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 8 月 30th, 2025

在《塔勒布智慧箴言录》中有这么一句话:让人上瘾的东西,害处最大的三种是海洛因、碳水化合物和月薪。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薪水是什么?

薪水,也就是工资,是指雇主或者法定的用人单位,依据法律规定、行业规定或者根据员工之间的约定,以货币的形式对员工的劳动所支付的报酬。

在我国很早就有了薪水这一说法。在《南史陶潜传》中,记载了陶潜送给他的儿子一个劳动力,并写信说,派一个劳动力帮你打柴汲水。后来,人们就把劳动所得的工资叫做薪水。

中国古代官员的俸禄,有很多不同的叫法,比方说有月给、月俸、月钱等。在魏晋六朝时,薪水除了指砍柴汲水外,也渐渐有了日常生活开支费用的意思。

而现今,我们上班族按月领取的工作酬劳金,其实就跟古代的月俸、月钱是一样的。其主要目的也是用来支付日常生活的开销。所以,人们也就把工资叫做薪水了。

薪水有什么用呢?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给优秀者予以奖励,让人才脱颖而出。优质的资源向优秀的人才倾斜。让强者更强,鼓励弱者也要跟上强者的步伐。

第二,吸引关键人才。在薪酬体系设计时,有三项基本原则。也就是,对外要具备竞争力,对内要具备公平性,对个体要具备激励性。在设计员工薪酬时,必须要尊重市场的规律,以确定薪酬的标准。

第三,是基本的安全保障。员工与企业的关系中,员工是处于相对弱势的一方,是风险较大的一方。所以,员工有不安全感,希望企业与其签订合同,给他们相应的保险,及时发放工资。这都是源于员工对于安全保障的需求。要让员工有安全感,员工才愿意去为企业不断地打拼。

第四,获得价值肯定。很多企业的薪酬方案相对很简单,一共只分4级,也就是员工、主管、经理、总监。这样的方案是有问题的。研发经理、财务经理都是经理级,但是他们对企业的贡献度却不一样。如果让他们获得的薪酬一样,那么贡献大的那个人,就会觉得不平衡。企业给员工的薪酬,不能单纯地基于职级,还要考虑到其岗位的价值,回归到该岗位对企业的贡献上来。

第五,结成利益共同体。很多企业的员工对公司是否挣钱并不在意,也并不关心。因为,不管公司赚多少钱,员工拿的工资都是一样的。这就是利益共享出了问题。员工在什么时候最拼命?只有在感觉为自己挣钱的时候。如果他总是感觉,钱都让企业挣走了,自己什么好处都没有的话,他是不会卖命工作的。

薪水可以以不同形式呈现,包含时薪、日薪、周薪、月薪、年薪等。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海洛因和碳水化合物,它们究竟有怎样的成瘾机制呢?

以碳水化合物为例,我们先了解一个词叫做慢性饥饿效应。

在2002年,大卫路德维西医师就发现摄入高血糖指数食物,会引发慢性饥饿效应。高血糖指数食物会导致饭后我们的血糖迅速飙升,然后迫使胰脏分泌出大量的胰岛素来降血糖,造成血中胰岛素含量过高。然而我们的血糖调控并不是那么的精准。过高的胰岛素往往会把血糖压得过低,于是就会产生进食之后,2~3个小时出现生理性低血糖的现象。这时的血糖浓度往往会比空腹时的血糖值还要低。

也就是说,摄入一顿高血糖指数食物时,必然会导致餐后血糖升高过快。之后,胰脏会分泌过度的胰岛素,就会容易导致低血糖,会带来头晕、心慌、乏力、冒虚汗等症状。处于本能,体内会大量分泌应激激素,给我们带来饥饿感,促使我们快速找到食物。等我们的饥饿感得到满足后,大脑分泌的多巴胺又会给我们带来满足感。

所以,高血糖指数食物带来的极度饥饿感,很容易导致我们暴饮暴食,最后形成碳水化合物上瘾。

月薪与碳水化合物上瘾,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首先,在月初我们拿到薪水时,就好像吃到了甜食一样。大脑会分泌多巴胺,让我们获得快乐和满足感。

其次,到月底我们的薪水花完之后,我们会感到空虚和失落。因为我们的钱已经花完了,但是还有很多想买的东西没有买到,所以我们就希望尽快获得下一次薪水。

在这里,我们展开再说明一下。

每个月都把薪水花完的人,我们称为月光族。根据民政部相关的数据显示,早在2018年,中国的单身人口已达2.4亿。在一线、新一线和二线城市,大约40%的单身年轻人,都处于月光族这种状态。还需要澄清一个事实:月光族中也有很多高薪人士。很多人虽然挣得多,但他也花得多,这会让自己一直处于月光族之列。

最后我们看,月初我们拿到薪水时开心满足,月底花光薪水时空虚失落,希望尽快能进入到下个月的月初,拿到下个月的薪水。这样往复,就形成一个循环。

拿到稳定的月薪的好处,是让大家有安全感。每个月固定的一天,有人给我们发工资,能让我们感觉到岁月静好。而我们就不会意识到习惯于这种稳定的月薪收入时,我们有可能会变得不求上进、抗拒风险,我们会追求这样的稳定,并以此为荣。

那么,我们来看一看月薪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害处?

第一,月薪会让我们固守现状、不思进取。它会消耗我们的生命和创造力,会消耗我们对生命的欲望和我们的潜力。它让我们在平庸的同时又心安理得。而当有一天,我们突然意识到这样的生活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时,我们可能已经进入了中年危机或者退休了。

第二,月薪会让我们的抗风险能力越来越差。在我们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时,我们没有动力去学习,去寻求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面对裁员是无法抵抗的。过去一年全球的裁员人数非常的多。以美国为例,去年美国科技大厂裁员就超过6万多人。亚马逊裁员1.8万人,Meta裁员1.1万人,微软裁员1万人。

月薪成瘾的核心是什么?

我们还是从上瘾模型出发来分析。简单讲,上瘾模型就是从触发到行动,再到多变的酬赏,最后到投入,并且进入下一轮触发,循环往复的过程。

在触发环节,也就是我们每个月的发薪日,企业会通过线上或者线下各种渠道,通知我们这一天即将要发薪水。并且告诉我们具体的发薪数量,让我们查验、审核。如果回到过去发现金的年代,想一想我们亲手点钞,触碰到一张一张自己花劳动力而挣回来的纸币时,那种真实感和满足感会不会更强烈?

在行动环节,我们拿到薪水后,就会去花钱买自己心仪已久的物品。不论是通过网店、直播,还是社区团购的方式,我们很快就能把手中的钱花掉。我们会立即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这些渠道也会通过信息推送、邮件等方式,持续地诱惑我们消费。

在我们购物后,会有人说,我们买的衣服漂亮、车子很酷、美食的照片看上去很诱人。这些信息有些是符合我们预期的。我们发了美图到朋友圈,就会期待大家给我们点赞、评价。也有一些是超出我们预期的。这就会给我们带来变化的酬赏。一些商家在我们消费后,还会再送给我们优惠券,希望我们以后继续光顾。

在投入环节,我们花光了所有的钱,就期待下一次发薪水的时间,并且希望能挣到更多的薪水。所以,我们就会在工作中,通过各种会议、各种加班、各种内卷,让自己越来越忙碌,让自己不断的完成KPI,让自己在自以为能挣更多薪水的方式中持续投入。

假设有同样数量的薪水,把月薪分解成周薪发放,是不是会强化人们的成瘾性呢?我的判断是:会的。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月薪发放改为周薪发放,提高了频次。也就是说,我们在按月薪发放时,每个月只享受一次获得满足感。但是,改为按周薪发放后,我们每个月会享受四次获得满足感。也就是每周固定会享受一次。与之前相比,这就增加对我们的四倍触发量。

其次,如果我们每周都有固定休息日的话,我们就有时间去消费,去购买自己心已久的物品,或者去选购未来计划要买的东西。这样就会让触发、行动、多变的酬赏、投入,这个上瘾模型在一周之内就能完成一次循环。相比于之前一月一次的循环,要快了很多。比方说,我们每周一收到薪水,到周六、周日去消费,获得了满足。同时,我们会期待下周一发薪水。为了赚更多薪水,我们会比上一周更卖力地工作、完成各项KPI。

最后总结来讲,周薪也是一种可怕的瘾品,并且它带来的害处比月薪更大。

Avatar photo

作者 UU 13723417500

友情提示:现在网络诈骗很多,做跨境电商小心被骗。此号发布内容皆为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无意冒犯,如有侵权请联系13723417500删除!

声明本文由该作者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发表回复

服务平台
跨境人脉通
选品平台
U选Market
展会&沙龙
群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