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 4 月 30th, 2025

  2022年6月2日,亚马逊在Kindle微信公众号发文,称Kindle中国电子书店运营将在2023年6月30日截止,Kindle电子书下载功能将在24年6月30日正式关闭。联系到此前亚马逊Kindle淘宝、京东店铺一个关闭、一个缺货,kindle推出中国市场已经是大家意料之中的事情,大家真正关注的也只是“官宣”的时间点而已。

  面对kindle这种“已经判了死刑”的产品,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反应:对于小雷这种多年的Kindle用户来说,Kindle退出中国其实并不会对平时的使用带来多大影响。毕竟大多数Kindle用户都拥有不止一个账号,在“大限”之前把内容都下载下来,然后以个人文档的形式导入到美区或日区账号中就可以了。

图片来源:Veer

  唯一需要担心的也就只剩下诸如小程序API、国内支付方式和硬件保修这种细枝末节的问题。再说了,Kindle的电子书格式说到底也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HTML变体,即使kindle用不了,国内那么多电子书品牌总有一个能收留“Kindle难民”。所谓的Kindle盈利方式模式,直接复制不就好了。

  但话又说回来,要是Kindle的模式在国内行得通,那为什么Kindle还会“惨淡离场”呢?

  Kindle电子书阅读器盈利方式

  想要回答“为什么Kindle模式难以复制?”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解释一个概念:什么是Kindle模式?

  和大多数硬件品牌不同,亚马逊并不能通过销售Kindle硬件来盈利,换句话说,Kindle硬件其实是个赔钱买卖,卖一台亏一台。当然了,我的意思并不是说Kindle硬件的造价比售价要高,毕竟Kindle的BOM成本其实也没多高。但如果算上Kindle的运输、仓储成本,Kindle的硬件利润可以说微乎其微。

  然而,亚马逊可以低价销售Kindle硬件的方式提高Kindle的竞争力,提高Kindle的用户数量。而Kindle用户只在Kindle商店购买任何一本电子书,亚马逊就可以从中获得利润。从这个角度看,Kindle的盈利模式和早期游戏主机其实非常相似。但和游戏主机不同的是,亚马逊还会在Kindle阅读器中插播:即使你一本书也不买,亚马逊同样可以从你身上赚到钱。

  换句话说,低价的Kindle硬件说到底只不过是用户带回自己家里的购物车,亚马逊真正看重的其实是Kindle Direct Publishing(KDP)出版平台的佣金和kindle的收入。

图片来源:Veer

  再后来,亚马逊更是完全照搬游戏主机的玩法,推出了名为Kindle Unlimited(KU)的付费订阅服务,缴纳月费的用户可以无限制借阅百万书库中的电子书。这一模式也为Kindle带来了可观的现金收入。2012年,Kindle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凭借定位准确的市场营销和丰富的外文原版资源,Kindle迅速席卷了国内白领、学生等“文化人”市场,甚至一度成为了Eink阅读器的代名词。

  但很快,亚马逊KDP+KU这一套组合拳却打不动了。

  首先,在KU服务推出之前,KDP的销售佣金是亚马逊Kindle业务的主要收入来源:这项诞生于2007年的服务允许用户不经过传统出版商的流程,直接通过亚马逊KDP系统进行出版。而所出版的书籍也不需要经过传统出版商的代理,可以直接以电子书的形式在全球Kindle电子书商店中销售。

  在2009年纽约时报对亚马逊CEO贝索斯的采访中,贝索斯透露亚马逊只会保留Kindle电子书销售收入的65%(佣金),作者和出版商可以获得剩下的35%。和其他平台相比,亚马逊Kindle商店的佣金显然要高出不少,甚至是臭名昭著的“苹果税”的两倍。但由于Kindle书店可以覆盖更多的用户群体,且对应平台用户的消费意愿也更高,因此依旧有不少作者选择在KDP上发布自己作品。

  除此之外,亚马逊还规定所有通过KDP出版的书籍必须在亚马逊平台独家出版,且至少要持续销售3个月,用合约的方式进一步提高Kindle电子书商店的竞争力和排他性。

  教科书般的“水土不服”

  但很显然,允许个人自助出版书籍,这毫无疑问违反了国内的相关规定,再加上亚马逊在线商店存在销售进口出版物的行为,亚马逊的Kindle中国商店自然备受关注。很快,Kindle中国书店成立,中区账户能够买到的电子书,尤其是原版书的数量也大幅缩减,Kindle失去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为了填补中国商店的内容空缺,亚马逊也积极求变。考虑到网络小说在国内拥有稳定的市场,亚马逊也选择和中国移动合作,推出面向国内消费者的中国限定Kindle咪咕定制版。作为Kindle第一款面向单一市场的定制版Kindle硬件,“咪咕版”的系统支持原版的Kindle电子书店和咪咕书城,希望用中国移动成熟的本地电子书资源为Kindle护航。

  但Kindle这里搞错了一个概念:中国人喜欢看电子书,但更喜欢用手机看不花钱的电子书。Kindle咪咕版基于Kindle标准版硬件打造,售价468元。然而这只是硬件售价,并不包括后续的内容付费。对于甚至不愿意花钱看小说的消费者来说,让他们花钱专门买一个硬件,再专门付费看电子书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图片来源:Veer

  在中国特殊的网络小说市场环境下,作者几乎无法通过出版“好的故事”来获得实际的版税收入,在不平等的平台协议约束下,绝大多数网文作者必须通过“持之以恒”地续写同一个故事,以几乎灌水的方式完成每日更新的要求。很显然,这样的文字也无法吸引用户付费。

  一边是无法施展拳脚的KDP,一边是深陷泥潭、互相作者与平台互相“糊弄”的网文生态,Kindle这种无法实现内容扶持的电子书平台离开中国其实也是必然的事情。而随着网文市场的持续恶化,其他国内本地电子书平台、尤其是网文平台的入不敷出也是早晚的事情。

  在Kindle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后的半年里,包括掌阅在内的国内电子书平台也“后知后觉”地减少在电子书阅读器上的投入,国内属于电子书阅读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电子墨水行业如何求变?

  那问题来了:离开了电子书阅读器,国内墨水屏(Eink)行业下一步又该怎么走呢?

  目前墨水屏市场最热门的领域还是来自商业领域,例如物联网电子标签、货仓显示与运输显示等,由于这些信息需要常年保持显示,但更新速度不算快,墨水屏这类低刷新低功耗的屏幕材质就成为了该领域中最热门的显示设备。

  墨水屏产品其实已经悄悄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中,就像有不少超市已经启用了墨水屏标签作为商品展示标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标签用纸,也无需花费大量人力手动更换标签,节省包括人力、物资在内的多种资源。

  此外,海外市场也是国内墨水屏的下一个主战场。去年年中,咨询机构TrendForce在最新的市场报告中提到,22年全球电子纸市场表现良好,预计市场规模将达到47亿美元。据悉,目前电子纸市场已实现了48%的份额增长,预计在2026年迎来新的高峰。

图片来源:Veer

  作为电子消费产品市场中最早涉及环保话题的品类,电子纸显示屏在过去几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尤其是在商业领域与办公领域中,低功耗且可重复使用的墨水屏产品,能为企业减少资源浪费。

  而多样化的墨水屏使用场景也反过来刺激了墨水屏的技术发展:从前的黑白墨水屏除了阅读之外,几乎没有更多的用途。尤其是像初代Kindle甚至不配备背光显示与亮度调节,这意味着用户需要“开灯”才能在一款电子设备上进行阅读,这样的设计被不少消费者认为十分愚蠢。

  随着技术的进步,彩色显示、更高的刷新率与多级亮度调节已经成为这类设备的标配,除了阅读器之外,像是墨水屏平板、墨水屏手机等都已经接近“正常使用”的程度,自然更受消费者欢迎。比如海信就推出了多款采用墨水屏的智能手机,销量表现也令人惊喜。

  从这个角度看,在“后墨水屏”时代,墨水屏和Kindle这种电子书阅读器脱钩,其实对墨水屏和电子书来说都是一种解脱。

Avatar photo

作者 UU 13723417500

友情提示:现在网络诈骗很多,做跨境电商小心被骗。此号发布内容皆为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无意冒犯,如有侵权请联系13723417500删除!

声明本文由该作者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发表回复

服务平台
跨境人脉通
选品平台
U选Market
展会&沙龙
群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