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券商研报精选
摘要
不同市场不同对待,中国汽车制造将以两种方式走向全球。对于欧洲等市场预计以欧美品牌利用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制造优势,在中国完成生产后出口到欧洲,除了部分新能源产品外,中国本土品牌直接出口欧美地区的难度仍然较大;而对于东南亚、中东、拉美等地区,中国品牌有望通过直接出口或者当地建厂的方式逐步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推荐两个方向,一是国际车企以中国为制造中心出口海外,推荐标的双环传动、爱柯迪、旭升集团、拓普集团、新泉股份、华域汽车等,受益标的三花智控、江淮汽车等;二是中国车企直接出口到东南亚、中东、东欧等地区,推荐标的整车比亚迪、吉利汽车、长城汽车等,零部件伯特利、瑞鹄模具等。
多重原因贡献下,中国乘用车出口高速增长,中性预期下预计2025年中国制造海外销量超过700万辆。2021/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201.5/311.1万辆,同比+101%/+54%,保持高速增长。从出口结构看,2021年主要出口区域为亚洲、欧洲和南美洲;分车企看上汽集团和奇瑞汽车等贡献了主要的出口销量;从产品结构看,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出口比例接近2:1。中性预期下我们判断2025年中国自主品牌海外销量超过600万辆,合资或者外资在中国制造出口超过100万辆。
欧洲市场以国际巨头在中国制造后出口为主,部分地区通过高性价比新能源车产品突破。欧洲市场汽车关税整体较低,但欧洲市场尤其是西欧等汽车工业发达地区对汽车有很强的品牌认同度,对于中国品牌而言突破需要较长周期,更多通过特斯拉、大众等品牌在中国完成制造后出口到欧洲;对于部分北欧、东欧等地区,中国品牌有望通过高性价比新能源车逐步渗透。美国目前对中国汽车征取高额关税,日韩对本土品牌认同度极高,这些区域对中国企业短期内较难突破。
东南亚、中东、南美、南亚等地区会是中国核心的出海市场,通过出口或者当地建设产能的方式。大洋洲、智利等南美地区、中东地区和部分东南亚等汽车关税较低,没有强势本土品牌,有望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重点突破市场;部分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对于中国进口汽车关税较高,中期维度在当地设厂的方式或是更加持续的获取市场的方式。
风险提示:全球贸易争端加剧、本土保护主义加剧。
全文
1. 中国汽车出口:高速增长,全面提升
1.1. 总量:出口销量高速增长,跃居世界前三
2021年以来中国汽车出口增长迅速。2015-2020年间中国汽车出口量约100万辆左右,2021/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201.5/311.1万辆,同比+101%/+54%。其中,乘用车出口规模最大、增速最快,2021/2022年中国乘用车出口161.4/252.9万辆,同比+112%/+57%。
乘用车出口量跃居世界前三。中国乘用车年出口量在2021年以前约为40-70万辆,与韩国(约200-300万辆)、德国(约300-400万辆)、日本(约400-500万辆)的出口规模有较大差距。随着中国乘用车出口量增长与日、德、韩三国出口量下降,2022年中国乘用车出口量跃居世界前三。
1.2. 均价:燃油车低价为主,新能源车均价较高
自主品牌出口均价较低,但有望通过新能源化实现均价提升。当前自主品牌出口数量较大的车型主要为10万元级别。据海关总署数据,2020-2022年燃油乘用车出口均价进步不大,保持在8万元左右;纯电动乘用车出口均价由不到10万元提升到18万元左右,带动乘用车整体出口均价由8万元提升至13万元。总体而言,2022年中国乘用车出口整体均价相当于日本2000-2003年的水平,但纯电动乘用车出口均价已经接近日本2012-2018年水平。
1.3. 结构:自主品牌拉动总量,特斯拉引领新能源
自主品牌拉动出口总量,特斯拉引领新能源出口。2021年以来,自主品牌占出口总量往往达70%以上,且增速快于合资与豪华品牌出口。但在新能源出口领域,特斯拉往往占新能源单月出口量50%以上。
出口乘用车新能源渗透率较高,但自主新能源出口落后于国内新能源化进程。2022年出口新能源乘用车以纯电动为主,新能源渗透率约为27%,与国内新能源渗透率基本相当。排除特斯拉的出口量后,出口乘用车新能源渗透率远低于国内新能源渗透率。
1.4. 市场:出口仍以欠发达地区为主,欧洲增长亮眼
出口市场结构优化,发达地区占比增加。过去中国汽车出口市场以亚非拉国家为主,而2021年以来,许多发达国家成为重要出口市场。比利时(欧盟国家经转比利时)、澳大利亚、英国等均已形成10万辆以上的出口市场。
排除特斯拉出口影响,自主品牌汽车市场结构亦有所改善。2022年1-10月中系车海外销量以南美、中东、欧洲为主,中系新能源车海外销量以西欧为主。
部分区域有望建立稳固的市场。过去中国汽车出口未形成稳固的大国根据地市场,主要出口目的国往往销量波动剧烈。2021年以来,中国车企出口量在智利、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等国取得突破,有望建立稳固的市场。
1.5. 车企:领先车企出口规模大,积极布局海外工厂
自主品牌车企已形成规模化整车出口。2022年Q1-Q3上汽集团、奇瑞汽车、吉利汽车、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均已实现10万辆以上的汽车出口规模。
领先自主车企海外销量占比、收入占比提升。2022年上汽、吉利、长城、江淮海外销量占比已突破10%;2021年吉利、长城、江淮海外收入占比超10%。
海外工厂建设方兴未艾。目前仅有长城等少数厂商在海外拥有全工艺整车厂,其余车企以组装厂为主。整体来看,中国自主车企海外工厂覆盖不足,产能偏小。
上汽集团(不含合资)、吉利汽车在欧洲市场逐步突破,其他车企以发展中地区为主。借助名爵在欧洲的品牌优势,上汽集团实现在西欧和大洋洲等发达地区的市场突破,而奇瑞、长城、长安等车企海外市场以发展中国家为主。
1.6. 驱动因素:供应优势+内功提升
中国汽车出口几起几落,艰难破局。2000-2011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迅速增长,于2012年突破100万辆,市场覆盖全球,出口量占汽车产量比例最高达8%,但此时出口汽车主打低价优势,产品质量不足、售后服务缺失。2012-2016年,口碑不佳叠加出口市场经济衰退,汽车出口陷入瓶颈。2017-2020年,中国领先汽车企业产品竞争力提升、海外布局逐渐完善,出口逐渐回暖。2021年以来,疫情导致海外市场供给不足,自主品牌汽车品质提升,内外两方面因素激发中国汽车出口量暴涨。
外部因素看,中国因缺芯导致的减产相对较小。据AFS测算,2021年北美、欧洲因缺芯导致汽车减产300万辆以上,而中国减产200万辆左右,且在2022年迅速收窄。
内部因素看,自主品牌汽车产品品质已有较大进步。据JD Power,自主品牌乘用车每百公里故障数已接近合资。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水平往往领先于海外厂商。
2. 欧美日韩市场:整车出口,制造回流模式更具潜力
2.1. 西欧:本地偏好,关税较低
西欧汽车市场表现出深度的本地偏好。西欧17国汽车基本以德、法系为主。2021年德系车销售446万辆,占比36%;法系车销售326万辆,占比26%;日系、韩系占比不高,日系销售142万辆,占比11%,韩系销售87万辆,占比7%。
西欧新能源汽车市场较为保守。2022H1欧洲本土车企新能源汽车以油改电产品为主,但是获得了绝大多数份额(德系38%,法系18%),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的美系(13%)在欧洲优势并不突出。韩系(11%)、中系(5%)新能源汽车市占率已取得突破。
德国汽车市场以德系车为主,法系车次之。2021年销售德系车161万辆,占比55%;销售法系车47万辆,占比16%。新能源汽车市场德系同样强势,2022H1占比51%,而特斯拉市占率仅6%。
法国汽车市场以法系车为主,德系车次之。2021年销售法系车118万辆,占比55%;销售德系车40万辆,占比19%。新能源汽车市场法系仍然强势,2022H1占比45%,特斯拉市占率仅7%。
缺乏本土强势车企的西欧国家市占率相对分布均匀,但仍然以欧洲品牌为主。
2021年英国销售德系车72万辆,占比36%;法系车34万辆,占比17%;日系车30万辆,占比15%。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进一步分散,2022H1市占率最大的德系占比为34%,但美系(16%)、韩系(12%)、中系(9%)已取得突破。
挪威2021年销售德系车7万辆,占比34%,日系车4万辆,占比19%。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重构,德系(38%)保持优势,美系(18%),韩系(12%),中系(8%)市占率相比全市场有较大提升。
关税较低,利于整车进口。欧盟国家对华进口税率普遍为10%,韩国、日本由于与欧盟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享有更低的税率(韩国0%、日本5%)。挪威未加入欧盟,但关税极低,本国基本没有汽车工业,对大部分国家汽车进口不征收关税。
中国车企对西欧出口已经形成规模。在长期保持低位后,2020年以来中国汽车对西欧出口增长迅速。2021年中国对西欧出口汽车约30万辆,已占中国汽车出口总量14%,车企以特斯拉为主。自主品牌同样增长迅速,2022年1-11月自主品牌汽车在西欧17国合计注册13万辆,以上汽名爵、吉利领克为主。
预计2025年西欧中系车市场规模为136万辆。在德、法、意三国,由于本土品牌强势,中系车预计更多依靠高性价比新能源车发力;在缺乏强势本土品牌的欧洲国家,中系车市占率有望达到较高水平,接近日系、韩系市占率。
2.2. 美国:市场开放,但对华关税高昂
美国汽车市场较为多样化,美系、日系市占率较高。2021年美系车销售647万辆,占比42%;日系车销售582万辆,占比37%;韩系车销售149万辆,占比10%。
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本土品牌抢占先机,韩系坚挺,日系滑落。新能源方面,2022H1美系(72%)市占率占绝对优势,韩系(9%)次之。
对中国品牌而言,美国市场短期内前景有限。美国市场是日系、韩系车全球化最重要的突破口,但由于美国汽车法规苛刻等原因,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对美出口长期处于空白,对美出口以上汽通用等合资企业为主。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中系车对美出口短期内难有起色。
2.3. 日、韩:本地偏好,关税较低
日、韩汽车市场关税较低,但本国车企占据绝对优势,中系车空间不大。
日本2021年销售日系车419万辆,占比达94%。丰田集团(46%),本田(14%)、铃木(14%)市占率位列前三。
韩国2021年销售韩系车133万辆,占比达78%。现代-起亚集团市占率达75%。
2.4. 海外品牌制造回流势头明显
许多发达国家逐渐向外转移产能,提升进口比例。如德系乘用车产能向国外转移,2020年国外产量已达国内两倍;法系乘用车国内产量逐渐下降,2021年西班牙工厂产量已超过法国本土。与此同时,西欧国家汽车进口比例提升。2016-2021年德国汽车进口比例提升6pct;2004-2021英国乘用车进口比例提升9pct。
除中系品牌出海外,海外汽车品牌可能借助中国制造成本优势,回流到发达国家市场。国产特斯拉、雷诺(易捷特)、通用已实现大规模出口发达国家市场,大众、宝马、奔驰等车企均有望在华建成电动车出口基地。
3. 拉美、东南亚、俄罗斯市场:本地设厂,中国品牌出海主战场
3.1. 拉丁美洲:格局未定,关税分化
拉丁美洲车系分布较为均衡,格局变化迅速。2011-2021年间各车系座次不断变换,2021年日系(26%)、美系(20%)、德系(17%)市占率位列前三。在智利等缺乏本土厂商的国家,中系车市占率已位居前列。
拉丁美洲关税普遍较高,但广泛签署自贸协定,在一国设厂一般可辐射整个区域的市场。如巴西汽车关税较高,但对南方共同市场成员国零关税;智利对德、美、中、日、韩等国均零关税。
中国车企对拉丁美洲出口规模较大。2021年中国对中、南美洲出口汽车约42万辆。2022年1-11月中国品牌汽车在拉丁美洲8国销售汽车24万辆,以上汽名爵、奇瑞为主。
预计2025年拉丁美洲中系车市场规模为90万辆。拉丁美洲缺乏强势本土品牌,且仅巴西、阿根廷有相对完整的汽车工业,中系车有望在拉丁美洲获取较高份额。
3.2. 东南亚:日系主场,关税较高
东南亚汽车市场日系占销售主体。2021年日系车销售208万辆,占比74%。丰田集团(35%)、本田(12%)、五十铃(10%)位列车企市占率前三。中国车企合计销售8万辆,占比3%。
东南亚汽车关税普遍较高,东盟国家内部基本免除关税,在一国设厂可辐射整个区域的市场。中国汽车在东南亚税率较高,但电动汽车在泰国均享受零关税。
中国车企对东南亚出口规模较大,增长较快。2021年中国对东南亚出口汽车23万辆。2022年1-11月中国品牌汽车在东南亚7国销售汽车9万辆,以上汽名爵、上汽通用五菱、长城、吉利为主。此外,东南亚地区是中国自主品牌海外制造厂布局最密集的区域。
预计2025年东南亚中系车市场规模为120万辆。东南亚缺乏强势本土品牌,中国品牌在当地运作经验丰富,中系车有望获取较高份额。
3.3. 俄罗斯:国际巨头退出,关税高昂
俄罗斯过去以本土车系与日韩系为主。2021年俄罗斯本土车系销售44万辆,占比26%;韩系车销售38万辆,占比23%;日系车销售24万辆,占比15%;中国车系在俄销售12万辆,占比7%。具体到车企,雷诺-日产联盟由于收购了俄罗斯最大本土品牌拉达,合计市占率达31%,排名第一。
俄乌冲突以来,国际整车及零部件厂商大量退出。由于俄罗斯汽车关税较高,中国车企在俄建立有数个工厂。但西方对俄制裁将极大影响本地工厂供应链,预计短期内仍以整车进口为主。
中国车企对俄罗斯出口规模较大,经营基础较好。2021年中国对俄出口汽车12万辆。2022年1-11月中国品牌汽车在俄销售轻型车9万辆,市占率超20%,以长城、奇瑞、吉利为主。此外,长城、吉利分别在俄罗斯、白俄罗斯建有制造厂。
预计2025年俄罗斯中系车市场规模为45万辆。国际品牌退出留下市场空白,中系车有望获取较高份额。
4. 自主品牌汽车海外空间测算:对标日系、韩系
预计2025年中系车出海市场空间为612万辆。在缺乏本土强势车企的拉丁美洲、东南亚、大洋洲、中东、非洲,中国车企有望凭借性价比优势获得较高份额;在偏好本土车企的西欧,中国车企有望在新能源领域获取一部分份额,市占率比肩日、韩系。美国目前对中国汽车征取高额关税,日韩对本土品牌认同度极高,中国企业短期内较难突破。
除中系品牌出海外,海外汽车品牌借助中国制造成本优势,回流到发达国家市场也将成为一种选择。随着国际车企纯电动汽车制造基地落地国内,预计2025年国产海外品牌汽车出口约156万辆,其中特斯拉贡献50万辆,大众贡献30万辆。
5. 投资建议
推荐两个方向,一是海外巨头特斯拉、大众等以中国为主要制造基地,完成整车生产后出口到欧美地区,同时带动相关零部件需求增长,推荐标的双环传动、上声电子、爱柯迪、旭升集团、标榜股份、星宇股份、科博达、拓普集团、新泉股份、华域汽车等,受益标的三花智控、江淮汽车等;二是中国车企直接出口到东南亚、中东、东欧等地区,同时带动相关零部件需求增长,推荐标的整车比亚迪、吉利汽车、长城汽车等,零部件伯特利、瑞鹄模具等。
6. 风险提示
全球贸易争端加剧:2020年以来全球贸易争端不断,而汽车产业无论从GDP还是就业角度都为部分国家提供了重要贡献,中国汽车企业走向全球市场的过程中会对汽车强国以及当地本土品牌带来一定冲击,有可能会引发非市场化竞争对待。
出口业务盈利低于预期:出口海外业务需要在渠道、品牌上加大投入,部分车企在当地开设工厂也会涉及到组织生产,面临配套产业链不完善等状况,从而有海外业务盈利低于预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