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保险复杂,虽说想要了解、学习,有许多渠道,像知乎、各种自媒体等,但保险涉及精算、法律、医学等多学科,真想弄得明明白白,还真不容易。
更何况很多朋友工作压力大,也难有太多的精力去研究,于是:
我是某某的朋友,你们给他推荐的产品挺好,我就跟他买一样的。
有些来咨询的朋友,开门见山就是这句话。
买保险真能这样简单粗暴吗?
01
我们都知道,保险是用来转移风险的工具,要按需量力配置。
不同的个体,不同的家庭,面对的风险不同,经济状况不同,又怎么能随随便便就照搬别人的呢?
或者有人会觉得,不过就是重疾、医疗、意外、寿险这些人人都需配置的基础保障,哪里需要那么多的个性化?
其实不然。
我举几个例子,大家就能明白。

例一:意外险选择
之前的文章里,我们曾给大家介绍过,赚钱养家的成年人,选择意外险,身故和伤残是重点,但是针对不同的人,还是会有所区别。
比如,老王是干销售的,经常要乘坐高铁、飞机全国各地跑,买意外险希望航空意外、火车意外保额要高些。
老李是个公务员,平时都是自驾上下班,他选意外险更关注自驾车保障咋样。
例二:重疾险选择
萍萍收入不错,又是单身,但家族有癌症病史,所以她选择多次赔重疾险,保额做到100万,附加险选择重疾额外赔及癌症多次赔。
而小强媳妇刚生二胎,家里花销大,虽然家里多人患有心血管疾病,他还是选择了做高保额,投保了50万单次赔重疾,放弃了附加心血管二次赔。
例三:医疗险选择
说到百万医疗险,更多人会想着挑一个保障全面、保证续保时间长的产品就好了。
可家境优渥的小王,一家三口的医疗险毫不犹豫选择中高端医疗险。
因为中端医疗险的就医机构,可扩展二级及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部分私立医院的普通部、特需部和国际部。
千万别以为他们是冲着豪华的单人病房去的。
特需部、国际部真正的秘密在于:就医更快、医生更牛。

网上流传这样一个小故事:
老王去天坛医院看病,需要做甲状腺癌手术,医生表示要一个月以后。老王慌了,癌症哪能等一个月,谁知道会不会更严重。
医生告诉老王:如果想快,就去天坛特需挂个号,在那里治,费用高点儿,但是一周内就可以安排做手术,你放心是我给你做手术。
如果想更快,就去天坛普华挂个号,在那里治,费用更高,但是明天就能手术,也还是我给你做。
以上所说的,只是保险个性化选择的一个方面。
02
不能和朋友选择同样的保险,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健康状况不同,可选择产品不同。
大家知道,健康险投保前是需要进行健康告知的,也就是核保。
根据健康异常的严重程度,核保的结果通常有标体、除外、加费、延期及拒保。
但是,针对同一种疾病,不同保险公司的核保结论却不会完全相同。往往产品性价比越高,保障越好,核保也会越严格。
它和各家公司的发展程度、经营思路、对风险的接受能力及差异化布局有关。
对非标体来说,这种核保结论的差异可以说是一个福音。
我们购买保险,就是为了转移风险。
往往越是有问题的身体部位,越是需要保障。
能够标准体承保自然是要放在首位。
所以,同样的年龄,同样的工作,同样的家庭背景,因为健康状况不同,也需要选择不同的产品。
身体健康的,可以选择自己心仪的性价比最高的产品。
健康有异常的,选择核保结果最优的产品,让保障更全面。
总之,保险是个复杂的商品,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千万不要跟风。
如果确实弄不懂,或者就是没时间,那么,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