的财力;
第二方面就是流入了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当中。
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发展低迷,很多房地产企业建了房子卖不出去,对此,企业为了稳定企业的发展就得向银行进行贷款。
数据显示,现在房地产行业的融资正在回暖,这也带动了其他行业的贷款增长了起来。
现在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子弹飞一会儿。
很快大家就会发现,通过了基础设施和房地产行业,钱将流入了实体经济市场,变成企业的实际收入净额变成大家的工资或者生意收入。
PS:第一时间送上最新消息,如果觉得文中资讯和观点对您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