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是中国电商行业的关键拐点。曾经习以为常的高增速消失,大家的用户和营收增长越来越慢,电商行业的流量红利逐渐触顶。

像阿里,在去年的活跃消费者数量已经达到了10亿,相当于中国所有网民都使用过了淘宝天猫。国内市场再大也有一个极限,电商能开拓的市场越来越少,互相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阿里戴珊说过一句话,流量时代的流正在向留存的留转变。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电商平台的用户增长将会越来越慢,如何在这场电商新局势之下突围,是所有从业人员都要面临的问题。
阿里给出的答案是海外市场和阿里云。既然国内市场已经摸到天花板,那就走出去争抢海外市场,这是阿里最近几年最大的变化。
根据阿里最新的财报显示,去年第四季度,阿里国际零售收入同比大涨了26%,相比之下,阿里的季度总营收只实现了2%的增长,国际零售的增长在其中尤其亮眼。

如果说零售业务是阿里的盾,那么阿里云就是阿里的矛。阿里云季度营收为266亿元,一年时间增长了6座海外的数据中心,并且过去三年时间,阿里云在海外市场的营收增长超过10倍。
整体看下来,阿里的长期发展战略是用技术突破创造新商业,用技术赢得海外新市场。
作为老对手的京东,则是不断在供应链上修炼内功。无论是长期以来坚持的自建物流体系,还是近期京东掀起的百亿补贴价格战,归根结底都是供应链环节上的调整优化。目前,京东物流的员工人数已经将近50万人,线下的仓库数量超过了1500个。
再看另一边的唯品会,做出的选择和阿里、京东又不相同。一方面,唯品会深挖线上特卖模式,去年一个季度就举办了超过70场的超级大牌日活动,在不断优化商品供应链的情况下,主打正品特卖,许多国际大品牌价格低至三折。

另一方面,唯品会加大对服务质量的把控。在很多企业都采用数字客服的时候,唯品会反而加大了人工客服的投入,对VIP用户采取不间断人工服务。
这场电商行业的突围战,阿里给出的答案是技术,京东给出的答案是物流,唯品会给出的答案是特卖,虽然着力点各不相同,但都是电商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