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8日商务部 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海关总署 税务总局 市场监管总局六部门发布《关于扩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严格落实监管要求的通知》(商财发〔2021〕39号),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区域进行扩容,将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扩大至所有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综合保税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所在城市(及区域)。
上述相关城市(区域)经海关确认符合监管要求后,即可按照六部门《关于完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商财发〔2018〕486号)的要求,开展网购保税进口(海关监管方式代码1210)业务。
商财发〔2018〕486号文规定的原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区域仅有37个城市(地区),本次扩容数量很大。
这一篇我们就先来看看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综合保税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都是谁?

保税物流园区已退出历史舞台,本次扩容不包括A型保税物流中心
一、自由贸易试验区
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自贸试验区”、“自贸区”,是指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具有特定的实施范围,一般同时包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简称“综试区”,是指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性质的先行先试的城市区域,旨在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着力在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支付、物流、通关、退税、结汇等环节的技术标准、业务流程、监管模式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协同发展,破解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难题,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链,逐步形成一套适应和引领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管理制度和规则,为推动全国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目前,国务院分五批次已共计同意设立105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批数量前三的省份分别为广东(13个),浙江和江苏(各10个),山东(7个)。

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曾有六种模式: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跨境工业区、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综合保税区是功能最全,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的海关监管区域。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66号)的要求,逐步将现有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跨境工业区、保税港区及符合条件的保税区整合为综合保税区,新设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统一命名为综合保税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功能、政策和管理。目前,保税物流园区已全部整合为综合保税区。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163个。

四、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是由商务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外汇局、药监局以及进出口银行等九部门和单位共同审批设立,用以创新监管制度、健全服务功能、灵活交易模式,以推动中国进口规模稳步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带动相关产业提质增效、消费水平明显提升,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应有支撑的具有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的进口贸易集散地和创新平台。
我国目前共有国家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14个。

五、保税监管场所
保税监管场所是指由海关批准设立的特殊监管场所,主要有保税仓库和保税物流中心,保税物流中心可以分为A型和B型。
保税物流中心(A型)是指经海关批准(主管海关受理,直属海关审批),由中国境内企业法人经营,专门从事保税仓储物流业务的保税监管场所。
保税物流中心(B型)是指经海关批准(直属海关受理,海关总署会同有关部门审批),由中国境内一家企业法人经营,多家企业进入并从事保税仓储物流业务的保税监管场所。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国共设立保税物流中心(B型)94个。
以上内容2021年5月31日发表于公号”跨境电商法“。
以下内容更新于2022年2月10日。
2022年1月22日,国务院公布《国务院关于同意在鄂尔多斯等27个城市和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批复》(国函〔2022〕8号),同意新增27个跨境电商综试区,本次是第六批。
目前,国务院分六批次已共计同意设立132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批复》第四条强调:
着力在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对企业(B2B)方式相关环节的技术标准、业务流程、监管模式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探索创新,研究出台更多支持举措,为综合试验区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更好地促进和规范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壮大。要进一步完善跨境电子商务统计体系,实行对综合试验区内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货物按规定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等支持政策,企业可以选择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对经所在地海关确认符合监管要求的综合试验区所在城市(地区)自动适用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试点政策,支持企业共建共享海外仓。
(以上)
本文仅供交流探讨,非法律意见,任何根据本文部分或全部内容的作为或不作为的全部后果由行为人自行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