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 9 月 14th, 2025

       来了,来探吧!      来了,一起“来探吧”(公众号微信: latam8)!“来探吧”专注拉美市场原创分享与外贸出口深度思考。我们是一群资深的拉美拓荒牛,将所见、所闻、所感,通过“来探吧”与您一起分享。希望构建一个信息交流平台,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拉美、走进拉美,一起强化中国优质产品形象。“来了来探吧”微信群强势启动,想听外贸故事,见神秘大咖,聊深度话题,加吧主:gavinyang

2020年,不用多说,已经很难。

但就算是难,每个人难得不一样。突如其来的疫情,有人闲得一无所获,也有人忙得不可开交;有人亏得一塌糊涂,有人赚得盆满钵满。一样的2020年,不一样的人生。何况人生本来就不一样,面对逆境,每一个人的福运也自然大不一样。庆幸,自己还是站在了中端,求稳不倒。

疫情的突然杀到,其实加速了很多东西的破灭,也隔绝了很多的机会商机;同时也催生了好多的新事物,还有那些新生态,新模式。所以,逆境并不是坏事,坏就坏在如果你只会消极地去对待。态度很重要,改变也是必然。

今年的春节,确实有点年味。烟花,串门,走朋访友;疫情的影响,已经在最小化。这过得才是一个真正的年!不过,年一过,工一开,不免要为2021谋划一番。想想计划,做做打算,给心里有个预期。

我所预期的2021外贸,可能会更难!

01丨疫情后遗症可能才刚开始

撑不住的始终撑不住。

世界上比较少国家的人可以像中国人一样,做生意很多时候是很本份地拿着自己的存蓄。更多地,是到处贷款,到处求授信和到处举债。现在国家疫情依然严重,虽然他们都看成了常态,也没有了当初的那份不安和恐惧。但是长期的封锁,国家经济的萧条,矛盾的激化,已经让很多银行和商业机构,失去了支持传统进出口行业的信心,加上本身很多企业拿来做授信,做贷款的抵押物,也开始变得没有那么值钱,所以信贷收缩,甚至卡死,就是疫情后遗症最大的反应。这些进口商,很快就会出现兑付困难,因为他们根本从银行借不到钱。那么撑不住的,始终还是撑不住。尤其是新年翻篇,每一个银行的合约,政策,都需要全部重签,这个影响就更大了。

无形的手变得明目张胆。

疫情是公共事件,必然是要在国家的管控下。封锁,熔断,闭关锁国!这些都是白白牺牲了很多的经济活动和利益下进行的。所以,经济增长变缓,甚至是有负增长,就是在意料之中的了。经济的下滑,第一个慌张的肯定是政府当局,那么也就不得不迫使他们,本来可以在背后用无形的手慢慢引导优化,而现在就只能是出来公开地刺激经济,明目张胆地设置各种壁垒,来保护本国经济,保护政府当局的既得利益。

纵观政府手段,无非就是加大印钞能力,让每一个人手里都可以拿点钱,甚至是赤裸裸地分钱,这样子每一个人就可以去消费,从而拉升经济;还有就是提高进出口壁垒,保护本地工商业,让企业不倒闭,从而保证就业;还有就是出台各种政策,限制资本流出和吸引投资进入,加大政府投入,创造更多商业机会和就业;还有,发动一些非寻常的贸易战,反倾销,反垄断,反软件,反C.H.I.N.A., 甚至不惜代价,发动一场所谓的“正义”战 争 。

当然,对我们做外贸来说,2021年,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客户跟你说,对不起啊,我美金很难兑付,要排队很久才有美金;对不起,我进口这个关税太高了;对不起,我这边突然只能做信用证,付不了TT了;对不起,我这边产品认证要求太高了,费用太大了;对不起,我这边突然有进口许可证,我还没有搞清楚怎么样做。诸如此类,层出不穷,见惯就好。只不过,2021年,可能就会遇到很多的咯。

所以,要学习更多的风险把控,保护好自己,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

天然的隔绝依然持续。

疫情需要靠隔离人来控制,而隔离必然就存在距离。不管是间隔1米,还是1千米,还是隔着一个太平洋,对于传统的B2B行业,见不了面,说不上话的生意,也是很艰难的。毕竟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天然的隔绝下,在慢慢地被拉大、被固化。距离越远,信任越难;信任越少,安全感越低,这样子生意慢慢就做安静了。企业的行为,还是需要正式的会晤来达成;贸易的运转,还是要靠信任来维持。而这种因为疫情的隔绝,终究还是在2021年继续持续的。即使有疫苗的出现,也不能消除人与人之间对于COVID的那种恐惧和忌讳。

换成以前,有很多人,说走就走,出差都只是一张机票的事情;只是现在,纵使心里有千百般渴望,情形有多么之紧急,出差就只能是另外一种“乡愁”了。很多时候,真正怕的不是不幸中招,而是那前前后后的隔离,无尽的测试,繁琐的证明,高昂的机票,不确定的行程改变以及那些所有的不确定。

当然,距离有时候也是好事。只是对于跨境电商,随着隔离,随着消费场景的转变,人家也是做得风风火火,赚得盆满钵满。传统的B2B的我们,只有羡慕的份。当然,要跨界去做C端,也是可以想的,只是要先掂量一下自己是否有可以游上岸的实力罢了,毕竟炮灰,还是大多数。

02丨留给中国的挑战才刚开始

停不住的人民币升值。

2020年这一波升值操作,实在是给很多人带来了痛苦。扎扎实实的10个点,对于有些人来说,可能就是仅存的利润了,也在这一波人民币升值浪潮中,被白白涨没了。但是似乎,很多的迹象表明,过去一年的人民币升值,可能只是一个开端而已,人民币的升值预期,还是一直呼声最高,涨声最大。暂且不说6.0,我们就说回到6.2时代,估计好多的产业就很痛苦,很难熬了。

升值预期其实不无道理。由于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经济迅速恢复,而且国内生产在其他国家无法正常开展的情况下,开足马力,作为世界工厂,我们又做回了很多本来属于东南亚、甚至是欧洲的订单。这样子,国际资本青睐人民币资产,对于中国发展也充满期望,所以市场力量应该会持续处于推动人民币强力升值状态,而且这个行情,大概率会在上半年继续持续。

这个汇率,就是一个硬成本。白花花的利润损失,随着升值的持续,过于外贸的挑战必将更大,我们所有外贸人,就要做好打一场硬仗的准备。

当然,是否可以借助此机会,利用一些金融手段,规避汇率风险;甚至是人民币跨境交易,就看整个大盘面怎么样操作了。我们只能静观其变。

完全失控下的材料疯涨。

真的只能用疯狂失控来形容这几波材料的涨价了。疯涨,就是15-20个点地涨,而且涨得没有一点章法,也没有一点预告;失控,就是想涨就涨,说涨就涨,没有一点规律,没有一点管控。不过也很难为,因为每一次涨,人家都可以说出个所以然来,那就是“疫情原因”。疫情原因终究没错,但是是否有资本从中做梗,从中获利,就真的不为所知了。

材料的涨价,作为上游,肯定是严重制约和影响着下游的。实力好的,挨得住,那就意思意思一下,给客户涨几个点,最多10个点;实力稍微差点的,就直接涨价,只是把汇率的赚回来,成本先顶着,最多15个点;实力差的或者挨过饿,受过难的,就分几次,把汇率,把材料涨的,统统涨回来,这个就不好说了,见过30个点的,见过40个点的,相信还有更加疯狂的。

疯狂的涨价潮,虽然说现在的疫情影响,中国有点处于谈判的高地,毕竟人家还是要靠我们的强大制造力,但是你涨得没章法,没预期,无休止,人家老外也很难跟得上,所以他们也只能忍痛寻求其他替换或者干脆不进口了。很多人,选择的是观望,但是发现越观望,越涨得高;越观望,也下不了手。如此循环往复,势必大大影响整个出口贸易面。

“涨”声一片,守得住的,丢掉了利润;守不住的,丢掉了客户。终究,是多方受损的局面。

火爆订单下的隐患。

没错,2020年,整个国内就是经历了一个过山车,整个一个行情,就是先抑后扬,在下半年,很多的企业,确实接了不少单,实现了很大的增长。但是正是这个火爆,却深深地藏着很多的隐患。

首先是利润的明显下降。火爆订单,一般是来自北美,这些商人,在价格最好,汇率最优的情况下,疯狂下单,而工厂接单了,做不出来,最长的交火事件甚至是达到了6个月。这段时间,又恰好是汇率和材料变化巨大的时候,稍微企业管理方一个操作不当,分分钟就是接了单,要赔钱的节奏。

其次就是购买力的提前透支。火爆,是源于疫情,源于恐慌,也源于消费场景的变化,它绝对不是一般的经济规律,所以很大的程度上,这也是一种消费力的预支,一种购买力的透支。等疫情控制了,社会秩序恢复了,那么这个透支就会爆发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来。当然,肯定是消失一些行业,兴起一些行业。然后投资对的赚钱,押错宝的估计就黯然离场了。

另外一个火爆的,当然是跨境电商。风口上的风口,绝对是成就了一部分人的。其他的行业,也唯有努力往这边靠,看不能不能分上一杯羹了。

贸易场景的巨大地震。

毫无疑问,疫情让消费场景产生了巨大变化,让家庭消费,让室内产品,让疫情产品,变得十分火爆。这也就让贸易场景产生巨大的改变。外贸订单更加碎片化,小订单成为主流,纯贸易型外贸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慢慢地你会发现,来采购的,都是有点小能力的客户。他们有钱,但是不多;有想法,但是没经验;有购买力,但是对于中国期望过高。要求的都是低价格,低成本的产品,但是却对于产品品质有一定的敬畏感。所以,贸易就面临着,做还是不做的抉择。毕竟一套贸易流程下来,小订单和大订单,花费的精力和时间都差不多对等。而且做惯了大订单,大客户的业务,很难从之前的报价体系里面脱离出来,也不会想着多赚一些利润回来(也不见得能赚到),所以还是会带来不少的困扰。

中国的外贸企业,尤其是B2B外贸企业,面对这样子的情况,可能真的应该提前布局,调整产品线,重塑商业模型,重新定位客户群。但是说说容易,让船掉头,是多么地难。

后疫情竞争市场的回归。

毫无疑问,疫苗肯定是给全球带来了强心针,可以挽回整个封锁的局面的。所以,中国的老对手们,亚太地区甚至是欧美地区的那些制造业,肯定是很快回归。有着天然的地缘优势,甚至是关税优势,很多中国的订单,还是很容易流失到这些地区和国家。

印度,越南,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这些国家都在慢慢恢复,等缓过神来,加上美国的一些政策加持,肯定很多的订单就流失了,那么之前因为订单火爆所追加的生产线和人员,在订单流失后,就产生出问题来了。

毕竟,购买力向其他市场的转移,是一个大趋势,不可避免。

疯狂的海运市场几近失控。

谈运费色变,这个是很多外贸人的遭遇。或多或少,每一个人都经历过那么一段尴尬而又无助的时光。说是船公司黑着良心赚大钱也好,说疫情影响这个海运不正常化也罢,反正总有人喜,有人忧。

订单火爆,货柜抢手,加点钱去插队拿柜可以理解;疫情爆发,无人工作,目的港无法调回货柜也情理之中;封锁管控,效率低下,海关清关变慢影响海运效率也是认可。但是其实很难理解的,就是最近不断发生的共同海损,还有集装箱频繁掉海里;或者失火,或者落水,或者搁浅,或者其他的,也未免有点多了。甚至可以夸张地认为,不会是海里突然长出了一个怪兽,到处为非作歹;或者是突然来了一个UFO,到处在攻击人类。

但是有一点非常明确,就是运费确实确实高。高得客户下不了手,高得所有人高喊肉疼。要发货的,推迟吧,让厂家库存,痛苦了厂家;刚下单的,推迟生产,先不做吧,但是材料成本在涨,为难了厂家,总不能自己吃亏不涨;没有下单的,也不能叫幸运,只能说,没有库存卖,没有货,就没有商业,没有交易,那就只能喝西北风。所以,忍痛被割,似乎不可避免。但是这个运费,也真的是夸张,该有人好好管管。

不管怎么样,给我们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03丨传统的我们该怎么办

作为一个B2B的传统贸易公司,我们可能可以尝试着做些什么。

选一个新的赛道。

说真的,这个是困难最大的,但是也是最有前景的。新的赛道可以是一个新的,有更大利润保证,有更多产品优势,有更好产品供应的产品;也可以是一个新的商业模式,一个赚钱门路。具体怎么样,我很难展开,因为我也是在摸索中。

重新定位自我。

定位自我,可以站在当前的行业,去审视自我,看自己是否存在价值还在,自己是否还有空间,看自己是否还有前景,然后去深化,挖掘自己还有的优势和实力,做深做强,做专业,做关注,做特定领域的大咖。

定位自我,也可以去考察一个相关的新行业,看资源的匹配度,看模式的复制性,看周期的灵活性,看奋斗的可行性,然后去尝试,去投入,去试错。虽然要碰壁吃灰,但是说不定也可以有另外一番天地。

守住自我。

再不济,就是守住!守住利润,要把控住成本,想方设法与客户共患难;守住客户,就要保持竞争力,而这个供应链管理,就尤为重要;守住团队,要多做交流,给压力也要给动力,给任务也要给方法,与员工一起渡过;守住订单,还是要优化自身配套,给客户不一样的订单体验,体现出一个服务差异来。

当然,做一个服务型的产品方案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路子。

还有几点。

把控风险,这个自己非常重要,不要掉以轻心。

提升价值,就是给自己贴金,也是一个有效的增值手段。

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抱团取暖,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04丨从自我由难变易

3丨传统的我们该怎么办

2021年,尤其是上半年,很有可能会更难。但是再难,也难不倒一颗勇于挑战、自强不息的心。如果你发现自己停滞不前,那么改变就是最好的方法;如果你发现自己力不从心,那么出去走走,见见朋友、开开世面,说不定就信心满满了。

2021,难在无心。

Avatar photo

作者 UU 13723417500

友情提示:现在网络诈骗很多,做跨境电商小心被骗。此号发布内容皆为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无意冒犯,如有侵权请联系13723417500删除!

声明本文由该作者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发表回复

服务平台
跨境人脉通
选品平台
U选Market
展会&沙龙
群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