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旅行从中国时间周六开始,搭乘四班飞机,辗转三个城市,其中有两次12小时以上的长段转机,且有“红眼”航班,外加还经过了美国的疫情中心纽约,哦,忘了说我还带着个三岁的娃。
1
为什么我要从中国飞美国?
家庭团聚咯,自从正月以来,我们家就两地拆开,我们原定也是六月份回到美国,所以看着疫情有所缓解,就赶快飞吧。
2
怎么买机票?
其实航线一直都有,但票难买。不要以为中国逆流回美就容易,我此次坐的所有飞机,敲一遍重点:所有飞机!经济舱都是满员!满员!
我本来想避免中国航司被美国拒绝入境的风险,选择了美联航,但是 guess what? 中国也没让美联航进来,于是预售机票被取消。
我国周边各国及地区也在防止从中国起飞的飞机在首尔、东京、台北、香港等地转机。例如最巧妙的日本,全日空其实有北京-东京航线,也有东京-旧金山航线,但是非常巧妙的安排在隔了36小时的区间,配合上成田机场午夜必须人员清零以及日本拒绝任何外国公民入境的政策之后,转机日本几乎就是不可能任务。
最后我还是得选择中国的航司,只能赌一赌:结果国航完全没有票了,东航也没有,从广州起飞的又觉得太远了,于是我最后订在了厦门航空,而且直接从天津飞厦门还避免了进入北京的风险(那一周北京新发地有情况)。
不要问我机票多少钱,这个世道能买到票就已经是走运的了。
3
行前做什么准备?
证件要带好,行李要带少。
我人生头一次感觉到“背井离乡”,即便是26岁那年裸辞出国念书也没有这种感觉呢。很大程度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两国关系又如此变化多端,所以睡眠如此轻松如我也居然失眠了几个晚上。
我带了两个箱子,计划一个托运一个手提;一个背包,带上飞机;娃有她自己的可折叠小推车。给娃要做充分的娱乐准备,买了小贴纸书,带了故事书,小食品,小糖果(用来打发烦躁的时刻),iPad 上面有一些小动画片以及简易的游戏。
防护方面,我带了酒精湿巾。国内机场是不能带含有酒精的免洗凝胶的,美国是可以的,但是湿巾哪里都可以用。
最后,我在出发前还写了遗属,嗯,你没看错,我写了人生第一份遗嘱。其实写完之后,反而觉得挺轻松了。
4
行程一开始,
心情就开始轻松一些了
这让我想到小时候考试前总是更紧张,可开始做题的时候就没那么可怕了。
我们是周六中午12点从天津飞厦门,老爸老妈还在当天上午破天荒被困在电梯里20分钟,惊魂未定开车去机场。
机场的卫生检查更多,各种扫码基本分成三类:本地的二维码、支付宝里的健康码、国务院制作的健康报告。
我老妈是个非常古典的girl,手机里连流量都未开通的那种,于是我要给她填很多表格。我充分体会到老年人的生存空间被挤压,但他们也在焦躁地反抗,有一次老妈差点跟机场麦当劳的服务人员理论起来,我给劝住了啊,人家也是秉公办事,不必彼此为难。
总之,现在去哪里都要填表就对了。
我去打印行程单的时候,还看见一个需要特殊许可的老人,侧耳听知道他是新冠康复的病人,带着一大堆化验结果来申请特殊登记手续。厦航的人说,您可以上我们飞机,但是对方机场到了之后什么免疫政策就要看您到达城市了。讲真,我仔细看了看这位老人,真的是演示了“印堂发黑”是什么样的颜色,看起来非常虚弱,脸色相当不健康。哎,感觉这病即使痊愈了,也要再缓好一阵子。
托运了一个箱子的时候,工作人员还问我要不要托运另一个,我说不用啦。嗯,后来我发现我错了。一手推箱子、一手推儿童推车的感觉,你们可以脑补一下。
好在娃一路很听话,没有在关键时刻瞎打岔。
上了飞机没多久,她就要睡觉,哇塞!这是老天在帮忙么?
5
天津-厦门-20小时停留
在天津出发之前,我预约了一个厦门接机礼程专车,我和司机说明了一个人带娃外加行李多,司机说我到到达大厅接你们。这位司机小哥话不多,但是帮忙拉行李之类的,非常给力。
我后来给了小哥一个额外的感谢红包,这个必须的。
厦门啊厦门,好喜欢的城市,但是这次20多个小时的停留我只得留在宾馆里,点了 room service 而已。
然后继续 re-pack,觉也没睡太好,转天早晨7点半又从宾馆里出来。
6
赴美登机前两个半小时的登机手续
周日早晨8点到达机场,即将经历我穿梭中美以来最最最最最长的一次登机流程。
首先要填表。
出中国要填;进美国也要提前填;大人要填,小孩也要填。
我一到国际出发,发现那个队啊无比长,这只是第一关而已!
我还看到几个带孩子的妈妈,其中一个妈托两个娃,外加7件托运行李,我的天啊!
大家都很友善,而且也热心,站在我前面的一位山东大伯伯一直帮我推行李或者婴儿车,这样我才能边等边用手机填各种表格。
此处给大家一个提醒,务必把你的护照号、航班号、座位号、到美国的地址都预先COPY到记事本上,这些表格里反复需要你这些内容。
这个队排了起码一个小时,然后才进入第二关:领登机牌。
登机牌和托运比较普通直接,和以前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娃的中国签证已经逾期,疫情期间虽然可以延长120天,但需要报备,这个等了大概10分钟。
第三关:海关。对了,顺便说,现在国内国外的机场都人很少就对了,几乎没有什么队排了。一样也是报备需要时间久一些,这一次等了估计20分钟。
第四关:安检。此处跟之前没什么区别。只是大家注意哦,酒精类的免洗凝胶洗手液,是带不上去飞机的。
讲真,我们一上路的时候,也就没有觉得多紧张了。海关、厦航、机场的人员都很专业热情,机场国际航站楼几乎也都是空的,感觉当天那个时段只有我们一班飞机,最后出发即便晚点也会等大家。
7
12个小时的飞机
我之所以选这段航线,还是因为它大多数时间发生在白天,从中国早晨10点到晚上10点。这样至少我的生物钟在白天,不会有熬夜的感觉。
但缺点是娃也没有睡意,除了午觉两小时以外,她是充满电的。于是我们就几乎在飞机上玩了10个小时。
为其他旅客感到抱歉了:脑补一下同行机舱里有个三岁小孩,不停自己讲故事、加配乐唱歌,偶尔还自娱自乐咯咯笑…… 这些在家长看来很可爱的行为,其他乘客觉得是噪音。
有一位神经衰弱的奶奶过来提醒了三次,我也很紧张一直嘘娃,Well 那又能怎么办呢?她是个3岁孩子,而且已经很守时地睡了一个两小时的午觉,最后我只能用郭德纲的段子自我安慰了:谁家小孩那么吵?赶快摔了!
因为是从中国飞美国,一路是白天,到了洛杉矶是早晨7点多。
下飞机之前要填两张表,一个是普通的入关表,另一个是体温登记,两张表当中都会问到旅客的最终目的地长久地址,以便追踪联系,这件事还有下文,我后面再写。
一下飞机先测体温,此时已经有很多中国乘客换上了防护服,生化危机的即视感有点猛。
美方的接待人员没有防护服,只是一个防护脸罩、口罩、手套,体温枪测试,每个乘客需要填一张基础信息表,然后由美方的人员填写温度。
过了这一关之后,就是去海关:机场真的是空空荡荡啊,免税店都关了,小餐厅也大多数关闭了。
入境大厅也没几个人,我们等了一小下就办了手续。
海关小哥是个亚裔,话不多,手头很快。
然后去行李,此时行李已经大量堆积在传送带上了,一位老哥在摆行李,我看了很久很久才发现自己的箱子,给娃一个手机看STORYBOT,她其实已经开始困了,所以我就能专注找行李。
出关之类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一手推载了两个箱子的行李推车,一手推婴儿车出关,请叫我臂力妈。
此处说一句,真的要感谢当年在夏威夷推荐我们买这款童车的日本妈妈,她好热情地说,这一款相当轻盈滑快,单手推娃完全没问题,而且折叠可以变成一个小方块,直接带入机舱特别方便。日本妈妈们都居然要到美国买这一款~ 好吧,说多了跟广告一样。
出了国际到达之后,孩儿她爸就在门外等候了,此时多了一位队友,旅行仅仅过了一半。
8
一小时纽约转机
我们从机场到洛杉矶市区宾馆休息了一下,因为早晨7点到,晚上10点还要继续飞。娃到了酒店就睡,我也总算觉得有睡意,简单休息了一下,吃了点寿司。
我们去了CVS(药店)买零食,里面的工作人员和顾客都带口罩,并且保持一米多的社交距离。带医学口罩的大多数是老年人,年轻人很多带有颜色的布口罩,还有人带西部片里面的方巾。有个黑人小哥没带口罩就直接进店,保安说了好几次 excuse me sir,他直接就进了,保安也拿他没办法。
很多商店都用木板钉了门窗,为了防止暴徒砸了玻璃进来。
Uber 司机大姐说,洛杉矶的高级街区例如 Beverly Hill,下午1点就开始宵禁,其他地方晚间6点就开始。总之,很早就没人了就对了!
我们的确看见了一些年轻人喊口号溜马路,不过感觉就是普通的小青年表达一下观点,没有激进行为。
晚上8点,我们又从酒店出发去机场,这一路司机开的真是快呀,大家说洛杉矶从来没有如此顺畅过呢。
塔叔一直称我们是从芝加哥转机,等到了登机门才发现:原来是先去纽约!
他把机场代码搞错了~
呃,都已经到这个时候了,还是硬着头皮上飞机吧,难怪这张机票如此便宜~
娃因为太累,所以这程红眼航班她直接睡去,真的是谢天谢地。我居然不困了,这是连续了48小时,只睡了7小时的节奏?。
去纽约的飞机上还有几位犹太教宗教人士,临降落前可能时辰已到虔诚祷告,额滴神,我心里也是一样在阿弥陀佛阿门阿门。
BTW,洛杉矶机场几乎是空的,纽约机场也几乎空的,总之哪里都是空的就对了。
在纽约机场,我碰见两位中国老人家,估计是来纽约跟孩子团聚,两人都是防护服的阵仗,可能听见我和娃说中文,来问我们怎么走去提取行李,这个必须热心解答,这都是小事情了。
在纽约停留一小时之后,我们继续飞。
9
纽约-哥伦布
经过了三年的仔细权衡,我最终决定把家定在俄亥俄州的哥伦布,这个决定回头有空再继续写。
从纽约开始,已经又是白天,我们上了一架小飞机,一个多小时就到了。
这个娃到此时已经凌乱了:妈妈,小飞机飞得快,大飞机飞得慢,对么?
额,这个么…… 大飞机飞过海洋,中型飞机飞过大陆,小飞机只连接两城,所以你有了错觉,嗯。
娃的爸爸把车提前停在机场,我们开自己车回了家,开始了14天的自主隔离。
Well,在美国普通的公共场合,甚至包括国内机场,并没有任何扫码、测体温、二维码之类的措施,全靠公民自觉。我香港的朋友从加拿大返港之后需要带“定位手环”,如果出门了就会自动报警的那种。美国么,就是特别心大,我在机场被告知要自主隔离,回到家之后本地的卫生部门给我打了一个电话也提醒记得隔离,也就这些了。
关于口罩,大多数人还是戴口罩的,只有在运动或者饮食的时候才摘下来。
主要的超市之类也已经开放。
亚马逊的快递服务也相对准时,24小时生鲜快递也不错。
其实普通人的生活没有媒体上那么夸张,难的是服务业可被替换性强的工种。
外国人和本地人也还是老样子,大家见面还是隔着口罩点个头。海关的工作人员也跟往常一样,从不亲近但很有礼貌。
在美国已经前前后后10年了,关于沟通,我有两个诀窍:
1 常常保持微笑。
2 英语必须好。
因为英语好,所以误会少。
现在这岁月不能制造误会。
好了,这算是一篇特殊旅行攻略了吧,总结一下:
第一、中美之间的普通商务和观光基本停滞,学生签证F依然在进行。
第二、登机准备时间几乎是平时的三倍,主要时间都在填表。
第三、不停洗手、不停擦洗手液、口罩带好,高风险人群通常选择穿防护服。
第四、困难时期,人情还是很温暖,无论什么国籍,我感觉大家似乎更友善,除了神经衰弱睡不着觉的。
第五、带娃的话,准备好新玩具、新书、手机上下载一些新视频。
第六、买滑快的万向轮箱子、婴儿车等,让自己的旅行轻松一些。
第七、尽管转机多,但是时刻想着“我又离目的地近了一些”,心情也就好多了。
哦了,如果大家有什么旅行相关的问题,可以直接留言,我能答的就直接留言区回复了。
特殊时期,旅行不易,各位加油!
巴别塔微信公众号“塔主”
师训平台“塔客学院”创始人
夏威夷大学 SLS 全奖硕士
香港大学新闻学全奖硕士
East-West Center 全奖访问学者
曾任美国 CBS 电视台助理制作人
曾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设计提供系统师训
听说有趣的老师都在读巴别塔
?注意啦!
你还有可能在这里捉到塔主哟~
知乎主页【崔冕】
微博主页【崔冕的专栏】
如果她不在,不如加上小助手询问更多教师培训信息
微信号【BabelTower-05】