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 8 月 30th, 2025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丁远泓

就业作为民生之本,一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不少政协委员也在为就业问题发声:建议不得将年龄作为招聘辞退红线、建议考公取消35岁门槛、建议明确就业年龄歧视判定标准、建议推行老年人青年人错位就业……

其中,青年就业尤其是大学生就业一如既往被大家热议。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23年,高校毕业生的人数预计达到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创历史新高。

对此,不止人社部在策划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活动,教育部、科技部、全国妇联、国家发改委等等部门或组织均参与其中,千方百计稳就业。

纵观如今的就业市场,不难发现,其主要问题是空闲岗位与求职人员长时间大量并存。说到底,是就业结构性矛盾依旧存在,应聘者的技能与岗位要求不能匹配。

因此,扩大符合高校生学历的岗位需求,和提升劳动者的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2023年,多部门多措并举,为促进就业发力。

今年有1158万高校生毕业 图源:图虫创意

今年继续稳就业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指出,2023年,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

其实2022年的就业形势总体而言保持基本稳定。

从具体的就业指标上来说,2022年,全国城镇共新增就业1206万人,超额完成1100万人的全年预期目标任务。

其中,重点群体就业基本稳定,脱贫人口务工规模3278万人,同比增加133万人。全年共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12.7万场,帮助5.9万家重点企业解决用工215万余人次。

但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结构性就业矛盾仍需解决。

今年继续稳增长

近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俞家栋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作国务院关于就业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提出,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固有矛盾依然存在,就业工作仍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下一步工作是全力以赴保持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党的二十大报告则指出,为了解决群众会面临的就业问题,要实行就业优先战略。

这种战略不仅是把就业摆在优先地位,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同时在公共服务、重点人群、城乡规划、技能培养、法律法规等方面推出具体政策,切实解决劳动者在日常就业中会遇到的问题。

人社部部长王晓萍表示,2023年将继续实施就业优先导向的宏观调控,以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兜底线,全力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其实在过去的2个月里,稳就业的“春风”已经拂面。

1—3月,人社部推出的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活动在各个省市举办。该活动由人社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等10部门联合推出,主要是集中为有就业创业意愿的农村劳动者、符合认定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以及有用工需求的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帮扶,预计提供的就业岗位达到3000万个。

43岁的邓一(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她自开年以来已经参加了不少春风行动的招聘会。“我参加的招聘会举办位置比较固定,每天散步就能路过,所以基本是有时间就去。”

邓一的孩子在读大学,她希望能够在家周边的公司找一份不太累的工作,既可以消耗时间,也可以补贴家用。“我目前有看到一些服务员的工作比较合适,这几天已经密集面试了一些岗位,就在和你聊天前,我刚刚收到一个录用通知,没什么问题下周就可以入职了。”

春风行动后,人社部还将根据劳动力市场运行特点和周期性规律,接续推出“10+N”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努力实现月月有招聘,服务不断线。

人社部将推出诸多活动促进就业 图源:图虫创意

共有1158万高校生毕业

与邓一相比,今年将于一所国内211大学新媒体专业毕业的李丽(化名),在求职上略显不顺。从去年10月至今,她投递了近30份简历,却还没有进入一场终面。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23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再次跨过“千万大关”,创历史新高。这也意味着,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教授周平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三年疫情,产业发展受到较大影响,岗位需求规模及其增长受限,不只是大学生就业难,社会人员也面临就业难的局面。

“不过,与其他群体相比,大学生就业难还具有一个重要特性,即供需结构失配的困境。很多大学毕业生难以找到与自己预期契合的工作,毕竟经过高考并在大学苦读数年,不容易放低自己的预期,也会出现高不成低不就,以至于产生结构性失业问题。”

李丽也向时代周报记者坦言,其实自己家乡也有一些文职工作可以应聘,并且录取的概率不低,但她现在还不想回到县城,而想在大城市的公司里做一些新媒体工作。她相信自己十几年寒窗苦读积攒的知识能够找到用武之地。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图源:图虫创意

为了让大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各部门都在做准备。

今年年初,教育部、科技部、人社部等七部门联合开展促就业“国聘行动”,该行动面向2023届普通高校毕业生、2022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等重点群体,集中发布优质就业岗位。行动将持续至6月。

其中,教育部和高校将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国家发改委计划通过帮助有关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走出困境,稳定扩大就业岗位;科技部将调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带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全国妇联将组织女企业家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帮助更多女大学生实现就业……

李丽的辅导员也在“国聘行动”开启后将平台推荐到年级群里,李丽也在近期频繁打开这个网站。“与自己寻找工作机会相比,国聘行动确实更集中地提供了一些高质量工作机会,我经常能够浏览到一些让自己心动的岗位,不过目前投递的简历都还没有回音,比较热门的岗位很快就能招满。”

在周平看来,促进大学生就业,需要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择业观的基础上,扩大市场需求,并进一步调整和提升产业结构。

“国家应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吸纳能力的中小企业的扶持,同时在大力发展四新产业、数字经济等新领域的同时,不断推进诸如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

根据澎湃新闻近日的报道,目前已有不少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话题,呼吁在政策完善、就业环境等方面照顾年轻人的需要。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重中之重 图源:图虫创意

缓解矛盾要优化就业结构

在人社部公布的2022年各项指标中,还有一个数值值得关注。

2022年,全国100个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求人倍率为1.46,也就是说,就业市场上有146个岗位,却只有100个劳动者应聘。该数值持续保持在1以上,意味着市场上的岗位持续供大于求。

周平认为,这个数值其实能从侧面反应就业市场上结构性矛盾的存在。比如,虽然看上去工作机会很多,但现实中也会有几百上千人竞争一个岗位的情况。

虽然很多职位招人,但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这些紧缺职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同时,劳动力供给方面也并非一成不变。

这些变化交织在一起,就业结构性矛盾出现。周平解释道,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是一个内含丰富的概念,它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大学生难找到与自己学历相匹配的岗位是一种,还有一种是,有些劳动者的技能不能适应现代产业的发展变化,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劳动者。

为了缓解这种矛盾,就需要进一步优化就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就业。

具体而言,除了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就业需求以满足高质量人才的就业,还需要提升一些应聘者的专业技能,让其与岗位需求相匹配。

提升一些应聘者的专业技能 图源:图虫创意

2022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及要加强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到“十四五”时期末,技能人才要占就业人员的比例达到3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1/3。

为此,各省市陆续开展提升人才技能的行动。2022年,人社部累计为各类市场主体和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1亿多人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超1600万人次。

王晓萍同样指出,2023年,人社部将全面推进“技能中国行动”,大规模开展重点群体、重点行业培训,努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稳就业的篇章,还在继续。

Avatar photo

作者 UU 13723417500

友情提示:现在网络诈骗很多,做跨境电商小心被骗。此号发布内容皆为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无意冒犯,如有侵权请联系13723417500删除!

声明本文由该作者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发表回复

服务平台
跨境人脉通
选品平台
U选Market
展会&沙龙
群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